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那些念头引发的问题)(1)

李叔同在谈佛学时,认为佛学博大精深,而儒学更加通俗易懂,初学不妨从儒家开始。这个说法对于我们普通人启发在于,释儒道是一家不是说说而已,对于传统文化智慧,只要有益于我们生活,拿来主义使用即可。

事实上,目前流行的正念心理疗法,正是西方学者从东方佛学文化研究体悟所得。

文化是水,我们是鱼,水里可以没有鱼,但是鱼离不开水。

作为认知行为疗法,这是心理学主流咨询疗法,当然也可以从传统文化寻找源头,这个好处是我们自己熟悉,好理解,方便使用。

就认知理论模型而言,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看法,这与哲学“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也契合,佛学认为“缘起性空”,因缘际会中最直接的缘则是自己这个主体,为此把自我“看空”也是非常必要的。

上面这些可以理解为想法念头决定我们行动,引发情绪行为反应。

这些作为知识一说就懂,实际做起来避免自动思维想法影响,非常非常难,因为改变习性不容易,才有人生就是修行说法。

举例对照。

春节期间串门走农村亲戚,集体行动,谁来安排,如何出行,如何购物,如何应对,看似小事情,实际涉及好多方面。

比如,通知活动是否及时合适,不及时就自动思维责怪埋怨;是否要询问物品已购买,认为多此一举,结果被打脸;遇到小孩子给压岁钱,是否都给了,个人决定;遇到询问,不屑一顾,是否不耐烦而有耐心。

诸如此类,看似小事,合适与否,自己浑然不知,外人一看却清楚心理健康水平,这就透露认知想法指导下的言行。

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那些念头引发的问题)(2)

就想法影响行为而言,越是小事情反而越能反应心理健康水平,原因不难解释,较大事情会有意识自我提醒,意识化高,容易伪装,而小事情不易伪装,表现出来才是潜意识水平。

而潜意识决定着我们言行意识,调整修改则是困难的,这好比普通孩子想要获得好成绩,自然付出比人家聪慧者更多。

一旦我们觉察到自己潜意识问题,也就是自动思维和看法带来不合适言行,保持觉察提醒在日常小事情内观修正,才有可能提高水平。

追溯引起抱怨、指责、不耐烦、不听劝、不信任等言行根源,在于各种不合理想法,心理学家概括为“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灾难化”,我形象比喻为“聪明蛋”“笨蛋”“坏蛋”“完蛋”。

比如,认为别人应该是“聪明蛋”做好一切,别人做不好就是“笨蛋”,别人犯一点错就是“坏蛋”,自己犯一点错就是“完蛋”。

这些想法用佛学“五毒心”说法,就是“贪嗔痴慢疑”,贪心不足,动辄生气,执着念头,傲慢无礼,疑心过重,这些欲望想法导致“怨恨恼怒烦”。

对此,李叔同提出十条改过自新方式,即五要五不要,“虚心、慎独、宽厚、吃亏、寡言”,“不说人过、不文己过、不覆己过、闻谤不辩、不嗔”。

就可操作性而言,心平气和说出自己诉求,心平气和倾听别人诉求,如此反复在日常小事实践而已。

倾听别人的想法和意见(那些念头引发的问题)(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