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基纳法索(法语:Burkina Faso),西非内陆国家,全部国土都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旧称上沃尔特(法语:Haute Volta),1984年8月改为现国名。首都瓦加杜古位于国土的正中央,是布基纳法索最大城市,也是文化、经济中心。布基纳法索为全球识字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只有约两成三的国民识字。低度开发国家之一。

布基纳法索人口和面积(布基纳法索)(1)

布基纳法索为西非文明古国,从3世纪到13世纪,在布拉(Bura)这个位于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西南部,存在记载的铁器的布拉文化。如今境内约有60个不同部落,摩西族(Mossi)为国内主要种族,原名上沃尔特,1984年改为“布基纳法索”(Burkina Faso),"Burkina"源于摩西语,意为“正直”或“正直的人”,"Faso" 则源于德尤拉语,意为“祖国”。

布基纳法索人口和面积(布基纳法索)(2)

1896年时法国人来到上沃尔特地区并声称此地为法国属地,但长久以来统治该地的摩西人顽强反抗,直到1919年时首都瓦加杜古沦陷,一些原属科特迪瓦北方的省分被并入新成立的殖民地里,合称“上沃尔特”,是法属西非联邦的组合单位之一。1932年法属西非因为经济上的考量被拆散成较小的单位,直到1937年时上沃尔特与周围地区才被重组并改称为“上科特迪瓦”(法文:Haute-Côte d'Ivoire)。1956年时法国通过新的法案重新检讨该国的海外属地政策,上沃尔特也在两年后的1958年时,被升格成法国底下的自治共和国,并在1960年8月5日脱离法国独立。独立后的上沃尔特历经了长达数十年的政治不稳与多次政变,直到1990年代初期才开始有所起色。

2014年10月30日,布基纳法索多个城市有民众示威,约1500名示威者因不满已经四次连任总统的孔波雷计划修改宪法延长任期,冲进国会、首都瓦加杜古的市政厅和执政党总部纵火。除了一般平民外,参与示威的还包括了部分军方人士。而在遭到抗议民众闯入与破坏之后,国营的布基纳广播电视台(Radiodiffusion-Télévision du Burkina, RTB)也立即停止讯息的播送。 2014年10月31日,孔波雷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流亡科特迪瓦。

2015年9月16日,布基纳法索爆发政变,支持被罢黜前总统布莱斯·孔波雷的士兵们冲入该国的内阁会议,逮捕了临时总统米歇尔·卡凡多(Michel Kafando)和总理亚科巴·伊萨克·齐达(Yacouba Isaac Zida),以及其他部会首长。

9月21日,卡凡多获释后,前往法国大使馆暂避。

在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协调发动政变的总统卫队和反对政变的军队进行谈判后,9月23日早上,总统卫队签署协议,交还权力予过渡政府,卡凡多随后宣布恢复执政。

2015年11月29日,总统选举举行,人民进步运动的罗克·马克·克里斯蒂安·卡波雷在第一轮投票中以53.43%的得票率当选,卡波雷于2015年12月29日宣誓就职。

布基纳法索的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位于西非内陆,与马里、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和尼日尔为邻,坐标介于北纬9度至15度、东经2度至西经5度之间,因居沃尔特河上游,因而被称为“上沃尔特”。

沃尔特河在境内,其流量受干、雨二季的控制,呈闲歇河状态,无航运,亦少水利灌概,致使农业生产力低落,不易自给自足,因此在历史上,本区常被邻国瓜分,而不能独立成国。

布基纳法索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年降水量介于500~1000毫米,南多北少。

全境并无沙漠,但西部有广大地区土壤多沙,十分贫瘠;而东南部沃尔特河谷则有采采蝇的骚扰,故在宜于居人的中部及东部,人口已甚为密集,尤以中部为最。这是因为在十五、六世纪时,上沃尔特曾备受当时的回教强国曼丁哥(Mandingo)及桑海王国的压迫,上沃尔特的莫西族部即集居在中部平原上抵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