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行动规划要先行(规划师在行动北京)(1)

开栏的话

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的决策部署,解决基层规划专业技术力量不足、规划落地“最后一公里”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具有长远意义的一项改革实践。现开设“规划师在行动”栏目,介绍北京、上海、重庆、江苏、浙江、四川等地责任规划师制度建设的探索实践与典型案例,谨供参考交流。

通州区

“双师”协作推进空间精细治理

2020年以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通州分局统筹21支团队,组建分区分类的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简称责任双师)团队体系,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及拓展区开展责任双师工作,协同相关专业力量,研究破解规划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共同推进规划实施与基层治理。

责任双师工作机制“12 9 1”

通州区的责任双师工作在城市副中心及拓展区906平方公里范围实现全覆盖,试行“12 9 1”工作机制。其中,“12 9”指副中心12个组团和拓展区9个乡镇,每个片区配备1支责任规划师团队,每支团队由1名首席责任规划师、1~2名片区责任规划师和其他相关技术人员组成;“1”是指1个“责任建筑师专家库”。

为更好地统筹调度责任双师,通州区建立了“区级牵头、联动协同”的工作组织模式。一是突出区级引领。北京城市副中心责任双师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和区长任组长,主管副区长任副组长,50余家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二是突出服务属地。属地书记或主任、城建工作主管领导、各科室联络人、各社区联络人、各村庄联络人、首席责任规划师、片区责任规划师、责任规划师团队成员在街镇层面协同推进相关工作。三是强调群众获得感,建立全覆盖的社区联络人制度,确保责任双师工作深入社区。

同时,通州区以“专家领衔、专业多元、国际协作”的方式保证责任规划师团队的专业性,邀请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3位规划领域权威专家担任首席责任规划师。21支团队均配备包括规划、建筑、交通、市政等多个专业的技术人员,团队成员总数170余人。其中,11支团队都有国际设计机构参与搭建产学研平台。

通州区21支责任双师团队已举办170余次属地对接会和规划宣讲会,开展460余次咨询审查、500余次现状调研、60余次公众参与活动。通过面向不同层面的对接沟通和宣讲,让相关部门、属地街镇和社区居民了解责任双师,了解当地规划情况。这一过程中,责任双师团队建立工作框架、工作群、联系清单,并梳理出230余条群众诉求,形成现状体检和片区画像手册。责任双师在深入调研现状、了解不同群体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片区发展目标,制定服务属地的更新计划,梳理重大项目计划,形成片区更新计划手册。

严格技术把控,助力城市更新

通州区责任双师分层分级开展专业咨询审查201次,推动规划高质量落地实施。针对区委区政府层面的重大事项,由首席责任规划师组建高端智库,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针对城市更新、老城双修、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项目,责任规划团队提供项目实施指导。例如,结合2021年第一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通州分局组织责任双师参与相关工作共20余次,涉及杨庄街道、北苑街道等属地的老旧小区22个。此外,对规划综合实施方案进行质量预审,有关审查意见作为规划综合实施方案报审的重要文件。

通州区责任双师工作强调理念创新,聚焦群众身边的微空间,以新芽项目推动空间品质精细化与社会治理精准化的深度融合。新芽项目的特色是“小而新”,是责任双师全程参与筛选策划、概念设计、建设实施、运营维护的微空间改造项目。

过去一年,通州区围绕民生痛点梳理新芽项目约132个。今年,通州分局统筹协调,已形成第二批90余个项目。结合基层治理及群众诉求,新芽项目分为人居环境改善、公共空间改善、城市风貌提升等9个类型,项目库保持动态更新。

在项目资金方面,通州区探索“多元参与、政企协作”,在联合相关部门落实专项资金、积极争取属地资金支持的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共商共建。通州分局协同区发改委,落实“小微项目惠民生”工程专项行动资金550万元。责任双师团队多次以高质量的项目方案和详尽的资金评估,主动向属地各层级争取新芽项目资金落实60余万元,争取社会企业的资金支持约130万元。

细化人员管理办法,打造责任双师品牌

通州区构建了系统性的责任双师管理制度,包括工作管理办法、工作指引手册、人员管理机制等,以区政府办名义印发《关于做好北京城市副中心及拓展区责任规划师、责任建筑师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其中,工作指引手册主要包括责任双师工作职责及任务清单、咨询审查管理办法以及会议和台账工作管理规定。同时,灵活的人员管理规定,充分调动责任双师的工作积极性,其内容包括责任双师聘用退出管理细则、奖惩问责规定、人员资金保障管理规定及考核评估规定。根据奖惩规定,已评选出7支获奖团队。

通州区在55组参选的标志方案中,选出以“雨燕”“运河”为意境,以规划师和建筑师为原型的主题形象,注册了责任双师商标“小通”“小州”,提高了通州区责任双师的辨识度。

在交流分享方面,除了对接会、见面会等,通州区还组织了特色沙龙活动,邀请专家讲课交流;围绕责任规划师重点工作,举办首届“城市更新设计节”;和济南、沈阳考察团队交流责任规划师经验。

东城区

“美丽院落”营造宜居生活

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老城空间格局、历史文化、邻里精神的物质承载体。随着人口增长和自建房增多,四合院变成大杂院,院内公共空间狭窄局促,往日消夏乘凉、喝茶聊天的公共生活也随之淡出。老城空间品质与人文精神塑造,成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面临的一项挑战。

2015年起,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以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为基地,自主发起“咱们的院子——院落公共空间品质提升”试点实践。基于多年进阶式深耕实践,见证了15个大杂院公共空间的切实改善,探索形成一套物质空间更新与居民自治机制建立互促的工作路径。

2020年,东城区将朝阳门试点经验在全区推行,在12个街道孵化44处“美丽院落”。2021年以来,东城区在计划完成50余处院落环境品质提升的同时,试点“种子院落”自主申报,搭建“公参前置”滚动维护平台:以院落为单位协助居民开展自我协商,将公众意愿采集环节前置,在院内全体居民达成一致改造意见后递交申请书,纳入改造试点储备库;同时,结合现场踏勘采集院落基本信息,多要素综合评估制定改造计划、明确改造内容,形成滚动更新、素材完备、分段实施的动态平台,由“点”成“线”及“面”,促进公众更多地参与到院落公共空间提升改造项目中。

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东城区院落公共空间提升的工作路径不断优化细化,形成包括自主申报、院落优选、合作方招募、参与式设计、实施准备、动工实施和后续维护的“七步走”全程参与式设计工作路径。街道与责任规划师共同撬动多方协同参与,形成“街道统筹、责任规划师技术支持、第三方组织全程策划”的多元协同参与组织模式。

街道办事处配合区级部门落实项目申报与经费保障,为部分试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统筹各参与方推进工作,把控项目进度与效果,做好施工环境保障等。

责任规划师协助确定工作方法与流程,确定改造试点院落与重点改造内容,在方案审核、技术咨询、公众参与等方面为项目实施提供全过程技术支持,配合街道开展合作方招募、计划制定工作。

第三方组织运用专业力量及志愿者资源,协助开展项目的整体策划与组织协调。

市、区政府部门统筹项目实施与管理,提供资金保障,为部分试点项目的创新探索提供政策支持,做好经验总结与宣传推广。

社区是居民沟通的枢纽,协助组织参与式设计工作及相关活动,全程跟踪项目实施,及时反馈并协调处理突发问题,协助并监督院落后续维护。

居民全程参与所在院落的设计实施与后续维护,发挥自主权配合相关方完成试点申报、方案设计与施工,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协商,承担环境与设备维修维护责任。

设计团队按“微整治”理念,“一院一策”开展设计,采用参与式设计手段优化方案,形成居民认可、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与施工单位做好衔接,配合处理施工过程的突发问题,跟踪把关实施质量与效果。

施工单位负责按图施工,按时保质保量完工;及时反馈突发问题,处理好施工过程的居民关系,保障生活安全。

全过程管理单位负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管与预算审核,配合开展项目验收,出具验收报告。

产权单位全程参与并推进项目实施,为部分试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设施设备公司配合方案落地提供相应的技术设备、安装服务与后续维修维护,为使用者讲解设备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专家顾问在公众参与、设计实施、后续维护等环节提供多专业的技术咨询与现场指导服务,协助方案审核与施工验收。

“美丽院落”将院内空间重组整合,不仅为院内居民提供了更多休憩交往的公共空间,改善了人居环境,更可结合逐步开展的申请式退租和换租、街区保护复兴、空间活化利用等工作,成为面向未来街区活力激发的更新触媒,为多类型创新实践奠定基础。

乡村建设行动规划要先行(规划师在行动北京)(2)

乡村建设行动规划要先行(规划师在行动北京)(3)

东城区朝阳门街道长巷二条改造前后对比

延庆区

为乡村风貌提升提供指引

2021年以来,北京市延庆区责任规划师聚焦城乡风貌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专业视角深入研究各街乡镇、村庄的自然环境、历史文脉、空间形态、建筑特征和人文活动等,围绕村庄公共空间、公共建筑、民居建筑等研究编制“妫画画像”系列手册,持续助力延庆“最美冬奥城”建设。

为了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延庆区建设村庄文化室32个,按照每个乡镇至少设一个试点的要求,由各乡镇责任规划师全程参与方案设计和把控,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提出与村落风貌特征协调、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方案设计指引。

各街乡镇责任规划师基于延庆的城、镇、村风貌管控要求和山、水、路、园、村、城一体化融合特征,突出呼山应水、与古为今、川区田屋交错、现代简洁的“城—镇—村”整体建筑风貌特色,以分区规划划定的本土乡居、长城古韵、山水精韵、现代田园四大风貌分区为顶层设计要求,进一步细化村庄公共建筑风貌控制要点,形成《延庆区村庄风貌图集》中的《村庄文化室方案集》。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延庆分局,与文化和旅游部门、农业农村部门、乡镇村管理部门沟通协同,深入研究现有城乡风貌规划传导问题,探索完善规划审批流程路径,加强村庄重要公共建筑风貌审查力度。同时,发挥责任规划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对建设方案进行严格把关,通过出具乡村公共建筑风貌审查意见、编制规范图集等方式,进一步规范乡村建设行为,提升城乡空间品质。在此基础上,争取形成未来村庄公共建筑、民居等系列建筑风貌管控流程样板。

千家店镇花盆村

花盆村位于延庆区北部山区,现有人口907人,村域面积1124公顷。责任规划师团队实地调研两次,线上对接10余次,与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村委会、设计单位沟通对接,充分了解各方诉求,以延续平北红色文化脉络、传承延庆本土乡居风貌为出发点,对花盆村文化室设计方案提出优化提升建议,对建筑屋顶、外墙、门窗等提出控制要求,丰富原方案中立面元素变化,协调文化室与周边建筑风格。

乡村建设行动规划要先行(规划师在行动北京)(4)

千家店镇花盆村村庄文化室设计图

井庄镇小胡家营村

小胡家营村位于延庆区井庄镇北部,村域面积约106公顷。责任规划师团队在深入挖掘村庄乡土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传承北方乡居传统风貌,控制整体建筑高度体量、延续坡屋顶形制,采用米白或砖红墙面、深灰门窗”等引导要求,充分展示现代田园乡村之美,提升村民幸福感与获得感。

八达岭镇西拨子村

西拨子村位于八达岭镇中部,村域面积约100公顷,有京藏高速、京包铁路东西横穿村庄,交通十分便利。村庄院落布局整齐紧凑,现状建筑大多为近年建造的普通民宅,院落面积较大。村内有一处土长城遗址,为市级文物。

在原方案基础上,责任规划师团队提出严格控制文化室立面窗洞间距,采用大量白色墙面,呈现简洁的效果;屋顶半镂空,结合木质屋架,打造古朴而纯净的空间;户外铺设木质铺地,延伸活动区域,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形成院内视觉焦点。

大庄科乡铁炉村

铁炉村位于大庄科乡西部,村域面积约613公顷。经过责任规划师团队打磨提升的村庄文化室设计,强调村文化室的红色展示功能,结合现代设计手法,采用方形窗、条形窗及木门等建筑元素,延续“就近取材、物尽其用”的乡土营建智慧,将建设中产生的废弃木材、砖块等充分投入景观营造中来。

(本栏目素材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提供)

文字编辑:阎 炎

新媒体编辑:闫 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