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些期待的眼神是哪首歌的歌词:为了那渴望的眼神(1)

为了那渴望的眼神

祝绘涛

11月10日,那个秋天的早晨,城市在鸟儿的鸣叫声中苏醒过来,空气中弥漫着晚桂花若有若无的清香,多么美好的一天又即将开始。

巴南区大江中学缓缓打开了校园大门,这里又将迎来朗朗书声。

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形势严峻,区教委下达了紧急指令:所有学生暂不能返回校园,各学校迅速组织教师志愿者队伍,听候社区安排,积极抗疫!

接到指令,大江中学立即做出反应:50岁以下,未担任班主任的教师请自愿报名参加志愿者队伍。

一时间,教师们纷纷响应,符合条件的老师一个不差,全报了名,一支由32名教师组织起来的志愿者队伍迅速建成,学校的汪书记根据他们各自的住址,把教师们的名字发往了各个社区,让他们二十四小时开机待命。

凌晨上岗,何惧秋风寒

王一政主任是在凌晨三点钟接到社区电话的,他的任务是在白马山公墓旁值守路口,控制莲花街道的人员向鱼洞城区流动弄。

天色尚早,四周漆黑一片,天下着雨,道路湿滑,王主任深一脚浅一脚来到值周地点旁,发现这里是一个山口,四下光秃秃的,除了山旁一片黑黝黝的公墓,就是他和另外一名志愿者两个人。王主任有点懊恼,后悔自己走得太急,因为他仅仅随身带了两三瓶水,没有带更多的东西。但他很快就发现,这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这山口上,因为没有遮拦,简直可以说是八面来风。深秋的风 ,已然带着些凛冽的寒气,吹得人周身发凉。

王主任开始还觉得冷,跺着脚,搓着手,不过后来他再也没时间顾得上冷不冷了,随着黎明的到来,一拨又一拨的人不断涌向路口 ,他们还没意识到疫情形式的严峻,不能理解为什么好好的道路不让他们走了,于是,各种质问、责备,甚至是辱骂,劈头盖脸地涌来。面对这样的情形,王主任和另一名志愿者只有不停地解释、劝导。但仍有人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个大妈生气地嚷到:“疫情不是我们导致的,是外地人带来的,凭啥不让我们走路!”在她的带动下,一群人也跟着起哄。但王主任坚持和颜悦色讲政策,谈道理,说危害,他的诚恳终于让大妈一干人的怒火平息下来, 苦口婆心的劝导换来了理解,大妈们恋恋不舍地望了路口那边一眼,最终转身离去。

就在王主任刚刚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喝了酒的醉汉,满嘴酒气,骂骂咧咧走过来,无论怎么劝说,丝毫起不了作用,他凭着自己牛高马大,就要强行往路口外冲。这时,王主任急中生智, 他拿起仅剩的一瓶水,把它塞到醉汉手里,打起了感情牌:“兄弟,这最后一瓶水了,你先解解渴,不要这么冲动!”

也许是这瓶水起了作用,醉汉看了看嘴唇干裂、满脸疲惫的王主任,他终于慢慢平静下来,虽然眼睛还望着路口那边,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的路。

“愿与山海共秋色,不负韶华不染尘”,那天,在深秋的寒风中,王主任从凌晨三点值守到下午三点,整整十三个小时,寒冷、劳累、焦渴、疲惫,这一切都没让这个共产党员退缩,他站在山口,把自己站成了秋风中的一棵树。从11月10日到20日,他依然坚守在值守岗位上,现在,他的值守地点又换到了云篆山通往鱼洞的主公路上,每天是长达8到10个小时的时间。由于疫情还未减退,志愿者的人手不够了,在这种情况下,王主任说服了自己的妻子,让她也当了志愿者,夫妻双双在寒风中值守。

和王主任一样,在凌晨接到社区电话的还有美术老师李欣芮,这个89年出生的年轻女教师,看起来纤细文弱,家中孩子尚小,母亲又生着病。但当她接受任务后,立即赶往了黄溪口大桥,在那里值守了十七八个小时,成为一天中值守时间最长的一个志愿者。在深秋的寒风中,她同样被部分不能理解当前情况的群众质问、责备、拍照,甚至有个老大爷说她“没有人性”,但所有的委屈她都默默扛下了,甚至,她放弃了回到长生茶园居所的机会,一直坚守在莲花街道。

当她和我通电话时,她没有抱怨苦,没有抱怨累, 说到最后,她甚至爽朗地笑了:“有个老太太,非要冲路口,说鱼洞那边的莴笋便宜些。我说,疫情过了,免费送她莴笋,她才消停了!其实,我也理解他们,他们只是渴望一种正常的生活。”

我也笑了,但我的眼角却溢出了泪花:多么可爱可敬的老师,拿起粉笔,他们指导学生;走下讲台,他们服务群众。任劳任怨,默默奉献,这就是人民教师生命的底色!

主动请缨,偏向虎山行

陈玉主任本来没在志愿者队伍之列,因为她每天要收集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各种信息,按时向上级汇报。有时一天她要处理上千个数据,每天都要忙到夜里十一二点。

当各种数据收集齐备,她艰苦的工作渐渐接近尾声的时候,一个消息传来,她所住的那栋楼,有三个单元都出现了阳性,必须封控!

当晚,业主群里,社区领导十万火急地征集志愿者,但平时热闹的群里,这时却一片沉寂!谁都知道,疫情猛似虎,这栋楼已经出现了多个阳性,一道家门,在里面就意味着平安,跨出去就意味着危险。

但陈主任没丝毫犹豫,她第一个在群里报了名。看到她报了名,和陈主任熟悉的一个女邻居说:“既然你都报了名,那我也报!你不怕,我也不怕!”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见到两个弱女子率先报名,社区的居民也受到感染,一支三十人的志愿者队伍终于组建起来了。

因为大楼的封控,居民们已无法出入,陈主任穿上了防护服,走出了家门,到了小区楼下,和其它志愿者们搭棚,每天二十四小时为居民们服务。

她说:“我是老师,我是党员,你们先选方便的班次吧,剩的归我。”

就这样,其它志愿者一般都是一天值守一个班,每个班五个小时,而陈主任却常常给自己安排两个班。

居民们需要药品、蔬菜,甚至香烟,陈主任都是每个单元每一层楼、挨家挨户给送去。体力劳动很快就让人出汗、发热,口渴,但陈主任忍着,哪怕口干舌燥,嘴唇脱皮、裂缝,也绝不喝水。因为一旦喝水,就可能要上厕所,而一上厕所,就得脱下防护服,脱下的防护服就报废不能再穿了。为了节约防护服,他们就那么硬忍着,一天下来,一箱水居然原封未动。

“有一次,我实在渴得受不了啦 ,就打开一瓶水,倒了一点在瓶盖里,舔了一下。”陈主任告诉我。那一瞬间,我想起了电影《上甘岭》,在艰苦环境中,战士们舔一个苹果的故事。原来,有一种精神,有一种品质,有一种意志,它是深入血脉,代代相传的。

值守不仅是白天,夜里也同样要值守,陈主任有一个班是凌晨三点到早上八点,在寒冷的秋夜,每一栋楼都熄灭了灯光,居民们都沉浸在梦乡中。但陈主任依然值守在小区的岗位上,为大家亮一盏灯。“不能让居民们有急事找不到人,万一有人生病什么的怎么办。”身为一介女子,陈主任没觉得自己是个弱者,相反的,她觉得自己很强大,要用自己的力量,守护一方平安。

有时候,值守途中,也会出现一些小插曲。有一次,一个居民的蔬菜没领到,她一口咬定是清洁工给她拿走了,情绪十分焦躁。陈主任赶忙安慰她说:“不会的,我想可能是送错地方了,我去给你找找。”然后,陈主任挨着附近的几个单元一处处寻找,终于找到了蔬菜,原来是另一个志愿者放错了地方。邻居在高兴之余,却并不敢过来拿,她远远地离着陈主任,陈主任往前走一步,她就往后退一步。

“放心,我不会靠近你,我给你放家门口,消杀了之后,你过一会儿再出来取吧!”

听陈主任这么一说,那个居民才称谢而去,最终满意取到自己的蔬菜。陈主任的爱心、细心、耐心,如春风化雨,安抚了一颗焦躁的心。

到现在为止,陈主任依旧值守在岗位上,由于附近一栋楼又出现了阳性,她的值守时间延期了,不知何时才会结束。

面对主动请缨,不惧危险的妻子,陈主任的丈夫也站了出来,和妻子一起并肩战斗。

“我们的任务,就是要让让疫情中的居民们心情平静下来,看那一双双眼睛,他们多么渴望自由,多么渴望回归正常的生活啊!”陈主任如是说。

但我的心情却不能平静,我被大江中学的这群教师志愿者深深感动着,“大江奔腾,向美而行”,尹华东、赵善群、卢赵旭、唐晓燕、毛雪焱……每一个志愿者身上,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每一个志愿者,都是大江的一朵浪花,然而,朵朵浪花,却汇聚成强大的力量,担当着责任、担当着道义。为了那渴望的眼神,为了那昔日的寻常烟火、车水马龙,他们走下讲台,放下书本,拿起了棉签、试管; 拿起了蔬菜、水果;拿起了 扫帚、垃圾袋……无论是语文老师、数学老师, 还是音乐老师、美术老师,此时,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 ”,在疫情铺天盖地而至的时候,人民教师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平凡的英雄!

编辑:罗雨欣

责编:陈泰湧

审核:王 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