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过年”,古人如何应对?诗歌,有话说

“爆竹声中一岁除”。年的脚步,总是伴随着仪式感如约而至。在这个“不一般”的春节,为减少疫情传播风险,不少人选择了就地过年。那么,年味是不是淡了?仪式感是不是弱了?让我们一起穿越回古代,和同在异乡过年的大诗人们一起感受就地过年里的人生百味。

过年后离家的诗句(就地过年古人如何应对)(1)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作》高适

公元750年,除夕夜,47岁的高适独自住在蓟门客舍。此刻,即便是粗犷豪放的高适,内心也难免有些伤感。在寒冷的灯光映照下,他难以入眠。他在想:故乡的人今夜一定也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吧。

过年后离家的诗句(就地过年古人如何应对)(2)

2月12日,喜大夫到达北京市海淀区一处集中医学观察点后,和母亲视频报平安。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田家元日》孟浩然

开元十五年春节,孟浩然正旅居长安,准备参加人生中的第一场科举考试。他就地过年的方式和我们想象中的不大一样。这一年初一一大早,他在田间和农民伯伯们一起扶犁耕作;傍晚,又背着锄头和牧童一道回归村庄。

过年后离家的诗句(就地过年古人如何应对)(3)

2月15日,贵州省丹寨县扬武镇五一村村民在犁田。 新华社发(潘皇权 摄)

松风溜溜作春寒,伴我饥肠响夜阑。

牛粪火中烧芋子,山人更吃懒残残。

——《除夕访子野食烧芋戏作》苏轼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当官之后基本都在外省,所以就地过年也就成了苏轼的“家常便饭”。没办法与家人团圆的除夕夜,我们的美食达人——苏大人去找了好友子野,分享了一道很“上头”的年夜菜。

过年后离家的诗句(就地过年古人如何应对)(4)

2月11日,苗族村民马雍在摆放年夜饭。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紫陌相逢谁不客,青灯作伴未为孤。

何须家里作时节,只问旗亭有酒无。

——《又除夕绝句》杨万里

南宋名臣杨万里是一个耿直boy。他共为我们留下了6首除夕诗,每一首都在外地所写。这一年除夕,杨万里又在出差的路上。冰天雪地,寒风阵阵,除夕阖家欢乐之时独身一人出差,杨万里却很豁达。

过年后离家的诗句(就地过年古人如何应对)(5)

拼版照片:左图为2月10日,聂华辰在工作的顺丰速运深圳区福星营业部前“比心”(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右图为2月10日,聂华辰的父母妻儿在老家河南省通许县四所楼镇真会村的家中“比心”(新华社记者李嘉南摄)。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天同样身处异乡的你,现在选择给父母打一通视频电话、给爱人准备一顿可口饭菜、陪孩子看一台热闹春晚、与久违亲友“云端”畅聊……就地过年,年味依旧。

这个春节,谢谢不回家的你,待到春花烂漫时,再踏归途也不迟。

出品人: 孙志平

监制:幸培瑜

统筹:吴炜玲

编导:何莉、郝瑞

制作:新华FM工作室

新华社音视频部

出品

来源: 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