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爷爷辈来说,四关之内才是西安

对爸爸辈来说,二环之内才是西安

对我这辈来说,三环之内才是西安

长安区为何不并入西安主城区(为什么长安区和西安的割裂感这么强)(1)

根据历史进程的发展。我们很粗浅的分析一下长安区在西安人心中的位置。

1.刚改革开放初期,基本上你住哪里主要活动范围就是哪里,因为交通不便的原因,很少有经常跨区很远的活动。除非偶尔的亲戚朋友聚会,所以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是家附近。

2.随后,案板街,小寨随着经济主义热潮,邓小平同志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案板街,小寨,东大街一下子风生水起。更别提后期的开元和百盛。当年的百盛一个服装柜台一年的营业额差不多2000万左右,轻轻松松。店铺费和代理费前期投资多少呢?也就30万-40万,当然前提你有关系能拿到柜台。那个时候月薪都是300-700之间。所以主要大家活动的区域范围还是围绕着钟楼为主。

3.再往后。浙江人大片杀入的康复路,附近河南甘肃就医而来第四军医大周围的病患家属,让东郊以康复路为主活跃了起来。以此相比,年轻人较为喜欢的小寨也慢慢蓬勃发展起来。开玩笑的说,喜欢价格实惠样式多样化的都去康复路,喜欢只看精品价格高点的都去小寨了。

长安区为何不并入西安主城区(为什么长安区和西安的割裂感这么强)(2)

有一次和一帮以前百汇2楼开店的朋友喝酒吃饭,闲聊起来,半开玩笑的大家说:当年的百汇2楼,一般人都不敢上去。你看看现在,随便一个初中娃,高中娃背着书包就上去了。说个题外话,当年的百汇2楼开店的老板们,那都是一个个有意思的风云录,有时间应该写一个“风云百汇二楼那些人”哈哈。

长安区映入部分活动范围内一直在西安核心地段的人眼里,更多的是大学城的兴起,上王村的温泉,农家乐的开始。

其实关于卫星城市这个事情,对这些事情来说很正常。现在西安不知道有多少人有同样的感触,已经没有什么热点地区了。就是说普遍大家都会垮很远去那些地方。我依稀记得15年前吧,我有朋友从大北郊坐车到壹加壹,美高美,再早点的桥梓口酒吧。感觉全西安市时髦点儿的人都得去那。就和那会儿买衣服就得去百汇,买个破手机小灵通都要找案板街的“哥”拿一样。

长安区为何不并入西安主城区(为什么长安区和西安的割裂感这么强)(3)

4.现在

很多不住北郊的人,听见要在凤城五路附近聚会头就疼。

很多不住曲江的人,听见要在曲江喝酒心里就感觉远得很。

很多不住西边的人,一说高新就觉得“高新区是西安的独立区”

很多不住长安的人,会觉得长安区还是农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