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勇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当读到《五蠹》一文时,对作者大加赞扬,感叹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今之五蠹当数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之五蠹当数谁(今之五蠹当数谁)

今之五蠹当数谁

□ 胡勇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当读到《五蠹》一文时,对作者大加赞扬,感叹道:“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在得知此文作者为韩国贵族公子韩非后,秦始皇为了能够结交韩非而不惜向韩国发动战争。大军压境之下,韩王被迫交出韩非。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此文在其心目中的地位。

的确,《五蠹》写得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即使在群星闪耀的春秋战国时期,也属当之无愧的文学珍品。而且,这篇文章的价值又不仅仅在于其雄健的文学笔法,其中蕴含的思想之锐利、深邃更加无与伦比。

韩非思接千载、神游八荒,在旁征博引中畅谈了治国理政的构想,可以说处处闪耀着朴素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光辉。

事实上,韩非当时就依稀认识到,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思想观念和上层建筑的变化。因此,治国之策、法律制度应当坚持与时俱进,与社会发展阶段保持一致。

韩非在《五蠹》中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他还通过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讽刺了不思变革的守旧大臣:“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然而,从韩非的观点来看,“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因此,《五蠹》中同样存在许多早已不合时宜的理论,今人如果照单全收,那就成了不折不扣的新时期的守株待兔者。

韩非所谓五蠹,是指危害国家的五种蛀虫,即学者、言谈者、带剑者、患御者和商工之民。韩非在文章中向君主出谋划策,建议将这五种人彻底铲除:“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今天,在韩非的五蠹中,我以为学者和商工之民不但不能称为国家的蛀虫,而且应当视为国家的珍宝。学者博古通今,以专业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商工之民广辟财源,以聪明智慧增进民众福祉。国家缺少了这两种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必定会一败涂地。因此,对这两类人应当细心培养、倍加爱护。

与此同时,目前反腐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因此,腐败分子应当列为当今五蠹之首。在此,我们借用韩非的话来表达腐败的危害性:如果不铲除腐败分子,“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