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周易临卦原文及翻译 读默识编周易集义之泽天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周易临卦原文及翻译 读默识编周易集义之泽天夬

周易临卦原文及翻译 读默识编周易集义之泽天夬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乾下兑上,夬。夬,决也。泽在天上,其势必决,故卦名夬。天上之泽,必来下润,即君子“施禄及下”,但不可居功自傲,因“居德则忌”,自傲则会招致忌恨。夬卦五刚决一柔,其势必胜。阴爻居夬之极,是小人乘君子,罪恶上闻于王庭,故“扬于王庭”,君王在王庭上宣扬小人之罪恶,并诚挚地号召民众,警告将有危厉,需做好警备。公告先从自己的属邑开始。但不能马上讨伐小人。利于有所前往。

乾为健,兑为悦,以刚决柔之时,不以戎而以德,则“健而悦,决而和”。

干宝曰:夬九五则飞龙在天之爻也。应天顺民,以发号令,故曰孚号。以刚决柔,以臣伐君,君子危之,故曰有厉。德大而心小,功高而意下,故曰其危乃光也。

干宝说夬刚决柔,臣伐君,如此,则上六是君?这也算一家之言吧。

游酢曰:扬于王庭,诵言于上也。孚号,诞告于下也。告自邑,自近而及远也。

游酢解释了“扬于王庭”、“孚号”、“告自邑”。游认为,扬于王庭,指上言于王,孚号,是公告于下,告自邑,即“自邑告”,指从自身属邑开始,由近及远,布告于天下。游酢,北宋理学家。

愚案:天上有泽,沛然而决之,益物而润之。圣人则之,扬之于王庭以明,号之于孚信以诚,告之于自邑以亲,戎之于天下以公,德施于人而弗居,以断天下之疑。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是也。

《集义》编者认为,居德则忌,是施德而弗居,以断天下之疑,则自然无忌。“告自邑”,则是告之于自己的属邑,是得民以亲。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真正有上德的人,有德不居,看不出来他有德,这种人,自然不会面临“居德则忌”的困境。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初九以刚居刚,为夬之下,是有阳刚之壮而处卑,却勇于前行,然九四非正应,以刚应刚,初九不能克九四,故往而不胜,自招咎患。

程颐曰:人之行,必度其事可为,然后决之,则无过矣。理不能胜,而且往,其咎可知。凡行而有咎者,皆决之过也。

事前祥审成败利钝,再决定是否行动,就不会有过错。知不能胜却贸然行动,这种投机行为,咎亦自招。

愚案:前,犹进也。夬之初,居下以刚躁之动,壮于足力而不坚其志,往为而不能胜,咎害难免矣。

初九居下而刚,躁进而不能胜,则咎害难免。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莫,同暮。九二以刚居中,是能决小人之才。号呼暮夜有小人兴兵来犯,然我保持警惕,严阵以待,则无须忧恤。九二以刚居柔而处中,刚柔相济,得中正之道,故能“有戎勿恤”。

俞琰曰:号与戎皆指上,上号三,二闻其号而警惕,故曰惕号,警惕则知戒备,是故暮夜有戎而勿用忧恤也。

俞琰认为,因上六与九三相应,故上六呼号九三,九二闻其号而惕惧戒备,故暮夜上六欲来袭而九二勿用忧恤。

愚案:莫,暮也。九二以阳决阴,虽惧惕呼号,暮夜之戎,勿用忧恤,乃是居刚正,得中道之故也。

九二居刚正,得中道,以此决阴,是必胜之势,故虽有惕号,暮夜之戎,而勿用忧恤。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九三以刚居刚,应于上六,众阳决阴,而独应小人,故有凶。九三居乾之上,刚亢外现,怒形于色,即“壮于頄”,頄,指面颊。独应上六小人,上六为雨,必濡九三,是应于小人,必受其困,困则愠怒,怒而无咎。

王安石曰:九三乾体之上,刚亢外现,壮于頄者也。夬夬者,必乎夬之辞也。应乎上六,疑于污也,故曰若濡。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若濡则有愠之者矣。和而不同,有夬夬之志焉,何咎之有。

九三处乾之上,刚决果断,独应上六,自受人疑忌。王安石人称“拗相公”,为人相当固执,推行新法,反对者众。从其释《易》来看,倒也符合夬之九三,君子夬夬,虽有有疑忌,却坚定不移。

《朱子语类》云:君子之去小人,不必悻悻然,见于面目。至于遇雨而为所濡湿,虽为众阳所愠,然志在决阴,故得无咎也。

君子去小人,喜怒不形于色,方为有大将之风。朱熹认为,九三应于上六,为众阳所怒,然其志在决阴,终无咎也。

愚案:九三刚健之夬,壮于頄而不悦人则凶至也,独行遇雨而沾濡,虽有愠色而无怨,能夬其所决之阴疑,亦无咎也。温峤之于王敦,其事类此也。

温峤曾屈事王敦,得到王敦信任而尽得其底细,为朝廷最终平王敦之乱立下大功,此即愠而不怨,喜怒不形于色的大将之风。若怒形于色,则凶必至。

九四,臀无肤,其行趑趄。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象曰:其行趑趄,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九四以刚居柔,其位不正,处兑之下,兑为羊,羊性狠愎固执,闻九五之言而不信。九四下有三阳盛进,而九四独碍于前,故九四臀无肤,行趑趄,是坐立不安之象。趑趄,行而不进,行走困难状。九四因位不正,故坐立不安,闻言而不信,则是其不聪明之故。

《河洛真数》云:阳居阴位不正。臀者坐也。诸阳盛大,独碍于前,以致伤肤于下,不可坐矣,不可遂行矣,且与上六小人同体,次且弗进,岂处夬之道乎?若能与众阳勇进,则悔可亡也。然九四闻斯言不信,何也?其聪不明也,是非邪正以昏蔽之,安得信乎?

九四与上六同处兑卦,即“与上六小人同体”,兑为羊,如九三能与众阳同进共逐上六小人,则有悔亦亡,奈何九四昏蔽,不信此言,故爻辞有“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愚案:《说文》曰“趑趄,行不进也。”羊者,抵很难移之物也。九四处夬之时,居不正而疑其决,虽无肤之臀行不能进,牵系众阳以制阴柔则悔亡矣。闻其一善言,见其一善行而不信,虽耳聪亦不明其理也。

很,同狠。九四居不正,心不定,犹疑不决,犹臀无肤不能安坐,行趑趄而不能进。本牵系众阳一同制上六之阴则悔亡无忧,奈何不明事理,闻善言而不信。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苋、陆,皆为草,叶柔而根坚,以九五中正阳刚之君,决之甚易。以九五至尊,决上六至贱,易如反掌,如除苋、陆杂草耳。然胜之不武,故仅得无咎而已,不足为光耀。

《河洛真数》云:《易》中说中行字,皆是指君爻,如泰二爻,益三四爻是也,夬卦五爻分晓矣。苋字音贤,艽菜也。陆,高路也,喻上六小人在高位也。夬夬者,中行之君决之又决,则无咎矣。

《河洛真数》认为,陆是高路。上六小人居高位,九五决上六,如除苋草之易。

朱熹曰:苋陆是两物,苋者马齿苋,陆者章陆,一名商陆,皆感阴气多之物。九五当决之时,为决之主,而切近上六之阴,如苋陆然。若决而决之,而不又为过暴,合于中行,则无咎矣。戒占者当如是也。

朱熹解释了苋、陆,两种野草均为感阴气多之物,九五近上六,故如苋、陆,多感上六之阴气。然九五为夬之主,决而又决,故得无咎。

愚案:刚健之九五夬上六之阴柔,犹断苋陆之易,能以中正和顺决其所决,虽未光大其明德,亦无有所咎也。

《集易》编者亦认为陆是一种与苋相同的野草。

上六,无号,终有凶。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上六处夬之极,被众阳所决,号而无应,凶必至焉。

来知德曰:上六当权之时,号呼其正应之三。今三正应,夬夬则正应不可号矣。当权之时,扬于王庭,亦可号呼而哀求于五。今五相亲比,亦夬夬,则五不可号矣,故曰无号,终有凶,即小象终不可长。占者之凶可知矣。

上六正应九三,然君子夬夬,不可号也。近于九五,九五亦夬夬,均决而又决,不应上六之号。故上六终无号而凶。

愚案:处夬之极,以柔悦居其位,遇刚健扬庭之众,号而无应,凶危终至。其为阳所决,阴消将尽,何可长久矣?

上六居夬之极,凶危终至。夬阳气刚长,阴气将尽,小人不可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