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对大唐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对唐玄宗本人来说,失去的则是一切。

至德二年,此时距离安史之乱爆发已经三年了。两年前,潼关失守,惊慌的唐玄宗带着心腹仓皇出逃。长安,这曾经代表着繁华与美好的地方,成了一座战乱中的孤城。

唐玄宗没有想到自己能回来得这么快,就像他没有想到,走的时候,自己还是天子;再回来时,已是太上皇。传位时,他曾承诺,等到克服两京之时,自己就不会再参与朝政。他没有食言,每天都在自己曾经的住所——兴庆宫中。

唐玄宗从长安逃向四川的路线(唐玄宗离开长安时是国君)(1)

一、玄宗重回兴庆宫,门外是破碎的大唐,门内是愉悦的宫廷生活

兴庆宫是唐玄宗的龙兴之地,是由他做藩王时的府邸改建的,这片土地曾见证了他的辉煌。

身边陪伴他的也是曾经的那些人,内侍监高力士、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女儿玉真公主和曾经散落的梨园子弟。

看着这些人和脚下这片土地,唐玄宗恍惚了,一切好像都没有发生过。

可是真的什么都没有发生吗?当玄宗秘密派人前去改葬杨贵妃时,前去的将士发现贵妃的身体已然腐烂,只带回了她生前佩戴的一个香囊。

看着香囊,玄宗崩溃了。“帝视之,凄感流涕”。其实玄宗的泪又何尝不是为自己而流?家国破碎,自己曾经缔造的盛世毁于一旦。爱人,权力,地位。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了过往云烟。

“朕自保之,卿等勿忧也!”

当初为安禄山担保时,唐玄宗是那么的自信。而现在的他,又是那么的凄惨。

那几年,玄宗学会了一项很重要的技能——遗忘。他忘却了曾经的辉煌,忘却了曾经的伤痛,忘却了那些他不忍回忆的一切。活在当下,应该是那时候的唐玄宗最真实的写照。

唐玄宗从长安逃向四川的路线(唐玄宗离开长安时是国君)(2)

不止是他在努力地摆脱过去,高力士与梨园弟子等一众旧人也帮他将冰冷的现实挡在了门外,共同为唐玄宗创造了一个小世界。兴庆宫的门外是破碎的大唐,门内是愉悦的宫廷生活,这并不是一个很难的选择题。

由于兴庆宫背靠市井,有时,厌倦的玄宗也会登上阁楼,看看长安城中的百姓,感受烟火人间。

长安坊间的民众看到他也都会纷纷叩拜,高呼万岁。每次看到这些,玄宗都会很开心,并命人将一些吃的发给百姓。还有一些从蜀地来京办事的官员和禁军将领也会前来看望玄宗,这些官员都被玄宗请入宫内,受到了热情接待。

大抵老人都怕被世界所遗忘吧,何况是曾统御天下的一代君王。这些来自官员和百姓的尊重给了玄宗莫大的安慰。

二、玄宗以修仙为名绝食自尽,高力士悲痛欲绝泣血而死

上元元年,当权宦官李辅国察觉到唐肃宗还是对这位太上皇有所疑虑。加之因为自己曾在高力士手下工作,被高力士鄙夷,怀恨在心。于是决定对唐玄宗下手。

晚年玄宗喜好赛马,马厩里曾有良马三百余匹。李辅国就以征为军用的名义收缴,只给玄宗留下了十匹。望着空荡的马厩,神色黯然的玄宗叹道,“吾儿为辅国所惑,不得终孝矣。”(《资治通鉴》)

其实大家都明白,就像若干年前的那场兵变一样,李辅国敢动太上皇,他的背后又岂能没有天子的身影?

这当然不是李辅国的目的,这只是他的一次试探,他在试探天子的态度。事后他主动向肃宗请罪,肃宗只是回以沉默,这种时候,沉默其实就默许,一直在肃宗身边服侍的李辅国自然心领神会。

紧接着玄宗就被李辅国以游玩为名骗到了宫中软禁。所有的宫中旧人都被遣退,高力士,陈玄礼等人纷纷被贬到边地,只留下几名老弱残兵护卫,以及百余名宫人服侍。

唐玄宗从长安逃向四川的路线(唐玄宗离开长安时是国君)(3)

至于李辅国给的理由也很简单,太上皇时常接见百姓和官员将领的举动,是在意图复辟。这个理由够吗?足够了。起码对于肃宗君臣来说,已经够了。

小世界破裂了,梦碎了,再也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让玄宗躲藏了,剩下的只有一个独自面对冰冷现实的老人。

不久,玄宗以修仙为名绝食自尽。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遇赦回京的高力士惊闻玄宗死讯,当即望北跪拜痛哭,直至泣血而死。这位服侍了玄宗五十余年的名宦为他们之间五十年亦臣亦友的情谊画上了一个句号。他也是唯一陪葬玄宗泰陵的人。(文/长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