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辈”一词,想必对于很多家庭中的长者来说并不陌生,但如果去问问新一代的青年人自己是何字辈,对于家族字辈了解多少,却是知之者甚少,甚至对于很多年轻人,学生来说,不知道自己是何辈分。

为何在中国传承千年的“字辈”文化,却在如今的时代被抛弃呢?对于“字辈”文化,你又了解多少?

绍字辈完整排列(逐渐消失的字辈)(1)

“字辈”别名“字派”,何为“辈”?“类”也。同辈即同类、同派。在中国古代,乃至于近现代,很多家族人数众多,并随着各小家的迁居等,导致很多同姓之人互不相识,只能根据对方名字中代表着辈分的特殊字来辨别辈分的高低。那么你可能会疑惑,辨别辈分的高低,真的如此重要吗?

绍字辈完整排列(逐渐消失的字辈)(2)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素有“溯渊源,分疏戚,序尊卑”之说,在民间也是完全奉行长者为尊,长者的教导和意见几乎是完全不可忤逆的存在,辈分的高低完全决定的家族中决策者是谁(关于这一点与现代社会多有不同,现代社会多为小家,家里重大决策多为青年夫妻决定,年老者与小孩均在小家庭中扮演依附者角色)。

那么字辈的形式是怎样的呢?整个家族代代相传,是谁最开始制定了本族的字辈呢?其实对于字辈的争论,从始至终都没有过定论。

有人认为字辈是诗,如果你查阅族谱就会发现,自家姓氏的字辈就像古诗一样,多为四言或五言,但与诗不同的是,任何一首诗均有表达的主要含义,但在字辈里,很多时候前后的诗句,字词可能没有任何的关联,因此,字辈顶多只能算“诗形体”,仅仅以诗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并无古诗连贯的深意。

事实上,字辈除诗形体以外,还有多种形式,例如对联形体。这也从一方面印证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大智慧,将辈分以取名的形式表现出来,直白明了,这也是中国五千年长河中始终不会断、不会乱的根源!

在当今新社会,很多老传统被称为“繁文缛节”,遭到现代人的抛弃,那么“字辈文化”还有传承下去的必要吗?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很多年轻人为了追求名字的好听与独特,往往会自行给孩子取名,但往往取出来的名字烂大街,毫无寓意,例如在孩子名字中取“轩、梓、沐、涵”等。又或者是刻意追求独特,孩子名字中全是生僻字,让十个中有九个老师都念错,或者是毫无意义的四字名字,属实是没有必要。

绍字辈完整排列(逐渐消失的字辈)(3)

现代部分俗气的审美成为主流,却让真正有意义、有风采的传统文化坐了冷板凳,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自省?

我的名字中,中间一字便是传承下来的字辈,不光是我,我的父母、兄弟、姐妹名字中间一字都是字辈,名字中有这样的字辈,让我时时刻刻铭记着自己从何而来,以自己的姓氏,字辈约束自己,以家训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让我在做人行事的时候堂堂正正,律己正身,知止有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艺术殿堂的瑰宝,是亿万万炎黄子孙凝聚的纽带,是中国与国际接轨,弘扬国威的重点。

字辈文化如此,传统诗词、宗教亦是如此。没有历史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中国五千年的源远文化,不能到我们这一辈便断了根!唯有集先祖之智慧,代代相传,方能展现大国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