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紧接着,从中央到教育部,再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以气吞山河的决心、疾风骤雨般的力度,推动“双减”政策切实落地,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新课标及双减背景下教育质量提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新课标及双减背景下教育质量提升(视域下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之辩)

新课标及双减背景下教育质量提升

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紧接着,从中央到教育部,再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以气吞山河的决心、疾风骤雨般的力度,推动“双减”政策切实落地。

一时间,“双减”成为教育领域,乃至全民热烈讨论的教育话题。与此同时,对“双减”的一系列质疑随之而来:学生作业减了,知识巩固不足了,再加上没了课外培训的辅助,考试分数肯定得下滑,怎么能保证考上好高中、好大学?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今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教育界委员时提到:“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别的孩子都学那么多,咱们不学一下还行啊?于是争先恐后。”“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

那么,在“育人”(素质教育)与“分数”(应试教育)面前,我们到底该怎么选,如何破解二者的矛盾?关键是要厘清二者的内涵与关系。

教育目标不同

教育的本义是育人,是引导和激发出不同人自有的潜能,加以发展,使其具有适应社会、改造世界的必备能力与品格。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品德高尚,有理想与信仰,能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有健全人格,有扎实学识,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劳动,全面发展,内心坚定、安宁、幸福的人,这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本义。

而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大行其道:唯分数,唯名牌大学,学校不择手段,不惜消耗学生学习热情,不尊重生命,不尊重生活,不尊重人性,不尊重教育规律,死填硬塞,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目标,大批校长、老师、家长打着教育的幌子,成了唯分是图的“资本家”,成为半夜鸡叫的“周扒皮”,肆意压榨学生的时间,以伤害学生一生的幸福和牺牲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实现自己的经济与政治利益!

应试教育是功利教育,是伪教育,是伤人、害人,甚至是吃人的教育!

教育内涵不同

有人会说,素质教育会导致没高分,上不了好大学,学生没前途,家长不满意。

事实上,素质教育从来不排斥分数,但素质教育的分数与应试教育的分数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

素质教育的分数是以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习规律、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必备能力与品格为核心,科学施教。教师要真正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好学、乐学中取得实实在在、货真价实的优秀成绩,高分是水到渠成。

这也是“双减”政策真正的任务目标: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快乐教育,学生的学习才是快乐学习。所以,素质教育不是吹拉弹唱,不是不管分数的空中楼阁。

而应试教育是唯分数论,学校从校长到教师,目中无“人”,只有分数,分儿、分儿,学生的命根儿!事实上,分数也成了学校的生命线,学校成为圈分工厂,教师成为没有头脑的流水线工人,学生成为学习机器,分数成为冷冰冰的产品,被大红纸装扮起来,挂在学校门口,以招揽更多更优质的学习机器。

教学方式不同

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是以立德树人为目的,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有科学的教育理念,精准把握当前国家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政策,以及我国中、高考考试评价体系,并能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是落实在课程与课堂中。

学校着力构建科学丰富、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尊重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力,教师用自己对学科的热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应试教育是填鸭式教学,教师没有科学、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尊重教育规律,不了解学生真正学习的过程,不懂得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一味地将所谓的知识点硬塞给学生,只会让学生死记硬背,不会引导学生自学,课堂满堂灌,死板硬套教参,照本宣科,自身对教学内容没有深度理解与热爱,课堂没有设计,效率低下,没有品位,没有美感,味同嚼蜡,了无生趣。

课后只会让学生低效率地重复练习知识点,蛮横无理,盲目瞎干,事倍功半,低效苦干。学生苦学、死学,低效学,最终厌学!有点悟性的学生,可能坚持苦学,取得所谓的高分数,但耗尽了对学习的热情,高中一毕业,发誓今生不再学习。

悟性和自律意识差点的学生,连可怜的分数也拿不到,从此自信全无,甚至失去对任何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

长期以来,我们困在应试教育圈子里不能自拔,唯分数,唯清北,很难让学生真正爱上学习,也很难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应试教育是对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戕害,贻害万年!

我们的教育应该以“双减”政策为契机,学校、教师、家长应该深入理解、学习“双减”的内涵,解放思想,主动拥抱改革,为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立贡献力量。

(人大附中教师、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秘书长 杜祥)

来源:民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