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京曲剧剧种命名70周年,8月30日,作为“八月老舍经典剧目展演”最后一部作品,北京曲剧《茶馆》第三场演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落下帷幕。而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曲剧《茶馆》将要开拔启程,就此拉开为期一个月7省8市16场的全国巡演。

曲剧十大名角(青年演员挑大梁苦练唱腔)(1)

此次在北京曲剧剧种命名70周年之际,演出的《茶馆》则是北京市曲剧团于2021年重新复排版。

北京曲剧《茶馆》于1998年首演,一经公演即获好评,曾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连演百场,十余万观众观看演出,创下了首都同一个剧目、同一个剧场连演百场的纪录;2001年1月,该剧受邀赴中国台湾演出,开创了中国台湾公演老舍作品的先河。北京曲剧《茶馆》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北京曲剧特有的说唱艺术手段、极富北京地方音乐韵味的唱腔,进一步挖掘、呈现剧作深刻意韵。此次在北京曲剧剧种命名70周年之际,演出的《茶馆》则是北京市曲剧团于2021年重新复排版,特别邀请原排导演顾威及原排作曲、艺术顾问戴颐生为此次复排保驾护航。巡演开启之际,新京报专访北京市曲剧团副团长、北京曲剧《茶馆》中“常四爷”的扮演者彭岩亮,听他讲述北京曲剧《茶馆》背后的故事。

曲剧十大名角(青年演员挑大梁苦练唱腔)(2)

北京曲剧《茶馆》剧照。

青年曲剧演员挑大梁演《茶馆》

如今距离北京曲剧《茶馆》首演已过去二十四年,在此期间该剧分别于2009年、2014年、2021年进行过三次复排,与前两次《茶馆》由北京市曲剧团老一代艺术家坐镇相比,2021年的这一次复排,剧中主要演员则全部由剧团青年演员挑大梁。

彭岩亮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08级北京曲剧班,2012年进入北京市曲剧团,2014年《茶馆》复排时,当时作为青年演员的他便在剧中“跑龙套”。彭岩亮记得,在去年北京曲剧《茶馆》复排建组会上,导演顾威向全体演员提出“此次复排,能不能达到1998年的标准?”彭岩亮坦言,其实这句话对于演员来说压力很大,“尤其对于北京市曲剧团来说,《茶馆》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甚至当下很多年轻的北京曲剧从业者,就是因为看了《茶馆》才决定报考曲剧班,来学北京曲剧的”。

在彭岩亮看来,2021年复排《茶馆》时的剧团创作氛围是空前的,从没有一个戏即使演员下了排练场依然在苦练台词,对每一句唱腔都精益求精。“我们所有人对《茶馆》期望非常高,大家都努着一股劲想把作品演好。”也正是这样的精神,2021年复排版《茶馆》首演之后得到了导演顾威的认可,他对所有演员说,“大家演得非常好,没有把《茶馆》的精神丢掉。”彭岩亮表示,这次复排2021版《茶馆》时,导演顾威还为北京市曲剧团的风格重新进行了定义。顾威导演认为,北京市曲剧团以后排演的作品不再是“京味戏”,而应叫做“京派戏”,彭岩亮认为,仅仅一个字的改变,其实就已经将曲剧团未来的创作方向扩大了很多。

曲剧十大名角(青年演员挑大梁苦练唱腔)(3)

此次巡演的北京曲剧《茶馆》,剧中主要演员全部由剧团青年演员挑大梁。

采用大乐队现场伴奏

北京曲剧《茶馆》中,采用了幕间唱“世上总有一个盼”来串联全剧。“小明珠”在全剧出现三次,完成了全剧前后近五十年的时光流转,取代了话剧版中用来串场的人物“大傻杨”。在结尾处,话剧《茶馆》中已被评论为具有导演、表演手法的示范性处理——三位老人撒纸钱的戏,在北京曲剧中由三位老人撒纸钱时轮唱悲怆的“出殡歌”,渲染老人命运的凄凉和自嘲色彩。彭岩亮认为,虽然话剧《茶馆》这段戏的表演已经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但北京曲剧更能体现当时三位老人的心情。作为剧中“常四爷”的饰演者,“撒纸钱”的重任都放在了彭岩亮的身上,导演顾威在排练这段戏时,要求他们三人在聊天过程中要有看淡一切的心境,进而通过这种情绪渐渐将高潮表现出来。在这段唱腔中,北京曲剧中一段清丽婉转的曲牌“鹦哥调”被戴颐生改成非常悲情的唱段,彭岩亮表示,每次台上当曲牌刚刚响起,台下的观众已经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本次复排首演将采用大乐队现场伴奏的演出形式,乐队是否现场伴奏,从听觉上来看,也许观众的感受差别不是太大,但作为演员表演来说却大不相同。在唱与说、舞台调度的基本框架下,每位演员、每一段表演的情绪、节奏以及与对手演员的交流互动都有不同,这时乐队的现场伴奏就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彭岩亮认为,尤其最后三位老人聊天的戏,让他深切感受到乐队与伴唱人员对于这一幕起到的关键作用:“我们三个主演在台上演唱时,其实在下边的乐池里有20多人在伴唱,这时大家的心气全都牢牢地聚在一起,这对于此段表演的完成极为重要。因此我们每次唱完之后,大家都会说,乐队、演员、舞美与台下观众,四方心气全都聚在一起,这就是北京曲剧《茶馆》最大的魅力。”

曲剧十大名角(青年演员挑大梁苦练唱腔)(4)

在北京曲剧中由三位老人撒纸钱时轮唱悲怆的“出殡歌”,渲染老人命运的凄凉和自嘲色彩。

想让全国观众知道“北京有曲剧”

自北京曲剧《茶馆》1998年诞生以来,二十多年间已经走过很多城市,深受各地观众的喜爱。近些年受到疫情影响,北京曲剧《茶馆》已经多年没有走出北京,因此这一次7省8市16场的全国巡演对于北京市曲剧团,以及《茶馆》整个剧组尤为重要。彭岩亮回忆,《茶馆》在外演出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在苏州大学,由于演出结束后观众太过热情,演员都来不及卸妆便为剧场外等候的观众不停地签名、合影,以至于在外等候的大巴车,整整等了一个多小时,当时造成了很大的轰动。

彭岩亮觉得,对于大部分没有听过北京曲剧这一剧种的外地观众而言,他们一定会对北京市曲剧团与北京曲剧《茶馆》充满期待。北京曲剧本身也是一个非常通俗易懂的曲种,并不像京剧、昆曲有一定的门槛,走到哪里相信观众都能像看话剧一样,听得懂。彭岩亮希望通过这次演出,真真正正地将北京曲剧这张北京的名片带到全国各地。“一直以来我们都有一个想法,不光让北京人来看曲剧,我们也要走出去,让全国的观众知道北京有曲剧。北京有这样一个文艺团体,一直在不断上演京派戏,擅长演老舍的戏。”

目前,北京市曲剧团已经排演了十二部老舍先生的作品,算是全国排演老舍戏最多的文艺团体。在全市扎实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的时代热潮中,一直以浓郁京味儿为剧种之根本的北京曲剧,今年迎来了剧种命名七十周年,为此北京市曲剧团也提出了“大戏看北京,北京看曲剧”这样一句响亮的口号。彭岩亮表示,“随着我们不断地到全国各地去巡演,北京曲剧传播力会越来越广,将来要把这句话变成‘大戏看北京,北京有曲剧’,这也将是我们始终坚持要去追寻的方向与目标。”

新京报记者 刘臻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翟永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