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在采血时,避开上肢的输液侧采血,这一点已成共识。

但是,若是双侧静脉通路都开放,护士将如何为患者采血?

护士小李在护理论坛求助:

当患者开了两路输液,应该怎么采血?手背输液,于是在手腕采血,可化验单结果都偏低;改为脚部采血,结果相差很大;我们到底应该怎么采血呢?

话题中护士小李面对的问题,也是临床护理人员经常会遇到的,双路静脉输液者,尤其是双上肢都建有静脉输液通路,这种病人多属急危重患者,病情、用药都较为复杂。同时,各项检验也要相应的跟得上,才能共同为患者的救治发力。

四肢都在静脉输液时应怎么采血(双上肢都在输液)(1)

对于这个问题,《静脉采血技术操作规范》有写明:

普通的采血操作自不必说,但为了确保患者的检验值更加准确,护理人员还是要在一些操作细节上加以注意。

  • 采血原则:采集标本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

  • 避免溶血:当取血不顺利时,切忌反复穿刺,导致标本溶血或出现小凝块。

  • 同时采集多项标本顺序:微生物标本-无添加剂标本-凝血试管标本-喊抗凝剂标本-含促凝剂标本。

  • 真空采血管拔管的正确打开方式:使用真空采血管,以旋转向外方式转动拔管或换管。

  • 凝血机制差者应注意:拔针后按压时间延长至 10 分钟。

  • 止血带压迫时间:止血带压迫静脉时间不宜过长,推荐为 40-120S。

  • 采血体位:采血体位对结果也有影响,对一些因病情需要多次反复采血的病人,采血时,一定要处于同一体位,以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可比性。

  • 除此之外,我们也收到了大家的问题反馈,挑选了一些,今天在此一一解答。

    问题一:乳腺癌患者为什么不主张在患侧上肢采血?


    解答:

    乳腺癌患者手术时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由于上肢的淋巴及血液回流受障碍,易引起上肢水肿,静脉输液会导致患侧上肢水肿加重。因此不宜在患侧上肢抽血、测血压、输液。

    问题二:血液透析患者抢救时周围静脉无法穿刺,能动用透析导管吗?


    解答:

    血液透析患者的导管禁止输液、输血、采血。但是,一旦患者因为周围静脉无法穿刺而又急需进行抢救或治疗时,就可以优先使用作为透析用的 CVC 导管,也就是说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问题三:婴幼儿适宜的采血部位?


    解答:

    幼儿采血可刺足跟或拇指; 但作血培养、血凝检验, 需 1 ml 以上血标本时应作静脉穿刺。适合的表浅静脉有前臂静脉、手背、足背及头皮静脉等。

    采用颈外静脉会使幼儿惊恐,颈内及股静脉穿刺因易损伤邻近组织, 是个可能发生危险的部位。

    问题四:危重病人能通过深静脉导管直接抽血吗?


    解答:

    研究显示,股静脉穿刺置入静脉导管,输液 1000 mL 后停止输液 1 min,抽血 5 mL,同时于肘正中静脉抽血 5 mL,分别行血 Na^ 、K^ 、Cl^-、红细胞压积、肾功能检查,并对两组数据。

    结果:静脉输液时与浅静脉采血做血液成分及生化指标检测,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危重病人通过已备深静脉导管直接抽血,能减少病人多次静脉穿刺带来的不良后果。

    问题五:急诊病人如何使用静脉留置针采血?


    解答:

    一般病人不主张从静脉留置针处采血,此前我们也发过相关文章:护理问答:临床上可以打留置针时在接输液前抽血吗?

    但紧急情况下,可以在急诊病人留置静脉留置针时采血,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等需要溶栓治疗的急诊患者。采用留置针采血,同时建立静脉通路,避免反复穿刺,减轻了患者痛苦,为及时抢救、静脉给药提供了方便。

    在输液液体输入前,留置针采集方法:选择粗直的桡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手背静脉、足背静脉等,使用 18 G 直管式静脉留置针、肝素帽、透明贴膜。

    然后,按常规套管针方法穿刺,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左手食指、中指按压留置针前端,以免血液流出,右手接注射器,松开左手即可采血,采血完毕后,即可接液体。

    问题六:静脉输液港可以采血吗?


    解答:

    置入式静脉输液港 (PORT) 是一种可植入式、皮下、长期留置体内的闭合输液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央静脉导管,导管末端连接穿刺座。

    采用手术方法将导管经皮下穿刺置于人体中央静脉中,将另一端的穿刺座留置在胸壁皮下组织中并缝合固定,愈合拆线后与常人基本无异。

    治疗时将针经皮穿刺进入到穿刺座的储液槽,既可以方便地进行注射,也可以长时间连续输液和采血,而且适用于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完全胃肠外营养、血液制品的输注。

    临床应用范围:常规补液。

    输注特殊药物:化疗药物、抗生素、营养液等;输血或血样采集;造影剂推注等。

    问题七:应用止血带对检验值有影响吗?


    解答:

    文献表明,使用止血带 1 min 以内,血样标本中各检验值没有明显改变,但止血带扎得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拟穿刺部位可致标本溶血。

    抽血时尽量不束扎止血带,不可过度拍打血管、肢体,以防局部淤血、缺氧、水肿、溶血等而影响检验结果,确需要扎止血带,则不宜过紧,且不能超过 1 min。

    如果止血带压迫超 1 min,可使局部血氧含量降低,乳酸增加,pH 下降,同时被结扎肢体血浓缩,血浆蛋白可增加。

    改进方法:若血流不畅,可绷紧扎针处皮肤,使留置针软管在血管内处于无弯曲打折状态,必要时可重新扎止血带,做手部伸握动作,使外周血管充盈。

    问题八:PCI 术后,采血有什么要求?


    解答:

    PC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肢术后 24 小时制动,避免受压、用力、测量血压、静脉输液或采血等均不在穿刺侧进行。

    问题九:如何防止标本溶血?


    解答:

    在生化检测中,许多物质在红细胞内和血浆含量不一样,所以,采集标本要防溶血。

    造成溶血的原因:注射器和容器不干燥,不清洁;压脉带捆扎时间太长,淤血过久;穿刺不顺,损伤组织过多,抽血速度太快;血液注入容器时未取下针头或用力推出产生大量气泡;抗凝血用力振荡;离心机速度过快等。

    护理人员可针对上述因素,做好预防工作,有效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