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四百五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肺气不够怎样补肺气?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肺气不够怎样补肺气(肺气足气色好怎么补肺气)

肺气不够怎样补肺气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四百五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肺者,氣之本,魄之處也。其華在毛,其充在皮,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黃帝內經•六節藏象論》

(接前文)通过站桩也好,打坐也好,总而言之,大脑放松了之后,呼吸就会越来越慢,然后半天他才吸口气,这就是调气。大家注意,气调好了之后,肺就得到休息,肺得到休息以后肺气就足,肺气足了之后,肺朝百脉,全身的气脉就通畅,经过这一会儿之后,皮肤、绒毛都特别光亮充盈,好像做过一次美容一样。其实你没有站桩之前或打坐之前,感觉到特别疲劳,感觉整个脸色都有点憔悴。(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你站上十分钟,再睁开眼睛一看,照镜子发现脸上都有光了,这个光是什么?谁充上去的光?就是肺主皮毛的光,肺气充足了,表现在皮毛上,脸上有光。你看无论是门诊上的或去一些接触到的患者,还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人,肺气足的人皮肤就是好,特别紧致,你要是仔细看,他那个小的绒毛特别的光亮,头发还特别亮,非常滋润,这其实就是肺气足。这都是五脏在外面的表现,所以叫藏象。

五脏就是藏在身体里面,象就是外在的表象,这就是藏象学说。中医就是通过观察外在表现来推测五脏气血的盛衰,进而帮你调整身体。所以中医为什么讲望闻问切的望是第一位,还没开始把脉之前,一看就知道五脏是平衡还是不平衡,是充实还是虚弱就能看出来。上节课讲的“心者,生之本,神之变。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你一看他的面色气血特别虚,脸色苍白,就知道心血肯定是亏的,但有的人一看脸涨得通红,就知道心血过了,可能是高血压或中风的险先兆。所以气血过头也不好,不足也不行,通过脸上都能看出来。

我们之前学的“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讲的不就这意思吗?“五色修明”就是指的面部气色特别的红润,“音声能彰”指的是声音洪亮。一个是心,一个是肺。通过外在表现就能判断内在脏腑的充实程度。在这里讲的就是“肺者,其华在毛,其充在皮”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它是通于秋气,所以养肺的一个关键的时节就是秋天,秋季养收敛之气,到了秋天怎么样?秋天第一个就是不能干燥,燥气容易伤肺。

我们秋天的时候,北京有一种饮品叫做秋梨膏,用秋梨熬出来的膏,然后再兑上温水服用,有润肺的功效,因为北方干燥,干燥就伤肺,就很容易干咳,有燥痰,所以要润肺。到了秋天,大家都可以自己买一些梨,在家里熬梨汤水。我一到了秋天就去买梨熬成梨汤水全家喝,这样就可以润肺。如果肺气不足还有痰,或者总咳嗽,可以加一些百合。要是肠胃比较弱,吃点梨容易胃寒,容易腹泻,这时候再加上两三片姜片,再放点红枣,健一下脾。

听了我这么长时间课,很多听众朋友们就知道,彭博士有时候就特别喜欢用食材来调整身体,就是用食材来微调,微调方子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秋天通于太阴,所以我们秋天的时候也要养肺气。很多人说春捂秋冻,秋天的时候我们不能穿的特别多,让汗出来,秋风一吹容易伤到肺气,容易咳嗽。所以秋天的时候不要穿的太多,慢慢的把衣服减下来,当然也不能太冷,就是你的衣着跟季节保持同步的一个关系。现在的天气预报也挺准,要降温都会预报,这时候我们就要加衣服。所以秋天的根据季节相应,我们的身体得微微的保持一个凉的状态,这样皮毛就开始收敛,为冬季做准备,这就是春捂秋冻的道理。

到了秋天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什么呢?早晚寒气开始重,这个时候天开始短,夜开始长。所以我们要是秋天出去锻炼身体,尤其是早晨,有很多老人家到了秋天感觉到秋高气爽就想早点出门,早点出门可能寒气还没退,很容易伤风感冒。所以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出门活动时间不要太早。不要五点、六点就出去了,怎么也得等到太阳出来之后,到了八九点钟再出去锻炼身体,那时候会更好。而且能接受到阳光,接受到阳光再锻炼身体就对身体非常有好处。这就是养肺气的一系列注意事项。

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课再见。(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四百五十八。(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