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的个人经历(他很有喜剧表演天赋)(1)

《瞧这一家子》剧照

我祖籍是山东潍坊,父母长期从事我党地下工作。小时候,我跟着父母辗转于重庆、西安、长春等地。著名演员张瑞芳是我姨妈,我小时候在摄影棚里看过她的表演。1947年,我们家搬到北平。1958年高考,北京电影学院提前招生,我去报考。没想到,一考就考上了。

1962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那时,北影厂有4个创作集体,分别由水华、崔嵬、凌子风、成荫负责,我被分在凌子风负责的第三创作集体。我从一名场记开始做起,慢慢积累自己的创作经验,也虚心向前辈艺术家请教、学习。1975年,我和钱江、陈怀皑联合执导了个人首部电影《海霞》。

我执导的首部个人长片,是1979年公映的电影《瞧这一家子》。当初,我看到电力工人林力写的一个剧本《爸爸妈妈和我们》,觉得很有生活气息,很有幽默感。于是,我们两个人用了半年时间,在北京、上海、常州等地采访了几十个单位,改了6稿,最终完成了剧本。文化部鼓励培养新生力量,成立青年摄制组。但有人不看好我做导演,生怕赔了钱,好在当时北影厂厂长汪洋很支持,项目得以通过。剧组都是年轻人,没有一台固定的摄影机,什么时候厂里有机器闲下来,才能轮到我们用。

陈强是我最早定下来的演员,当时着急的是找不到扮演“嘉奇”的男演员。这个角色需要有强烈的喜剧效果,找了很久都没有合适的。一天,陈强试探着对我说:“佩斯对嘉奇这个角色有兴趣。”我看过陈佩斯演的话剧《万水千山》,虽然他扮演的国民党被俘连长戏份不多,但让我印象深刻。于是,我说:“那就让他来试试吧。”一试戏,发现佩斯果然很有喜剧表演天赋。这时,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瞧这一家子》成本只花了19万元,公映后很快火遍全国,陈佩斯出了名。(口述/北京 王好为 82岁 整理/王金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