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普洱茶,长在云南,藏在东莞,流通在芳村,东莞茶商与芳村茶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对于此,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卢树勋颇有心得。近日,身在云南的他通过微信,给记者讲述了一个芳村与东莞相佐相依的故事。
芳村最辉煌的十年
卢树勋,在行业常用名“高飞”。对茶的热爱,有的人是坐而品,有的人是藏而据。而体现在高飞这儿,却是一个词:奔走。
“我是2003年从媒体行业出来,就从东莞到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当时我觉得非常震撼,怎么茶叶这么小的一个东西,会有这么大的一个市场。”高飞回忆道:“给我感觉,规模很大,面积很大,品类也很多。”
自那以后,爱喝茶的高飞成了芳村的常客,“04、05年那段时间,我每年都去两三趟芳村,喝喝茶,买点自己喜欢的茶叶,也认识了芳村很多做茶的前辈。那个时候的芳村给我的感觉是比较和谐的一个市场,当时的茶叶,特别是普洱茶,种类多、价格也不贵。”
2006年,高飞受东莞市相关政府部门委托,联合东莞巿各大茶叶市场及品牌总经销筹备成立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高飞来往芳村更加密切,也见证了芳村茶叶市场的起起落落。
“我觉得芳村最辉煌的时候应该是2003年到2013年这十年。这十年里,各大品牌茶企,尤其是普洱茶企进驻芳村,各地的茶叶基本都从芳村流通出去,人们要买茶、喝茶都来芳村。不夸张的说,那个时候一个不起眼的小档口,一天的销售额就能有几十万。随着普洱茶行情的起伏,芳村在行业中越来越知名。”高飞说,就算在2007年普洱茶市场暴跌,人们想要了解市场情况,第一选择依然是芳村。“从2013年到2020年,芳村经过了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芳村的茶商们从辉煌到失落,再到平静,当然更多的是期待。”
东莞与芳村的关系是互补与结合“芳村是流通市场,真正的大仓库在东莞。”高飞说,东莞跟芳村相比,芳村是流通市场,一般称之为“流转仓”“周转仓”“临时仓”;东莞仓,被称之为“专业仓”,跟芳村形成互动,彼此没有冲突,反而是一种更好的互补与结合。
据了解,2005年,普洱茶在东莞开始热起来,2006—2007年开始流行“炒茶”。东莞这片土地上,渐渐散发着普洱茶的“香”,有非常专业的“炒茶”,也有受到宣传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炒茶”的,最后,甚至连菜市场卖菜的阿姨都在“炒茶”。
据统计,从2004年开始大量藏茶,东莞全市的屯茶量高达40万吨,各镇区分布着大小茶行约有1万家以上,个体收藏者达10万人以上。通过藏家、当地茶叶行业协会、行业媒体等的努力推广,如今,“东莞藏茶”的概念已经在业界牢牢站稳了脚跟。
“芳村和东莞没有恶性竞争,而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辅相成,彼此成就。”高飞说,比如东莞的茶达到了8—15年,然后拉到芳村去交易,又把芳村的临时仓茶叶拉到东莞来仓储,形成有机的互补。两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芳村最辉煌的时候,对东莞影响很大。那时候东莞主要喝铁观音和红茶,慢慢跟着芳村喝起来普洱茶,可以说,芳村走什么方向,东莞就跟什么方向。”高飞说,芳村每一次的茶市活动都会深深的影响着东莞的收藏市场。
不气馁不舍弃,静待花开“就好像月亮有圆有缺,芳村茶叶市场有辉煌的时候,当然就有低迷的时候,这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高飞认为,芳村茶叶市场近几年来的低迷,主要有三个影响因素,第一,也是最大的因素是大环境的疫情影响,第二是受到了金融茶短期炒作的影响,第三是前期打下芳村基础的老前辈慢慢转向退休,新的茶二代、茶三代逐渐接手茶叶生意,年轻人有新的想法,需要一定的磨合过程。
有人认为,芳村茶叶市场的低迷是一种行业洗牌,高飞觉得这是一个好事,“洗一洗更干净吧。”他认为,一个产业的调整的阶段,是新老交替的阶段,也可以说是“青黄不接”。既要保留传统的优良品质,又要有进一步的发展。“以前老一辈卖茶叶,就是很传统的买卖,挣多少利润,但现在的茶行业追求科技,追求健康,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
“不单单是芳村不景气,我们东莞也是不景气的,这是受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影响。”高飞常常跟在莞的厂商们说,不景气不可怕,千万不要气馁,不要舍弃,一定会有春暖花开的时候。“我经常跟我们的厂家说,把茶藏好;跟我们的经销市场的商户说,引导消费者健康喝茶。我觉得尽量远离短期金融炒作的暴利。一个行业,一个产业需要有市场的运作,但是不是炒作。”
他认为,但茶叶始终是要喝的、要消耗掉的,希望东莞能从“藏茶之都”转型为“爱茶之都”,希望包括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私人汇聚为一个整体,向外、向全国推介东莞所藏之茶,茶叶需要流通、需要消耗,这个是一环扣一环的。“相信经过这一次的洗牌,不管是芳村还是东莞,都会迎来更好的未来。因为茶业是大健康的产业,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在采访的最后,高飞对行业充满了希望。
【策划】洪继宇 王伟正
【统筹】叶思敏 张妮静
【记者】张妮静
【来源】南方农村报 南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