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将帅有所不为)(1)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合。泛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孙子兵法·九变》

意思是:用兵的原则,将接受国君的命令,召集人马组建军队,在难于通行之地不要驻扎,在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要与四邻结交,在难以生存的地区不要停留,要赶快通过,在四周有险阻容易被包围的地区要精于谋划,误入死地则须坚决作战。有的道路不要走,有些敌军不要攻,有些城池不要占,有些地域不要争,君主的某些命令也可以不接受。

孙子兵法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将帅有所不为)(2)

世间之事,常常是风云突变,令人难以对未来状况作出准确预知。因此,就需要对形势状况进行及时了解,敏锐把握,适机而变。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孙子非常注重的一条指挥原则,是说将领在外地作战,皇帝的命令也可以不予理会。这一原则的主旨,就在于赋予在外指挥的将领充分的权力,以根据实情灵活处理军情。

听起来似乎很好,可要想真正实行就不那么容易了。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明君,二是能臣。

皇帝要放心把军权交给将领,并对他特别信任,认为他忠诚可靠;将领则要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能够做到把握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在大军生死攸关时担负重任,大胆决策。

孙子兵法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将帅有所不为)(3)

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叛乱,周亚夫奉命前去平叛。

这时,吴楚叛军攻打梁国,梁王向周亚夫请求援助,周亚夫却一直按兵不动。他认为,吴楚军队作战勇猛,不应该与之正面对决,如果能用梁国拖住叛军,再截断他们的军粮供给,最后才有可能一举攻下。

梁王只好向景帝上书,景帝命令周亚夫出兵救援梁国。而周亚夫却不执行,仍然坚壁不出。但同时,他派人率领骑兵断绝叛军后方的粮道。

叛军缺粮,只好先来攻打周亚夫,多次挑战,周亚夫却始终不出击。

直到叛军彻底无法坚持下去的时候,他才发起猛攻,大破叛军。

周亚夫拒不执行皇帝的命令,而是按照自己的判断和决策迅速平定了叛乱,让同僚和部下都对他的用兵之道表示佩服。同时皇帝也没有怪罪他,而是给他重重的奖赏。

孙子兵法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将帅有所不为)(4)

在战场上,军情随时都会变化,战机稍纵即逝,如果君命不适于战情,将领为争取决定性的胜利,可抛开君令,随机应变而果断处理。

同样的,在现代商业竞争中,只要行动合乎实际,能够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目标,也可以不必先经领导批准而后采取行动。要知道,商机如同战机一般,往往也是转瞬即逝的,如果事情紧急,必要时完全可以“先斩后奏”、“边斩边奏”。总之,就是要随时抓住机遇,自行其是,做出大胆决定。

孙子兵法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将帅有所不为)(5)

还需注意的是,运用这一原则,一定不能故作聪明,没有把握全局形势就自作主张,不识时务。那样,不仅会错失良机,导致满盘皆输,还会让上级恼怒和忌恨,得不偿失。

孙子兵法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将帅有所不为)(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