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汉字,就是一条生命,从诞生到今日,经历了漫长的成长过程;每一个汉字都有一个有趣的演变故事……


1.仓颉造“人”

人的造字,也经过好几次演变过程。这其中一个名叫伯益和一个名叫程邈的人,功劳很大。

有记载查询,“人”字最早来自于伯益。然而,事实上,首先当然是造字始团的负责人仓颉造出“人”的雏形。

要知道,仓颉能造出天和地来,他肯定也造出“人”这个字来。我们通过甲骨文的“天”字,可以看到

人怎么变过来的(人是怎么来的)(1)

甲骨文“天”

下面一个人站立,头上一个圆顶,可以判断,仓颉最早画出来的“人”字就是这样的。大家看,两条胳膊支棱着,两条腿分开站立,活脱脱一个正面站立的人。

大家一直沿用这个字,每写一遍“人”,就相当于把人画了一遍,甚是繁琐。天长日久,就有人不乐意了。这个人是谁呢?他名叫“伯益”。

2.伯益优化“人”

夏朝有一个名叫伯益的人。大禹的执政官,后来成为夏王启的卿士,地位只在夏王启一人以下,伯益精通治理水土、开垦荒地、种植水稻、凿挖水井,改良文字,在农业、政治和文学上都很有建树。

人怎么变过来的(人是怎么来的)(2)

伯益

伯益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但帮助大禹治理水灾,还写了《山海经》,对,他就是《山海经》的原始作者,同时发明了大篆,对汉字进行优化改良。

伯益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他想,仓颉不是让“人”正面站立么,他偏要让“人”侧面站着,就像这样。

人怎么变过来的(人是怎么来的)(3)

这个家伙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就像现在很多人为了显示自己而无谓的改变,明知道是画蛇添足,就偏要改得起劲。

反正“人”字从这时候起,就变成一个侧向站立的人了,两只手不是向两侧支棱,而是变成两只手都向前下方伸出的样子。

看起来没有那么象形了,但必须承认,字变得简单,至此,伯益优化成功。

3.程邈改良“人”

后来,李斯使用离间计帮秦始皇统一了天下,没有敌人,他就对文字下手。但是这个“人”他没有用武之地,毕竟人家又简单又非常形象,他挑不出毛病来。

你以为“人”就躲过一劫么?看现在的“人”字。就知道,它并没有躲过一劫。对它下手的是一个名叫程邈的人。

程邈是谁?他是 秦朝书法家,内史,秦内史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相传他首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

人怎么变过来的(人是怎么来的)(4)

程邈

程邈是秦始皇手下的一个狱警,很耿直,然后就把秦始皇得罪了,你说你一个小狱警,管好自己手里的案子就好了嘛,他不,他耿直,就把秦始皇给得罪了。秦始皇一生气,把他关进监狱。

程邈在监狱里吃尽了苦头,他耿直呀,没想到求饶,就想干出一番事业来,将功抵过。当时,秦始皇正好推行“书同文”的政策,李斯对文字下手,获得秦始皇的欢心,于是程邈也琢磨对文字动手。你说这个家伙耿直吧,他也知道怎么讨好人。只是为或不为吧。

李斯觉得“人”字没法改变了,他偏要改,他把“人”从侧向站立、左短右长,改成正面相向,一撇一捺长短适中。

人怎么变过来的(人是怎么来的)(5)

他改完后给秦始皇看,哎,这个“人”的确要比侧向而立的“人”好看又好写。秦始皇还很喜欢。于是“人”字就变成一撇一捺正面相对的样子,一直沿用到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