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荒寂的几乎被人遗忘的月亮湾大队,在几十年后的今天,突然被吴子牛导演搬上电视舞台上射出一道强烈的、巨大的、照人肺腑的艺术之光。它受孕于六十年代饥荒岁月,农民先要完成上级下达的交公粮交统销粮任务,农民只能把土豆当主食度过那艰苦的年代,却面对着八十年代初期瞒着上级搞联产承包时期。虽然横亘着二十余年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由于它揭示了具有哲理色彩的重大的人生主题,它的艺术力量依然像电流一样,迅速地通向了今天每个富于良知的心灵。但是,也由于它解及了至今仍然极其敏感的农民问题,它也就造成了人们感受的空前复杂和认识的多种歧异。这就是吴子牛导演的电视剧“希望的大地”:农民与供销社之间所产生的特殊的社会反响。

月亮湾大队农民种植的黄爪,供销社独家收购价五分钱一斤,农民越种植黄爪越亏本钱。董望春大学毕业回家乡任乡党委书记,并告诉月亮湾大队长田庆丰:“上海市春节期间菜市场黄爪卖五元钱一市斤”,他鼓励田庆丰搞塑料大棚种植黄爪。在月亮湾大队长田庆丰带领下,农民种植的黄爪已到上市期,运输黄爪的卡車被供销社在公路设关卡扣留,并且扣上投机倒把的帽子。后来有一次,田庆丰大队长带领农民养的肉鸡,被供销社以高价收购一卡車肉鸡,说好第二天把钱送给田庆丰,几天以后也没有把钱送给农民,活生生骗走农民一卡車肉鸡。导演吴子牛绝妙地描绘了农民与供销社之间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是啊,供销社的形象是悬挂在农民头顶上的乌云,一到收割农副产品时抬头都能看到它,既便农民不抬头看它,它也会通过农副产品来提醒大家。也许,正是因为供销社,让农村老一辈农民改变不了对它的看法法。导演也出色地描绘了最低层的农民对供销社无可奈何,它以准确的瞬间感觉涂绘出看不见却无处不在的时代低气压,以雄浑恣肆的导演手法递出野性的灵魂的呐喊;描写了农民精神跋涉的艰辛和勤劳的光芒。现在,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年轻的一代,没有挨过那个年代的种种苦难和折磨,他们中的多数无法真正理解几十年前的事情。

农村供销社纪录片(评电视希望的大地)(1)

不管是著名专家、著名学者,写农村题材,单凭主观美好愿望是不够的,还要迈开双腿走进农村考察讨研,与农民融合在一起相处一段时间,要不然写出的作品没有根,更谈不上有灵魂。下面让网友共同阅读胡锡进这一段话:“重振供销社的目的是为了振兴现代农业,帮助基层农户以更加合理的价格采购农资,确保农产品销售,同时解决广大农户的信贷需求。这些目标的确针对了长期困扰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基本问题。大家知道,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促进了农副产品的产出,但是农民长期是我们社会的弱势群体,农业生产利润低,农民受中间商盘剥,农产品卖不出去等等问题存在,重振供销合作社为了就是帮助农民,把他们以自愿的市场方式组识起来,共同奔更好的日子”。阅读胡锡进这段话后,我们有几分失望,几分遗憾。首先,这一段话的主要情节缺乏真实性。(1)现在农村基本情况:农村40、50、60后的农民土地百分之七十通过流转方式转包给大户(家庭农场主),这些家庭农场主所需农资直接从厂方购进。农民拥有土地百分之三十主要分布在家前屋后和小块田地,农民所需农资很有限,重振供销社卖农资的话,同样品牌的尿素供销社降低价五元一袋,农民不可能跑到供销社去买,因为农村每一个村都有五六家农资超市,农民需要农资在家打个电话就行,卖农资的送货上门或者送到农民田间地头,农资装车卸载全部都是卖农资的人自已动手。(2)假如供销社再回到乡镇,现在各乡镇都有超市五六家,大小商店十多家,农村每个村都有生鲜超市四五家,比如农民家女儿出嫁,儿子结婚等等事情,各家超市降低价格送货到家,等事情忙完清点剩余货物结帐。(3)关于“农民受中间商的盘剥”,农民从1996年自由种植,自由销售,农村老一辈农民才开始有盼头。供销社退出历史舞台,农村每一个村都有七八家农副产品代购代销货站,是他们到大城市把农产品经理请到农村来,是他们给农民带来希望,各个农副产品货站抢货互相抬高价格,农民的农产品看哪个货桟价格高就买给哪家。胡锡进所说的“中间商”被政府授农村致富带头人称号,农村有这么多的农副产品货站,农民产出的农产品不愁卖不出去等等问题,俗话说:有货不愁无买处。(4)“供销社回归意在帮助农民”,怎么帮是一个最大问题,谁帮谁不知道。现在各县城各乡镇各个村,农资超市,生鲜超市都会受到网购快递冲击,生意不好做,有些小商店难以生存下去。假如重新回归供销社实行自负盈亏,没有国家做后盾也难以发展下去。

农村供销社纪录片(评电视希望的大地)(2)

|感谢网友观赏!会给您带来精彩多多!祝粉丝、网友全家幸福!万事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