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喜:一、欣喜地看到了语文教学定位的积极回归,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常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分享?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常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分享(语文教学黄厚江老师的欣喜和希望)

常规语文教育教学经验分享

欣喜:

一、欣喜地看到了语文教学定位的积极回归

  如果说前些年语文教学出现集体出走的现象,可能并不是夸张。语文课堂不教语文,是并不鲜见的事情。语文教学本来真不该是什么复杂的事:就是带着学生学语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喜爱我们的母语,就是培养学生母语的运用能力。语文课本来也不应该复杂:就是带着学生读读书,就是带着学生写写文章,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丰富的语文学习活动,就是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阅读教学自然也不复杂:就是要立足文本,就是要抓住语言,就是要品读文章。可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基本主张在课堂教学中却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二、欣喜地看到了教师对教学文本的积极解读

  虽然教师就是课程资源和教学资源的一部分的理念早为大家所了解,虽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说法早已为大家所熟知,但教教材甚至教教参的情况依然比较普遍。不少教师的阅读教学,就是参考书文本分析的照搬,或者把参考书的内容简单转化为问题和答案。课堂教学上,教师说的话,不是教材上的,就是参考书上的,几乎看不到老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

希望:

一、要加强教学内容的二次开发

  教学内容的二次开发大体有两层意思:一是教师应该对教学文本和教参进行再加工,跳出教材超越教参去发现文本的教学资源和教学价值;二是教师对文本有了比较透彻而独到的解读之后,还应该立足于学生,立足于课堂教学对文本进行分解、取舍、整合等再加工。……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从看似单薄的课文里开发出丰厚的教学内容,能够从特别丰富的教学内容中选取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最精粹内容。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看家功夫。年轻教师要成长非练它不可。

二、要追求教学过程的二维整合

  评价一堂课,最基本的维度有两个:一是看学生如何学,二是看教师如何教。更重要的是看两个维度的整合和融合。课堂的本质就是教和学,所以大家都连着说“课堂教学”。先进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基于学习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教学,为了学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教学。近年,有一个说法很有影响,叫做“先学后教,多学少教”。我们觉得很值得讨论。课堂教学的“教”和“学”是不可分离的。课堂的“学”是在教师“教”的背景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学”特别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教”之后获得了的学习成长。比如,原来不喜欢的现在喜欢了,原来不会的现在会了原来不全面的现在全面了,原来不深刻的现在深刻了,原来很棒的现在更棒了。

三、要实现教学活动的二元互动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多重矛盾关系的综合体,但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是言和义两者的关系。语文课堂的教学活动应该以语言活动为主体。而语言活动,最关键的是要实现言和义的双向互动,即因言解义,因义悟言。有了丰富的言义共生活动,课堂就会充满活力、充满张力。如果说这次十节课的不足,最主要的遗憾是缺少有活力、有张力、言义共生的语言活动。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大多呈现平面化。有好几节课几乎没有什么设计语言活动,基本上是读读说说,经常是:你读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这种浅尝辄止的交流对文体的解读也是浅层的,缺少实在的语言训练,必然也就没有实在的思维训练。也有的课堂虽然设计了语言活动,但对言义两方面都没有具体的要求,只是一种散漫状的交流,没有多大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