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1)

译文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2)

遇见贤人,不能举荐他,举荐他不能先于自己,就是怠慢;遇见奸人,不能罢免他,流放得不够远,就是过失。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3)

赏析

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4)

这是曾子讲举贤退奸的一句话。

治理国家,关键在于“亲贤臣、远小人”。贤臣是治理好国家的核心因素,没有贤臣,主持公道,天下为公,只能被小人把持朝政,为己谋私,贪婪无度,国家必然衰乱。

“管鲍之交”的故事,就生动诠释了“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的深刻含义。

年轻时,管仲家境贫寒,鲍叔牙发现管仲很有才华,结交为友,常与管仲相往来。管仲爱占小便宜,鲍叔牙不以为意,反而处处为他设想,一直都善待管仲。

三次做生意,三次失败。鲍叔牙替管仲辩解说,是他没有遇到机会。

三次当兵,三次逃跑。鲍叔牙替管仲辩解说:是他家有老母亲需要奉养。

公子相争,各为其主,鲍叔牙获胜后,坚决推辞相国之位,而举荐管仲来担任,并解释说管仲之才远胜于己。

后来,在鲍叔牙强烈推荐下,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甚至尊为仲父。管仲在齐国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终于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鲍叔牙正是“见贤能举,举而能先”的典范。

相反,对于奸人,要敢于检举揭发,罢免流放,使得小人没有兴风作浪的土壤,如此则国家甚幸,人民甚幸。

来源:古诗词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