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回顾1900年的历史,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两件大事总让人痛心唏嘘。有人难免提出这样的设问:如果慈禧太后果断剿灭义和团,必定不会有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更不会有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慈禧为什么打击义和团(慈禧为何没有果断剿灭义和团)(1)

义和团拆毁的铁路。

历史不容假设,对于上述问题,不得不说,慈禧缺乏向义和团下狠手的条件,现实不容许她这么做。她在1900年6月21日正式向十一国宣战之前,始终在剿与抚之间游移不定,就是现实环境对她的制约所致。

最大的现实,就是义和团的口号和立场。

那年头外国列强在清朝的势力越来越强,贪婪地攫取利权。来华的传教士和中国教民恃强凌弱,经常做出不法的行为,欺压普通百姓,民教矛盾日益激化。

清政府在处理百姓与传教士、教民的纠纷时,慑于列强的淫威,往往牺牲百姓利益偏袒传教士和教民。

1900年日本兵押解一位义和团俘虏走在天津街头。

山东、直隶等地的百姓最先对这种状况表达不满(也与华北大旱民生艰难有关),起而行动,打杀传教士和教民,进而仇视一切洋人和铁路、电线等舶来品。

历来的民众起事,都是将矛头直指政府当局,将其推翻取而代之。但这一次完全不同,义和团成员是要打击侵略中国的洋人,帮助清廷稳固统治。众所周知,义和团将“扶清灭洋”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义和团将自己定位于官方的合作者,而不是敌对者。

以现在的眼光看,义和团是带着民族主义情怀的,只是其中裹挟着愚昧和盲目排外的心理。

如果慈禧太后痛下决心,强力镇压义和团运动,那将会变成什么样的局面?义和团将不再是官府的合作者,而变成了反叛者,他们将调转枪头反抗清政府,清政府也就变成了卖国政府、汉奸政府、无能政府。

这样的话,一场排外运动就变成了内乱,义和团还能占领道义高地,让清廷更加窘迫、处境更加艰难。

慈禧为什么打击义和团(慈禧为何没有果断剿灭义和团)(2)

八国联军中的中国雇佣军。

慈禧太后对此心知肚明,所以明知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神功未必可信,她也不能旗帜鲜明地武力平定义和团运动,而主要采取“以抚为主”的方针。

但是,不去打击义和团,就无法安抚各国公使,无法阻止他们的军事行动。慈禧也不敢去得罪这些洋人。所以,她又不得不做一些限制义和团的文章,下发一些派兵镇压、遣散团众的谕旨。

当年5月29日、30日,慈禧连发两道谕旨,充分表现了她的两难处境。两道谕旨表达了两个意思:第一,义和团杀人放火,与乱民何异?“若不迅速筹办,何以禁邪慝而净根株!”语气十分严厉。第二,义和团杀人放火,是因为混入了“游勇会匪”,要求地方官员处置时区别对待,“严拿首要,解散胁从”。

这是一种模棱两可、两面讨好的策略。当然,最终的结果是外国列强十分不满,义和团继续发展。

慈禧为什么打击义和团(慈禧为何没有果断剿灭义和团)(3)

八国联军进占北京后,正在燃烧的建筑。

既然慈禧左右逢源,为何在6月21日突然来了个大转变,公开义和团的合法地位,跟洋人撕破脸呢?这也是形势有了新发展,逼她做出的选择。

第一,义和团迅速做大,遍布京城的大街小巷,清军也被广泛渗透,已经到了无力镇压的地步。慈禧加以招安利用,顺势利导,将他们推向对外战场,实现某种目的,也是意料中的事。

第二,6月19日慈禧得到报告,八国联军不顾清政府的关切,要求中国守军交出大沽炮台(其实慈禧得到报告时,联军已占领大沽炮台)。大沽炮台丢失,天津危若累卵,北京将丧失重要屏障。慈禧认为联军咄咄逼人,碾压她的底线,有必要给以回击。这一点成为她发布宣战诏书的直接理由。

慈禧为什么打击义和团(慈禧为何没有果断剿灭义和团)(4)

八国联军士兵侮辱北京女性。

第三,外国公使反对慈禧的废立计划,让慈禧憋了一口气。1900年初,慈禧打算废黜光绪,拥立端王载漪之子溥儁称帝。良辰吉日都选好了,外国公使却表示反对,慈禧有所忌惮,不敢强力推行,只得作罢,但对洋人的愤恨进一步加深。

第四,载漪等盲目仇外的王公,在慈禧面前煽风点火,力主对外开战。载漪编造外国公使要求慈禧归政光绪的谣言,深深刺激了她敏感的权力神经。联军一旦进京,很可能强迫她将大权归还光绪。慈禧对此深深忧虑,利益攸关,她绝不愿意这种情况发生。这是慈禧发布宣战诏书的隐情,也是她反复强调的“不得已之苦衷”。

慈禧原本不是糊涂虫,但是内外形势发展太快,加上载漪这样的猪队友,让她很难准确判断局势,最终酿成了“庚子之祸”。她的行为看似疯狂,实则合理。

“小历史”关注众所周知的历史大事件中被忽略、被遮蔽的细节。更多精彩内容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小历史”(Microhist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