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贞丰县地处珠江上游北盘江畔,国土面积1511平方千米,辖3乡9镇5街道,166个村(居、社区),全县总人口43万人,居住着汉、布依、苗等2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49%,2016年列为贵州省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2021年定位打造黔西南州文化旅游创新区。

文旅融合加速前进(文旅融合绽芬芳)(1)

三岔河露营基地

题 记:

最美人间四月天,春暖清和群芳次第。这里的每一缕风清新可人,这里的每一处景好比画卷,这里山川秀丽、风情浓郁,这里的文旅交相辉映、美美与共,文旅融合绽放出美丽芬芳。

走进文化之城贞丰,历史名胜人文古迹随处可见。沙坪红岩壁画隐藏着远古人类文明的未解之谜,沙坝遗址展示了春秋战国贞丰先民的工匠精神,秦汉三国时期神秘的墓葬引人探寻,花江铁索桥留下久远的滇黔茶马蹄印,白层古渡见证了往日的繁荣。贞丰是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世代聚居之地,“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等传统节庆,演绎着多彩的民族文化、绚丽的民族风情。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贞丰的“布依铜鼓十二则”“布依勒尤”“布依服饰”大放异彩,“古法造纸”“古法制陶”更是彰显出民族工艺的历史传承和神奇魅力。

走进旅游之城贞丰,旅游康养休闲圣地耀眼夺目,是游人“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天然乐园。被世人誉为“地质绝品·天下奇观”的双乳峰蜚声海内外;碧水丹枫三岔河让人鉴赏“湖是一张画,画是一湾湖”的水墨写意;莽莽苍苍的龙头大山令人神往;千姿百态的北盘江大峡谷,有着长江三峡般的秀丽险峻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雄奇壮美。精致玲珑引人入胜的贞丰,拥有多项国家级桂冠:“中国避暑休闲百佳县”、全国“汽车自驾运动营地”、中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三岔河国际露营基地等,海内外游人迷恋她的浪漫,惊叹她的神奇,流连忘返。

踏歌而来春色美

文旅融合加速前进(文旅融合绽芬芳)(2)

贞丰古城一角

多彩文化根植于贞丰广袤的土地,神奇山水装点着美丽的“颜值”。历届贞丰县委、县政府围绕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致力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贞丰县以脱贫攻坚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统筹发展全局,资源转化为优势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十一五”规划以来,贞丰县大力发展旅游资源,推动贞丰经济发展。回顾发展旅游业取得的成就,贞丰县摸清了家底,找出了差距,定好了调子,为制定加快贞丰旅游产业化进程的要求、目标、任务、措施作好了铺垫,同时也坚定了加快贞丰旅游产业化进程的信心和决心。“十二五”规划期间,贞丰县以产业带动强支撑,努力建设“旅游旺、产业兴、城镇靓、生态美、百姓乐”为目标,按照旅游活县的战略,与全县经济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相协调,把旅游业作为带动贞丰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县域开放开发的重要途径和先导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成为重要的产业部门,形成龙头产业,推动农业、工业的迅速发展。“十三五”规划期间,贞丰县擦亮旅游品牌,推进旅游产业化。不断壮大市场主体,坚持市场化导向,积极引进一批优强旅游企业,通过整合资源、改革创新方式,不断鼓励和支持中小旅游企业壮大。不断升级旅游业态,推行精品战略、推动融合发展,加快推进转型升级、丰富旅游业态。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加强文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大力培育高素质旅游人才,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标准意识,全面提高贞丰旅游服务整体水平,着力提升贞丰旅游形象。不断盘活闲置资产,重点围绕三岔河、古城、董箐大峡谷品质提升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在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业态等方面实现突破,切实以政府引领、市场投资、项目支撑的方式不断推进景区低效资产盘活增收。

近年来,贞丰县立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实施“旅游 ”发展战略,综合开发“贞丰古城—双乳峰—三岔河—土布小镇—北盘江峡谷”精品山地旅游路线,把旅游业打造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依托试验区范围内景区景点和13个国家旅游扶贫示范村,县委、县政府对旅游扶贫的机制和路径进行了有益探索,2016年列为全省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以来,成功举办了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活动之一的“三岔河国际露营大会”,双乳峰母亲文化节、三岔河国际露营基地品牌彰显。纳孔、必克、岩鱼等布依族村寨旅游扶贫示范带动效果日益突出,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有序推进,区域范围内旅游总收入持续上升,有力助推了少数民族欠发达地区后发赶超,并实现全面小康。

文旅融合劲风吹

文旅融合加速前进(文旅融合绽芬芳)(3)

金秋的三岔河 特约记者 郭泽玉 摄

贞丰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标省委确定的“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和围绕“四新”主攻“四化”部署,对照省旅游产业化“2 4 1 1”部署,落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谌贻琴到贞丰调研指示精神,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实施“四大行动”,着力推动“旅游 ”、“ 旅游”融合发展。2021年,州委把贞丰县定位为打造黔西南州文化旅游创新区,该县围绕黔西南州“文旅兴州”战略,全面提升贞丰文化旅游产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大提质和经济效益大提升,以建设全省民族文化旅游扶贫试验区为契机,以建设贞丰文化旅游创新区为抓手,全面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全县文旅产业走向新的春天。

推动旅游与古城文化融合。贞丰古城持续经历了唐、宋、元、明、清若干朝代,古城内院落雅致、古风蔚然,造就了属于贞丰的文化珍宝和珍贵记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通过大力推动古城文化与旅游融合,使游客在阁楼、文昌宫、珉球书院、两湖会馆、两广会馆、长坝游击署(马二元帅府)等历史古迹充分感受贞丰古城的人文历史文化。推动旅游与非遗文化融合,贞丰县拥有皮纸制作技艺、布依族服饰、布依族勒尤、布依族铜鼓十二调、布依族“三月三”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拥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24项,拥有州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54项。通过采取相应的传承人补助、非遗文化培训等激励保护机制,推进非遗文化交流,推动各方资源来开发、传承非遗文化。

推动旅游与红色文化融合。红军长征经过贞丰时,先后留下了15处革命遗址,目前尚存14处,其中白层古渡遗址、白岩关红军战斗遗址、花江铁索桥已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昌宫已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贞丰长征红色文化资源情况,于2020年6月启动贞丰县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可研报告编制工作。

推动旅游与红岩岩画融合。邀请中央民族大学专家教授到贞丰对沙坪镇金山村红岩岩画进行现场考察,为贞丰红岩岩画出谋划策。通过对红岩远古文化的探秘、挖掘,把红岩区域打造成探秘百越文化、骆越传承、感受夜郎熏陶的旅游示范基地。

推动旅游与布依文化融合。在旅游发展中将布依婚俗、布依浪哨、布依山歌、布依棍术、布依舞龙等传统技艺、布依文化项目注入景区景点发展,丰富景区业态布置。打造“布依民族风情篝火晚会”,举办“100对新人布依婚俗”、“布依山歌民谣大赛”等参与活动,进一步丰富贞丰县旅游业态。

推进文化旅游助推乡村振兴。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六项行动计划为抓手,推动纳孔、顶肖、必克、坡孔、巧岩等村庄民居改造及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集中力量促使纳孔、必克、岩鱼、小花江、董箐相湖渔村等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寨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发展格局,实现景村一体,旅居共享,一村一品,开发打造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截至目前,者相镇纳孔村荣获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者相镇董菁村荣获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者相镇荣获全省乡村旅游重点镇。全县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呈现井喷式发展,全县农家乐130多户、农业观光采摘园5家带动就业约4000人。

乘风扬帆迈新路

围绕“旅游 多元文化”助推精品业态创新。创建一批文化旅游IP精品项目,充分挖掘贞丰县IP资源,围绕三岔河、双乳峰、花江布依寨、土布小镇为资源核心,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围绕IP文创产品研发、沉浸式互动体验产品开发等建设文化旅游IP体验产品及全产业链条,与康养、科技等产业进行融合,建设一系列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贞丰文化体验精品产品。打造一批红色文化体育旅游示范精品。围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战略,以三岔河国际露营地IP为撬点,进行红色文化体育旅游赛事IP创新,将贞丰县文化和旅游要素整合进体育内容中,打造红色马拉松IP赛事,创建景区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同时,深入挖掘贞丰县区内红色历史印记,打造集场景体验、观光休闲、红色文化研学等于一体的红色历史文化休闲运动步道。创新一批“文化旅游 研学”产品。围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目标,依托贞丰古城、鲁容红军渡、白层古渡及白岩关战斗遗址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发掘再现红色历史教育文化及其历史过程,打造沉浸式红色研学体验产品,推出面向不同年龄段的研学旅游体验项目,做活贞丰“文化旅游 研学”大文章。此外,围绕布依族文化、工业遗址文化、康养休闲、科学普及、摄影绘画等打造一批具有贞丰特色的研学基地和体验线路。

文旅融合加速前进(文旅融合绽芬芳)(4)

贞丰双乳峰 唐仲嵘 摄

围绕“文旅 康养”创新文旅健康产业新业态。升级一批以健康养生为核心的文旅新业态,以大健康旅游目的地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北盘江峡谷立体空间资源,围绕峰林、溶洞、怪石、瀑布、伏流、花滩、旋塘和原始森林植被等天然资源优势,打造集养生、医疗、运动和研学为一体的业态体系,构建高品质的文旅康养产业链条,建设“山水相融”的贞丰健康养生文旅新业态。建设一批以温泉资源为载体的文旅健康新平台,依托三岔河温泉、纳孔村温泉、纳尧温泉资源优势,将温泉医疗价值与健康、旅游产业结合,打造高品质“温泉商圈”。同时,结合县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打造贞丰县温泉文化健康旅游平台,全面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围绕“文旅 乡村振兴”创新特色乡村旅游新业态。创新一条文旅产融的乡村振兴模式,创新探索“文化旅游 乡村振兴”的产融发展模式,依托贞丰县特色乡村资源,融合娱乐、休闲度假、特色商业、研学培训、产业集聚等于一体,发展文化旅游体验产品,吸纳乡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居民乡村旅游产业参与力度,以高质量方式促进贞丰县乡村可持续振兴。运用市场化手段,精心打造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与此同时,按照一镇一特色、一村一景观的发展理念,围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理念,对标“她经济”、“Z世代”等新兴消费群体,深化打造必克、对门山、纳孔、坡孔、岩鱼、萝卜寨、这艾、龙山、纳秧、木桑“十朵金花”乡村旅游项目,全面推进“百朵金花”的乡村旅游品牌效应。

围绕“文旅 城镇”创新城市客厅新业态。打造一个旅游重点特色城市。围绕“宜居、宜业、宜学、宜商、宜游”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贞丰县在黔西南州文化旅游产业格局中的支撑作用,充分突显贞丰县在吸引游客、汇聚游客、留住游客和打动游客的战略作用,将贞丰县建设成为文旅融合产业链精细化、文旅融合现代服务精致化、文旅融合业态精彩化、文旅融合产品精品化的旅游重点特色城市。

围绕“文旅 工业”创新黄金工业产业链新业态。打造“文化旅游 黄金”全方位产业链,融合贞丰县黄金深加工等轻工业业态,衔接一三产业,构建“文化旅游 ”的全产业链谱,发展“文旅 工业”融合平台,促进贞丰县黄金工业旅游产业与新兴产业、传统工业、文化产业、装备制造业融合。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

展望“十四五”,贞丰全县上下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充分挖掘优势资源赋能文旅产业,致力文化促进旅游品质提升,旅游促进文化广泛传播,围绕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同时,贞丰县科学谋划精心部署,围绕旅游产业化目标,完善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组建县旅游产业化专班,强化措施,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品、产业、服务提质,持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朝着高质量发展目标前进。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结合贞丰“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等独有的资源优势和发展优势,推进打造文化旅游创新区迈向新的征程,全力建设“产业兴、城镇强、乡村美、治理优、百姓富”的新时代美丽贞丰。

(图片除署名外由贞丰县委宣传部提供)

作者:特约记者 吴安 通讯员 李勇

(责任编辑 周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