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好言三冬暖(良言一句三冬暖)(1)

一句好言三冬暖(良言一句三冬暖)(2)

文丨刘旭刚

自古以来,好听的话人人爱听,早在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 》,就收录了“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俗语。那么,究竟什么是良言?是不是赞美的话、恭维的话、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等顺耳的话就是良言,而相反的话就是恶语。对这一问题,人们应该辩证的看,究竟是良言还是恶语,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句给人安慰鼓励的话,可以温暖三个月的冬天,而一句不合时宜的伤人的话让人在六月夏日也觉得寒冷。此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俗语所要表达的意思。由此可见,善讲良言不讲恶语多么重要。

两个成语带来的启示

良言和恶语是相对而言、相伴而生,有良言也会有恶语。人们都希望能够听到良言,以期得到安慰和鼓励,不希望听到恶语,更害怕被恶语所伤。有这样的想法,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只会听到良言,不会听到恶语,这是不可能的。

既然有良言也有恶语,那么我们就应该善于辨别什么是真正的良言,什么是真正的恶语。有两个成语很耐人寻味,人们从中可以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智慧,悟出一定道理,对于识别良言还是恶语会有所帮助。

“口蜜腹剑”这句成语,意思为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这句成语启示我们,赞美的话、恭维的话、鼓励的话、安慰的话不一定都是良言。有的人不怀好意,为了达到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嘴上讲的是甜言蜜语,肚子里却隐藏着阴谋诡计,人们如果不加以提防,很容易被所谓的“良言”所伤害。这就需要冷静思考,辩证看待,对赞美之词、好听之言,要加以识别,看是不是真心善意的赞扬和鼓励,莫把伪了装的恶语当做良言。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汉语成语,其意为良药多数是带苦味的,却有利于治病;而教人从善的语言多数是不太动听的,但有利于人们改正缺点,常用来说明应该正确地对待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改正缺点和毛病。

一句好言三冬暖(良言一句三冬暖)(3)

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

沛公刘邦十万义军攻破峣关,在蓝田大败秦朝关中守军,领先天下义军,顺利地进入咸阳。进入秦朝的咸阳宫后,沛公刘邦被宫中的美色珍玩吸引,忘乎所以,准备留在秦宫里玩个尽兴不出来了。他的连襟兄弟樊哙劝他他也听不进去。

这个时候,张良入宫直谏,很严厉地数落了刘邦一顿,说明了他这样做的错误,并且说了这么一句:“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请沛公听樊哙言。”沛公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秦宫,宣布军队开出城市,到咸阳郊外的霸上乖乖驻扎,不许扰民。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给我们的启示:

苦味的药虽不如甜味的好,只要对身体健康有好处,就不能拒绝它;有些话虽然说得刺耳,有些批评可能火辣辣地烧心,但只要是中肯的,对自己有益的,就不能当做恶语,而应作为良言虚心接受和改正。

应正确对待表扬或批评

有的人把别人的批评之言,中肯提醒的话语,常常作为恶语对待,认为是和自己过不去,没事找事;是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茬,有意刁难;是妒忌恨,发泄不满,不希望别人过得比他好。于是,无论是在工作当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违疾忌医,掩饰缺点、错误,害怕批评,自以为是,没有把善意的批评当做良言来对待,不能自觉改正自己的缺点和毛病。

有的人感叹,现在社会关系复杂,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究竟是良言还是恶语,人心叵测,难以识别。这是客观现实,对一些人说的话究竟是良言还是恶语,要想准确识别、冷静对待、谨言慎行,这的确是个难题。正因为难,才需要人们对“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真正含义,能够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辨别良言与恶语的能力。

一句好言三冬暖(良言一句三冬暖)(4)

孔夫子讲:“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知之何也已矣!”意思是说:“合乎礼法原则的话,能够不听从吗?但只有按它来改正错误才是可贵的。恭顺赞许的话,听了能够不高兴吗?但只有分析鉴别以后才是可贵的。只顾高兴而不加以分析,表面听从而不加以改正,我也没有什么办法来对付这种人了。”

孔子在这里告诫人们,

对待正言规劝要能听得进去,并照着去改正错误;对于恭维表扬的话要去分析其意是真是恶,然后能自省自勉,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别人赞扬,尽享“良言一句三冬暖”的感受。可现实生活中,不乏一些阿谀奉承之声,献媚讨好之言,有些“赞扬”实为口蜜腹剑,看似真诚肺腑的话,实则是在虚伪讨好,倘若在赞扬声中不能保持足够的清醒,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就有可能脱离理智范畴,降低自身的思想觉悟,对待工作和看待问题也会逐渐失去辨别能力,甚至会遭到“捧杀”,骄傲自满、停滞退步、堕落失败。

一句好言三冬暖(良言一句三冬暖)(5)

我们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逐渐陷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贪图享乐的状态,而是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干净担当,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古人云:“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样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人就会有过错,有缺点,有毛病,世上找不到一个十全十美的人。面对批评之言、提醒之语,甚至刺耳的忠告,我们应该心存感激,视为良言,抱着“闻者足戒”“有则改之”的态度,耐心倾听,虚心接受,正视缺点,积极克服,而不能心生怨恨,当成恶语,消极逃避,妄图自欺欺人!一定要“闻过则喜”,听从别人的批评和忠告,并确实加以改正。

积极善意的心态,往往会给出积极的暗示,使他人得到战胜困难、不断进取的力量;反之,消极恶劣的心态,则会使他人受到消极暗示的影响,变得冷淡、泄气、退缩、萎靡不振等等。人们应谨记“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道理,以积极善意的心态,诚信友善的言行,或给予表扬或提出批评,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实现人生美好的追求。

编辑丨徐德金

一句好言三冬暖(良言一句三冬暖)(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