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6.6子谓仲弓,曰:“犁牛为之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论语300讲前10讲心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论语300讲前10讲心得(天天论语笔记100骍角犁牛)

论语300讲前10讲心得

【原文】

6.6子谓仲弓,曰:“犁牛为之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译文】

孔子对冉雍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周正,人们虽不想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我们在《公冶长》中的第67讲介绍过冉雍的生平事迹。本篇第90讲也讲了“雍也可使南面”和冉雍提出的为官之道在于“居敬行简”。我们对冉雍这个人应该有所了解了。本章孔子讲关于出身、才能和成就之关系的观点。孔子认为,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自己应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只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会受到重用。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认为作为统治者,选拔重用人才,不能只看出身而抛弃贤才,反映了举贤才的思想和反对任人唯亲的主张。

英雄不问出处

“犁牛为之骍且角”,犁牛:即耕牛。古代祭祀用的牛不能以耕牛代替,系红毛长角,单独饲养的祭牛。骍(xīn):红色。祭祀用的牛,毛色为红。周朝以赤色为贵,祭祀喜欢用红色的牲畜。角:名词作形容词用,角长得周正。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虽欲勿用”,用:用于祭祀。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山川其舍诸?”山川:山川之神。其舍诸:其,有“怎么会”的意思。舍,舍弃。诸,“之于”的合音。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孔子为什么会对冉雍说这些话呢?因为冉雍之父是个养耕牛的贱人。在孔子时代之前,职业都是祖传,当官的儿子继承官位,农人的儿子务农,商人的儿子经商。养牛之人的儿子就只能养牛。《墨子》记载,墨子曾献书楚王,楚王当面褒奖:良书也。私下却大骂:墨子,贱人也,贱人何可厚也!孔子知道冉雍的担忧,我有这么多的学识,这么高的修为,可能还得去养牛啊!孔子安慰道,你好好干吧!没关系的,虽然你出身低贱,但只要有学识,有能力,有修养,就不怕暂时没人赏识,或许有更大的机会,更大的责任在等着你呢!

孔子不唯出身论。他自己在找回士的身份之前就无人赏识。也正是从孔子开馆授徒培养了大量人才开始,世道就开始转变了。不只是鲁国国君经常找孔子要人才,季氏、孟氏、叔氏三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也经常会到孔子大学寻找人才。“学而优则仕”从才真正开始成为现实,以至于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到现在依然如此。如果你家孩子没考上个一本,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说,不像我们当年考上个中专就表示可以进入仕途了,都会被众人称道,还要大摆酒席加以庆祝。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学教育的普及,对“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看看各种统计报表,现在的高管学位越来越高,硕士、博士扎堆。别说官员,就是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大型企业的领导,军队的军官,都是学历越来越高。不仅仅是“学而优则仕”,而是“仕必学而优”,“商必学而优”,“武也学而优”了。不好好学习的孩子,基本上被打入社会底层从事普通劳动,还难有上升的空间。这就是家长焦虑之所在。你会问,有改吗?我告诉你,别想了!这种现象不但不会改变,还会越来越严重。家有未成年人的人就该警觉了,不要再把所谓的事业当做第一借口,而忽略了家庭,忽略了孩子的成长,等到孩子初中毕业时成绩在50%之后被迫去读中专,高中毕业时成绩在50%之后不得不去读大专的时候,你后悔就真真的来不及了。当然,家里有矿,已经赚完了三代人都用不完的钱的人除外。即便你有矿,有三代人都花不完的钱,你想过子子孙孙的未来吗?想过家族的成长发达吗?

冉门三杰

事实上,冉雍也确实得到了出任季氏费邑宰的机会,他的兄弟冉求也得到了出任季氏家宰的机会。《子路》记载“仲弓为季氏宰。”这个“季氏”应该是季桓子,这个“宰”也非季氏家宰,而是季氏费邑宰,时间当在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时任鲁国大司寇,季桓子支持孔子的“堕三都”行动,费邑宰公山弗扰率众反叛,叛乱平息后,季桓子在孔子学堂物色新的费邑宰人选,他原本想聘请闵子骞,却被没看上这个职位的闵子骞一口回绝了:“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雍也》)季桓子只好转而请冉雍赴任,冉雍和闵子骞都是孔门早期的优秀人才,并且都以“德行”著称于世。冉雍做费邑宰的时间不长,“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

当时季氏的家宰是冉雍的兄弟冉求,《论语》中孔子两次批评冉求不能阻止季氏的违礼不仁行为。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八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孔子对冉耕也十分器重,其任鲁国司寇时,冉耕曾为中都宰。后来冉耕得了不治之症,英年早逝。孔子亲自前去探望。握着冉耕的手,仰天长叹,悲痛异常。

冉求、冉雍、冉雍三个出身于贱民家庭的难兄难弟都曾有出仕的机会,这还不算冉家最牛的事情,更加值得世人景仰的是三兄弟全部入班孔门“四科十哲”。冉耕、冉雍同入德行科,冉求入政事科。(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也就是说孔门最牛的十大弟子冉家就占了三位。不仅如此,荀子还把冉雍上升到与孔子相提并论的地步:“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即仲弓)是也。”(《儒效》)

道客村曰:

山川有神不弃才,

骍角犁牛上祭台;

天生我材必有用,

四科十哲卑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