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违与和“违” 就是错杂、变化、殊异。很多点画在一起,就要多样而不雷同,丰富而不单一,要互为差异,各自矛盾,参差不齐而又共处于同一结字之中。如 “三” 字,有一种写法是第一画是方头,第二画是圆头,第三画则介乎方与圆之间。这样就多样、变化而不雷同,字形就丰富多样了。
违与和
所谓 “和” 就是违而不犯。也就是和谐、整齐、协调、有序、一致。在整个字中没有越规的点画,彼此非常亲密。 “和” 的前提就是要避免各家各派不同的笔势凑在一起,令其自然协调,那就达到 “和”的要求了。二、主与次每个字都有主笔,正如山水画中的主峰。主笔安排妥当而合理,就大局定,重心稳了。当然,有些字还有次主笔。主笔,次主笔和余笔互为映衬,就相映成趣了。主笔或在中宫,或在四周,要灵活对待。主笔关系到风格。取直势的字,主笔着重在竖画;取横势的字,主笔着重在横画。
主与次
三、 欹与正“欹” 就是险绝,不正的意思,只是正而没有欹,字就不生动;只有欹二没有正,字就不安稳。有正有欹,才既稳当而又生动。这就是追求妍。所谓取妍,就是取得欹正互生的意思。当然,也因风格不同而异,比如欧阳询的字偏于正,李北海则偏于欹。从写字习惯来看,点画一般总是从左下向右上运行比较顺手,而且也符合眼睛观察重心的习惯,汉字结构的先天之美酒隐含了这个 “欹” 字。所以,这个 “欹” 字就近一步完成了汉字升华为艺术的一个重要条件。此外,即使是对称的字,结体也不能左右绝对相同,总是参差避让。主笔的位置,次笔的搭配,还应有所偏重或强弱。这样,就打破了平淡呆板的局面。
欹与正
至于 “正” ,也不能理解为毕恭毕敬,毫无姿态;反之,以欹为主,也不是欹而不稳。 “正” 是相对于 “欹” 而言的, “正” 只是姿态更含蓄些。在整篇字中,一味 “欹侧” 为尚,就使人感觉轻浮不稳重;一味地 “正”,又嫌呆板。所以整篇的字应该遵循每个字的结体特点,因势利导地或正或欹,时有变化,才能体现节奏感。四、虚与实虚实相生,就是点画的合理安排,或别具匠心的巧妙安排。书法结体,俗称间架结构,这本是建筑上的术语。建筑物要靠实物——砖瓦木料体现,而真正为人们使用、活动的却是它的空间(不同形状的空间)部位。合适的建筑空间,给人以舒服、畅快的感觉。印证到书法上,固然要在实处(如点画形态的美观、笔势的变化多姿等)给人以美感,但是更重要的,也是更难的,却是要在安排好每个字的空白之处。空白的合适安排,就取决于点画组合关系的妥帖或巧妙与否。
虚与实
尤其在写点画较多的字时,不但上下左右的偏旁关系要注意避免比例失调,还要把握彼此之间的适当距离和自身的粗细程度。只是在落笔于实时,注意到虚处,才能黑白相当,虚实相生。这个规律,初学者往往不大注意。要懂得以实为主的地方,虚处则特别可贵,譬如墨迹饱满之处,飞白特别生动,才富有立体感。因此,我们临书时,既要按照特定的行笔轨迹及提按转折写出每一笔的不同形态,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形态的点画之间的妥善关系,这就是 “结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