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眼穿魂每次收到知青前辈的稿件,我的心都是惶恐不安的,唯恐自己的水平有限处理不好,唯恐系统不推荐,唯恐没有读者,唯恐冷了知青的心。当收到知青李维奇老师的作品时,我更是诚惶诚恐了,文章写得不仅长,而且字字珠玉,如皎洁的月光从夜空倾泄而下,尽情地抒发了一代知青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我觉得我没有资格来编辑李老师的文章,但他对于我的信任又让我感动,该怎么办呢?我希望我的朋友们都能如我一样,怀着一颗善良的心来聆听李老师的心声。文章太长了,我分几篇来发,这是第一篇。

从开始有记忆至今,刹那间,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尝尽了人间冷暖,辛酸苦辣。

历史的江河奔腾不息,在冲波逆折处更显壮丽,历经百转千回。那些无法被时光冲淡的,是精神的凝聚,价值的沉淀,不能忘却的记忆。那些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披荆斩棘、死里逃生、逢凶化吉、化险为夷的点点滴滴,有必要记录下来。

历史不能忘却,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但绝不能滞留于悲情之中。当到了埀埀老矣(鬼眼穿魂注:埀古同垂。),静坐一藤椅,闲阅回忆,往事将一一浮现于眼前,伴随着浮云流淌过心田,再逐渐烟消云散,阖上双眼,恍然明了。一切生死皆为浮尘,唯有记忆不朽!这,或许就是我的桑榆暮景。

上山下乡八年,个中滋味暂且不说,请先听我说说回城后的一些经历吧。

一九八八年五月的一天,潮州市凤城影剧院正在召开预备党员学习会议,扩音喇叭突然播出通知:“请市广东华南票证印制厂参加学习的李维奇副厂长,立即返回单位,准予提前离开”,我一楞,站起身,在众多听众的注目礼中快步走出会场,赶回厂里。

知青辛酸往事(知青老李八年知青生活)(1)

上山下乡回城的李维奇

总经理兼厂长陈嘉茂同志在办公室门口等我,他拉着我的手说,我跟局党支部书记打过招呼,你的言行已经达到一个正式党员的标准了,不用再搞什么形式的预备学习,赶紧准备一下,赴北京参加国家教育部高教局召开的会议,汇报推广高考答题卡的生产经验。你是这个项目攻关的领导,必须去参加会议,宣传扩大我厂的知名度。我笑着说,这个土法上马,霸王硬上弓的东东,哪有什么可汇报推广的,倒不如借此机会把其它省份无法消化完成的业务接揽过来更好,至于技术嘛,就说是暂时保密,无可奉告。

陈总连连点头,说就这么办,能够争取到更多的业务最好。

一个月前,陈总从北京接回高考答题卡的生产任务,这个高考答题卡产品自高考改革以来,是国家从英国进口的机读识别答题卡,一张32开大小印刷后的双胶纸,需要30美分,而在国内生产的成本却只要几分钱人民币。

印刷上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其中有一项质量要求较高却不起眼的地方,就是纸片通过读卡识别器这边上的边缘处,有一条15个C宽度的黑色跟踪线,必须保留在纸边上,而且要保证不偏不倚,绝对45度。跟踪线印刷在答题卡上,假如用切纸机操作,要保证一叠产品在裁切过程中,上下不能误差0.01mm是不可能的,不是把用于机读跟踪的15个C宽度黑线切掉了,就是切割不到位而留下白边,切出来的成品率只有百分之十左右,徒增材料成本而且毫无效益。那个时候限于工业设备落后,要完成这项尖端技术的生产任务,确实是有一定的难度。

当初,陈总接到合同回厂后召开专门会议,各部门负责人都参加研究探讨,一个在国营老印刷厂受聘用到厂里当技术厂长的人说,要把这批产品用国内的设备生产出与国外同样的质量,除非是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否则是绝对无法完成的,各部门的负责人也表示没有什么把握。

陈总最后问我,我说岀自己的想法和计划,既然合同签了,任务领了,爬上虎身就得骑,印刷方面没有问题,切割成品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用机械裁切成品已经行不通,就得采用手工切割,采用人海战术,趁这段时间生产任务不紧张,把各车间空闲的年轻职工组织起来,土法上马,我试过用玻璃作坫板,钢尺限位,用市场刚出产的一款锋利无比的墙纸刀切割。

虽然手工速度有点慢,但能够保证每张答题卡都质量合格,组织有一百几十个人,一个人每天切割五、八百张是无问题的,确保每天完成五万张,二十四天的时间就能够完成一百万张产品。

限于当时厂的设备,最后老总采纳了我的建议,马上着手落实,制订出生产计划,每天跟踪生产进度。在计划经济未正式转型到市场经济体制的情况下,采取激励机制,工人在完成当天生产任务后,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加班,超额完成任务部分,每张奖励二分钱。工人收入提高了,一下子士气大振,生产热情高涨。职工都积极加班干活,首批产品一百万张的生产任务终于提前三天交货,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

小有的成就感,让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只冲上云霄的苍鹰,俯瞰着祖国的壮丽河山,心旷神怡,心情无比激动,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知青辛酸往事(知青老李八年知青生活)(2)

记得一九八六年,一个偶然机缘,我从纸箱厂调到刚刚创建的潮州市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接待我的陈总经理询问了我的履历,通过简短交谈,当即指示人事部门为我办理商调到公司的手续,分配我到广东华南票证印制厂工作,临别握手赠我“前途靠自己创造”。

到新单位后,我从工人做起,利用业余时间,如饥似渴学习钻研印刷技术理论,从纸张种类、油墨制版到生产工艺制作流程,逐步了解掌握,摸着石头过河,脚踏实地勤恳地努力工作,付出很多辛勤的劳动与汗水。

上班二个月后被提升为备料车间主任,半年后调生产科任副科长兼生产总调度、生产科长,一九八七年六月份起担任生产厂长,负责领导、计划、调度、指挥、协调全厂五条生产线、三百多个职工的生产工作,担负起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税务局涂炭型发票的生产任务,月产值均超一百万元,是潮州市名列前茅崭露头角的企业。

新企业创办初期,加上发展迅猛,一些不景气的单位职工找托关系调到公司,一些通过关系介绍商调过来的员工,到厂里上班后,不是积极勤奋工作,而是摆显其后台及关系,工作吊儿郎丁,调皮捣蛋。

一段时间,上班不上班、出工不出力一样拿工资的现象十分严重,消极因素影响了正常上班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一时间,正气衰而邪气盛,给工厂生产管理和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老总碍于情面,顾忌各种关系,斧头砍不着自己的柄,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为了扭转松散懒垮的局面,公司委派我带着一班人,对华南票证印制厂开展严肃的整顿。

知青辛酸往事(知青老李八年知青生活)(3)

作者李维奇近照

通过深入调查了解,我从源头抓起,強化企业管理,实施了全厂从管理层到职工,一律实行上下班考勤打卡制度,制订落实各个生产工作岗位责任制,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开展述职报告,公开公平竞争上岗,实行能者上,庸者下,优胜劣汰的用人竟争机制,撤换了几个软弱无能的部门管理人员。

我敢抓敢管,秉公办事,不惧强权,约谈了个别来头不小的始作佣者,严肃处理开除了屡教不改的职工,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帮助一些跟风混水摸鱼者,迅速扭转企业管理被动局面,使工厂的生产经营活动步上正轨。因此,我荣获上级主管部门市文化局个人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公司还奖励我学习考取了摩托车驾驶证的费用,公司党支部经过对我的考察,鼓励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我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真的很感激新单位的领导,提供了一个给我学习锻炼成长,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任厂长期间,一日,有业务员到办公室向我报告,门市部来了二个小伙子要谈业务,但业务员看他们是山区里来的,风尘仆仆脏兮兮,不想搭理他们,于是,我立即赶去门市部,亲自热情接待了他们。

通过交谈,我知道他们是大埔县西岩山茶场的茶农,要订制一批茶叶包装盒,从大埔县开一辆摩托车翻山越岭一百三四十公里,专程到潮州我厂,途经凤凰山还差点儿被贼人拦路抢劫。

了解情况后,我立即安排最好的设计人员,按照客户的包装要求,着手设计。同时,严厉批评处理了以貌取人的门市部工作人员。

知青辛酸往事(知青老李八年知青生活)(4)

几十年过去了,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当年,我们帮助他们设计的“西竺牌”注册商标,无形资产近亿元。已经是董事长的魏顶国,每次和我见面时,他总喜欢提起那件难忘的往事,感叹人生百态,世态炎凉,说有缘的人情暖心扉,可他未必知道,我下乡插队的时候,也得到过乡亲无私的帮助,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想尽我的绵薄之力去回报。

一路走来,我不屈服于命运,敢于担当责任,从未胆怯,从没畏缩,秉承勤俭耿诚艰苦奋斗的传统作风。我用燃烧着热血的青春,去面对一切艰难困苦与挑战,无惧前路坎坷曲折。我依靠坚强的意志,果敢的胆识,无私无畏,刻苦努力,勇于拼搏,披荆斩棘,始终勇往直前,创造出一个个平凡的奇迹。

我觉得,我那淡定而从容的沉稳与傲骨,犹如悬崖峭壁之上的苍松迎着暴风雨雪巍然屹立,这都是在农村那片广阔的天地锻炼出来的。

夜又深了,一些思绪又蔓延开了,往事一幕幕又浮现在我眼前……

(未完,待续。)

作者李维奇,知青,现为广东潮州某公司副总经理。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