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游侠传》:梁羽生,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

梁羽生评价大唐游侠(大唐游侠传梁羽生)(1)

重读《大唐游侠传》,读得极慢,也更仔细。正读到段珪璋闯安禄山府救人,一场恶战,惊心动魄,史逸如自戕全义,段珪璋浴血刺仇,几不幸免,读至紧张处,真个呼吸欲停,却忍不住情怀激昂。梁羽生写《大唐》,便是这种基调:慷慨悲壮。虽穿插有儿女之情,却显得情短,殆为豪侠之气所掩。有唐一代最慕豪侠,唐诗中对游侠的赞颂之力堪称空前绝后,豪荡使气,磊落不羁,尚武犯禁,然而到国家百姓危难之时,自当挺身而出,舍身全义,方称侠名。

梁羽生评价大唐游侠(大唐游侠传梁羽生)(2)

《大唐》的主角,通常认为是铁摩勒,但我觉得应该算三个主角,第一个正是段珪璋。论笔墨,写段珪璋的篇幅不少于铁摩勒;论人物,段珪璋恩怨分明,胸怀磊落,不慕权名,不畏权势,铁骨铮铮,义气干云,不负第一代“大侠”之名。他甫登场时,并不见如何出彩,甚至显出畏缩之态,遇见安禄山的仪仗队,竟然“低首疾行,把老羊皮袄的领子翻过来,蒙着了头,好像害怕寒风,显得瑟瑟缩缩的样子”,连显威救人的机会也错失了。

梁羽生评价大唐游侠(大唐游侠传梁羽生)(3)

而这一介书生,肝胆照人,连累好友,面对强敌的段珪璋,第一次真正表现出豪气来:忽听得一声长啸,段珪璋的声音朗声吟道:“宝剑欲出鞘,将断佞人头,岂为报小怨,夜半刺私仇,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弹剑悲啸,宛若龙吟,大踏步走上台阶。何等豪情,何等气势!大丈夫能屈能伸,诚非虚言,他为了家人的安宁,对过去得罪的小人,惹不起不妨躲得起;岂料连累朋友,则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下怒发冲冠,纵知龙潭虎穴、刀山火海,也要拼死去闯。

梁羽生评价大唐游侠(大唐游侠传梁羽生)(4)

再倒回去看,他之所以坚拒妻舅助拳之邀,原是不想蹈入绿林争霸事中,不肯助豪强而凌弱小,绝非怕事的举动;两相对照,欲扬先抑,一个原则分明、铁肩道义的侠客形象凛然树立,史逸如与段珪璋的交情,令人动容。二人比邻十年,又方结为儿女亲家,然而史逸如对段珪璋的来历本事,竟然一无所知,只知他通晓武艺,是个“乡下武师”。了解如此浅薄,而成知己,不过意气相投,相交在心而已。想一恂雅儒生,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尚有此义勇,从容为友挡难,其高风亮节、耿耿狷介,真是可歌可泣。

梁羽生评价大唐游侠(大唐游侠传梁羽生)(5)

看了好些谈《大唐》的评论,都说第一主角铁摩勒太年轻了,光彩为段、南二人所掩。铁摩勒在书中确然是显得稚嫩,不过他身上有一种“成长”的印迹,却是梁羽生其它作品中少见的。这种成长,并非指武艺上的长进,也不是纯然年纪上的增长,而是在心智与见识上,从一开始纠缠于家仇私恨,到后来心胸开阔,化仇为友,报国急难,犹如一块璞玉,经过磨练,方成为梁氏典型的泱泱大侠。

梁羽生评价大唐游侠(大唐游侠传梁羽生)(6)

《大唐》全书不算很长,情节却颇丰,段史义交、王窦争霸、安胡作乱,几条线交织写来,脉络分明。人物也相当出彩,主角之外,空空儿、窦线娘、王龙客这几个角色,也勾勒得极为生动。但雎阳血战一出,动魄惊心,悲壮激昂,如浓墨泼画,足以让人忘掉一切工笔!这一战已近结局,只占短短两个篇章,然而重心之聚,着墨之浓,竟似盖过前面三十几回。壮士报国,无力回天,然而义烈之风可感,浩然之气长存,精魂已留青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