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孩子写一个比喻句,你得到的答案很可能是以下几句中的一个:

1.妹妹的脸蛋像红苹果。

2.太阳像个大火球。

3.枫树的叶子像张开的手掌。

4.树上的柿子像小灯笼。

可能你的孩子写出的比喻句比上述句子复杂一些,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写句子水平还可以。

若是你的孩子写出的比喻句就是上述句子中的一个,那也没什么,至少一半三、四年级孩子也是这样写的。

用不同的方法写句子(如何写出与众不同的句子)(1)

无奈

我在批改试卷的时候,如果遇到自由写比喻句的题目,常常出现超级多的孩子好像提前约定好一样,写出来的句子连标点符号都一模一样。监考很严,抄袭的可能几乎没有。

同样泛滥的,还有这些拟人句:

1.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

2.小草在风中跳舞。

3.枫叶在向人们招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用不同的方法写句子(如何写出与众不同的句子)(2)

为什么?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孩子们思维的惰性。既然不用思考就能写出这样的句子,那又何必费心费力去写那些麻烦的句子呢。毕竟这些句子从一二年级就开始学了,简直就像 1 1=2 一样,深深镌刻在孩子脑海里;二是孩子们阅读量太窄,积累不了太多词汇,就算脑袋里想到画面,手上也写不出来

第一个原因好解决,只需要提高作业达标标准。只要发现他们写出那样的句子一律毁掉重写就行了。

第二个问题有点棘手。

靠读书积累是个漫长的过程,一时半会儿见不到效果。况且现在孩子们时间很紧张,文化课作业很多,周末又要上兴趣班培养才艺,大块读书的时间几乎没有。碎片阅读?别开玩笑了,您以为是刷抖音啊。

看来,要从句子次序上想想办法。

用不同的方法写句子(如何写出与众不同的句子)(3)

灵机一动

我们就以 妹妹的脸蛋像红苹果 这个句子为例。

改动方法1:把红苹果放中间

妹妹长着红苹果似的脸蛋。

改动方法2:把妹妹放在句尾

脸蛋像红苹果的,是妹妹。(注意逗号)

改动3:把 像 换成 是 或 仿佛

妹妹的脸蛋是一颗红苹果。

拟人句的改动方法与此类似,以 小草在风中跳舞 这句话为例。

改动方法1:把小草放在句尾。

在风中跳舞的,是小草

改动方法2:把小草放在句子中间。

风中,小草在跳舞。

最后,我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看看是不是感觉不一样。

花园里一片生机盎然。树上,小鸟在欢乐地唱着歌;地面,小草在优雅地跳着舞;我那长着红苹果似的脸蛋的妹妹,也被这欢乐场景感染了,嘴巴咧成一道弧线。


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学语文老师,关注我,一起跟着名著写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