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地摊奇缘

承聊斋之志,谱静月新篇|颂古之情义,明今世德尚

明朝永乐年间,在四川保宁府城郊,有个叫王治的秀才,因为家穷,他无奈只好去摆地摊,赚点钱以养家糊口。卖什么呢?王治和老娘商量。

老娘周氏说:儿啊,你能这般想也是好事。你老爹走得早,你一边读书一边干活,所以才没能考取功名。我儿若能潜心读书,想必就早就中举人了。

王秀才说:母亲切勿多想,家家都有难处,生存才是当务之急。咱们母子虽然日子穷困,但过得开心就好。

最后,王秀才决定去府城路边摆地摊卖糖葫芦,他老娘会做糖葫芦。

民间故事乞丐发迹(故事民间故事地摊奇缘)(1)

这天半个下午,王秀才就骑着驴子,驮着老娘做好的各种糖葫芦,往府城一条热闹的大街行去,在街头找一块空着的地方,从不远处周氏酒楼中,借出桌子凳子,就在那路边摆起了地摊。

周氏酒楼的老板,是他母亲一内家兄弟,故此才会照顾他。

不过一秀才出来摆摊儿,街上的行人们都很惊奇。那时候的读书人,连经商都看不上的,竟还有秀才从事这走卒贩夫干的活儿,自然比较奇怪。

对于路人的指指点点,王秀才并不在意。

许多人瞧不起王秀才,有人说,这秀才把读书人的脸都丢尽了,这样没出息,干脆把那身袍子扒下来。有人说闲话也是好事,每个人都会有闲话的。

开始有人上来买糖葫芦。周氏做出来的糖葫芦,极为可口,里面的果馅儿也有好几种。买着吃了的小朋友、大姑娘都啧啧称赞。

就这样,王秀才的糖葫芦地摊开了起来,生意还不错。

民间故事乞丐发迹(故事民间故事地摊奇缘)(2)

后来,那周老板说,贤侄是读书人,能吃得如此苦,将来必为人上之人。老朽给你出个主意,你明日可以将文房四宝带上,一边做生意一边还可替人抄抄文书,这样岂不又增加一份收入?

王秀才一听也对,第二天就带上了笔墨。果然有人来找他写字写信的,这样又可以多赚几分银子。

这天,一个穿着长裙的漂亮女子来到葫芦摊边,看着红红的糖葫芦,很是好奇,又见边上有孩子在买来吃,似乎很羡慕。

王秀才问:姑娘要不要来一串?保准好吃。

那姑娘面色尴尬说:是想尝尝,但我没有钱。

王秀才从葫芦架取下一串给她说:来,送你尝尝。

这姑娘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接了过去。边上的人看见,就哈哈笑了起来。说这王秀才追姑娘,还真有一套。

两人都面红耳赤起来,那女子看了王秀才一眼,拿起糖葫芦就走了。

民间故事乞丐发迹(故事民间故事地摊奇缘)(3)

这天收摊后,王秀才骑上驴子挑着灯笼,出了城走在小路上。想着下午遇着那姑娘,他不禁脸上一红。想想自己都二十五岁了,因为家贫,还没找到妻子,要是能娶着下午相遇的姑娘多好啊!

正想时,那驴子停了下来,看看前面站着的,不正是下午买糖葫芦那姑娘吗?

王秀才揉揉眼,以为眼睛看花了,再睁开看时,姑娘还在那里。王秀才连忙跳下驴子,上前行礼,问姑娘还可有别的事情?

那女子面含羞容的说:糖葫芦太好吃了,还能送我一串吗?王秀才连忙又取了一串给她。

姑娘接过去,连声道谢说:公子对我真好,吃了你的葫芦,如果你不嫌弃,我想要报答你。

王秀才忙说:不用不用,吃两串糖葫芦,也不值多少钱。

那女子说:我家先祖有训,有恩必报,受了公子恩情,就必须要报答的。但我又没有钱财,我观公子白天守着葫芦摊,有时又要写字颇忙,如果可以,小女子愿来帮公子卖糖葫芦,你看这样如何?

民间故事乞丐发迹(故事民间故事地摊奇缘)(4)

王秀才心中一喜说:这样是极好,只是我家贫穷,哪雇得起姑娘这样的大家小姐。女子说,她涂凤儿不是大家小姐,不用付钱的,每天给她吃两串糖葫芦就好了,可以吗?

王秀才还要谢绝,涂凤儿说:就这样说定了,明天我就来帮公子卖糖葫芦。说完就向着夜色中走了。次日 ,王秀才一开始摆摊时,那女子果然来了。

涂凤儿帮着叫卖,声音和糖葫芦一样甜。

很多人都来买,不到半个时辰,这糖葫芦卖光了。旁边的人议论纷纷,说这王秀才果真厉害,一天时间就搞定了秀才媳妇。二人都脸色发红,却不吭声。

这样卖了三个月糖葫芦后,二人之前感情深厚,真如夫妻一般了。王秀才跟涂凤儿商量后,就回家办了喜事,两人结为了夫妻。

民间故事乞丐发迹(故事民间故事地摊奇缘)(5)

​新婚夜里,涂凤儿说:相公实不相瞒,我其实不是人而是狐仙,我是狐仙涂山氏的后人。因为祖训不得做害人之事,也不得取不义之财,所以当时没有银子付钱给相公。但相公心善,因此我们结下情缘,也是天意。

相公日后好好读书,每天母亲做好糖葫芦,凤儿拿到摊上去卖就可以了。

王秀才这才恍然,原来妻子竟然是狐仙,怪不得如此美貌。上街这摆个地摊,还能娶到如此美丽的狐仙,也真是缘分啊。

后来王秀才努力读书,三年内接连考中举人进士,王家也富贵起来。

申明:本文由静月斋原创(作者|阿飞),民间故事属虚构文学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得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喜欢请关注@静月斋文化。

静月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