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的出路在哪里(小城市或乡村为啥留不住年轻人)(1)

每年春节假期结束,很多在外漂泊的人都会面临一个抉择:是留在家乡安稳地生活,还是回到大城市继续打拼?

父母、亲戚可能会说:回来吧,在家做个公务员、当个教师......;老家的朋友会说:别回去了,老家还不是一样挣钱,合伙做个生意吧......

似乎人人都要挽救你,教育你,随时随地的意图让你留下来,似乎北上广深(大城市)就是洪水猛兽去不得。然而回不回大城市,早已经不是单单靠家族长辈、亲戚邻里可以决定的了,你的迷茫他们不懂。

为什么不能呆在小城市?

对于任何一个对未来有所迷茫的“穷二代”,观察君都建议你拼了命也要逃回北上广深,坚决不能呆在小城市。

为什么?

1、小城市人口始终净流出,衰落已经不可避免

四五线城市人口长时间处于净流出的弱势地位,而随着这种趋势的进一步加深,四五线城市的有生力量正在急剧减少。而现在,我看不到这种趋势有任何的反哺现象出现。

小城市的出路在哪里(小城市或乡村为啥留不住年轻人)(2)

人口是什么?

是资源,是动力,时髦点的说法:是流量!一个地区的流量是有限的,一旦这个流量降低到地区的某个界限下,这个城市也就失去了活力,会变得死气沉沉。

小城市的出路在哪里(小城市或乡村为啥留不住年轻人)(3)

从2005年到2010年各省流动人口规模来看,大部分省级单元的省级流动比例均低于10%,全国大部分城市的人口流动性基本上被封闭在省一级的单元当中。

从2010年-2016年中国地区人口密度变化上看,除了因政策因素造成的部分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增加之外,基本上全国人口密度增加的城市全部集聚在东南沿海地区。

而二者的共性在这6个地方: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福建。也就是说,北京、上海、天津、浙江、广东、福建,这六个省级单位的跨省人口流动,全部都是净流入。它们不生产人口,但它们是人口的抽水机

2、人口净流出之后,新产业一个也没活下来

这并不是夸张!

今年春节,观察君返乡,老家在机关工作的长辈,劝我回乡创业。他的理由是,老家现在条件好,政府现在正在大力提倡年轻人回乡创业,政策优惠、要地批地、要钱给钱。但是唯独没有提人,也就是说不管你做什么,人你要自己找。

天时地利有了,独缺人和。

记忆中,十多年前,老家的经济中,人们印象最深的是电力集团、万基集团(重工业)、铝厂、有色石化等。而十多年过去了,石化电力依然是老家最主要的支柱产业,新产业一个都没起来,不说工业类别少了,产业结构也单一。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这样形容小城市的新产业,虽不大恰当,但也所差无几。而更麻烦的还在后面,化工、纺织、重工业等产业在年轻人眼里,属于古董产业。他们更喜欢互联网、大数据等新经济、新业态性感。

如果说产业危机只是凸显了内地经济基础的渐渐缺失,那教育危机则凸显了内地经济在高端人才方面的危机。

3、教育危机愈演愈烈,小城市又一次成为了牺牲品

在中国,无论是住在一线城市还是住在七八线小城市,教育已经成为改变家族命运的敲门砖,鱼跃龙门!不成功,便是仁,便是重复祖辈的人生轨迹,这在长辈看来就是失败。

而没有任何一对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尽管全国目前的公立教育在面对应试教育高考的程度上,差距并不大;尽管中式公立教育确实一代更比一代强,但是这种背后总有种淡淡的青涩。

在分数上,可能内地或者小城市的孩子仍旧领先于这些大城市的孩子。但是,除了这些,他们大多“一无是处”。因为他们所接受的中式公立教育过分缺乏体育课、过分限制人的社交培养、过分遏制人的爱好发展

不要嫌话难听,但事实上却是如此。

中式公立存在的一个巨大的问题:它不是为培养精英而存在的,它是为批量生产人才而存在的

而大城市除了中式公立教育之外,还有相对完善的德美智体的私立教育,小城市除了课堂的中式公立教育,还有的是课外的中式私立教育。

想像一下,当你的孩子与大城市的孩子一同进入了大学,以为自己将要迎来人生的巅峰、准备享受胜利果实的时候。

有人问你,会唱歌吗?会跳舞吗?会弹钢琴吗?篮球打的怎么样?你的孩子绝望中透露着无奈、自卑中透露着暗淡。

当大城市的孩子,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演讲、比赛、活动毫不怯场,骄傲而自信中带着点鄙视,你坐在台下的孩子的感受。

也许,这会更加让他们感觉到了读书无用!也许......

而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孩子,我们拼死逃回北上广深又如何?

上面,观察君从人口、产业、教育讲了为什么不要呆在小城市,那下面我们就谈谈,为什么要回到大城市。

为什么要回到大城市?

最近关于一个说法挺火的,说小城市算是熟人社会,大城市是陌生人社会。

熟人社会讲关系,陌生人社会讲规则。熟人社会讲人情,陌生人社会讲实力。熟人社会要面子,陌生人社会要舒服。熟人社会看别人,陌生人社会做自己。

我觉得挺有道理。

在大城市,你不需要家长里短,人情世故;你不需要顾忌太多,活在一双双眼睛下;你不需要活在别人嘴里。

在小地方,面子是别人给的,在大城市,尊严是自己赚的。

如果你在一个小城市。

三十不婚,你就是低人一等;不生孩子,你就是怪物;不想进单位,你就是没出息;毕业不考研,你就是不上进;穿着暴露,你就是不要脸

而假如你在一个大城市。

没有人会搭理你,大家都很忙,你唯一需要战胜的就是你自己。大城市,就是陌生人社会,陌生人社会里你爱怎么滴就怎么滴,你可以蹦、跳,放飞自我,谁管谁啊

小城市的出路在哪里(小城市或乡村为啥留不住年轻人)(4)

而另一方面,大城市会强者恒强!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句话出自《圣经·马太福音》25章29节,后人以此为典故,归纳了“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马太效应是世间最冰冷的规则,却又无处不在。

而稍微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马太效应下的结果,如果中国的人口还在继续增加还好,但是中国的总人口将不再增加了。

国务院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认为中国的人口巅峰是2030年的14.5亿;联合国《世界人口前景2010年修订本》认为中国总人口负增长出现在2027年,峰值为13.96亿人;还有些学者认为是2025年的14.2亿,但区间大概也就是2025~2030年。

这意味着什么?

中国的人口的红利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么,这种城市间的马太效应下,小城市将会成为牺牲品

大都市就像抽水机,不停地从落后省份抽取劳动力,或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就会像今天的日本一样,无数村庄和城镇凋零衰败,但东京和大阪都市圈繁华依旧。

在人口不增长的时代,大都市将毫不留情地吸干周边地区的血液,以便自己能够生存。

大城市如何继续抽血?一张图告诉我们!

小城市的出路在哪里(小城市或乡村为啥留不住年轻人)(5)

我们可以看到,在2015年至2017年间,大城市的抽血距离在不断增加、大城市抽血的城市级别在提升、大城市抽血城市的数量也在增加。

更远、更多、更高!残酷吗?

不,因为这是年轻劳动力自己用脚(投票)投出的结果

大都市拥有优质的政治资源、商业资源、教育资源、人力资源……

这些优质资源才是吸引着无数优秀年轻人前仆后继的真正原因。但是,这背后由人口迁徙引申出来的推论,才更显的触目惊心:

你还能在这些选择(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中犹豫,说明你无比幸福,因为你们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可能不会再有任何选择的机会

“无比幸福”其实“无比残酷”。

写在最后的话!

小城市,生活不一定就安稳!

有人说,小城市消费低,那是你没去过小城市生活吧,观察君回老家看到的物价,一点也没比大城市低多少,甚至有的还要高出不少。

小城市房价低?可赚得也少。月薪三四千大多还是教师、机构单位公职人员,抛开这些大部分都在2-3000元左右。除去生活费,买房子一点也不比大城市容易!

现在,不是过去了。

老婆不包分配,你该单身还是单身,小地方女孩子的父母,你没房子,更没有叫妈的机会

回来吧,回北上广深!

北上广深集合了中国最优秀的所有资源和福利,具体包括政治资源,商业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人力资源,智力资源,政策优惠,生活福利。

中国没有种族歧视,没有种姓制度,但与生俱来的户籍制度,还是把人分成了不同的类群

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户籍才是大城市最值钱的、最保值的。

大都市在攫取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在用高价、户籍制度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挤到了大都市的边缘,将他们赶到逼仄的地下室,脏乱的出租房。然后,走了,选择了老家,然后呢?

你选择一个生活安逸的小城市,你也许会很轻松;但是你的子女,将会延续你逃回北上广深继续的梦,能尽力一步到位不更好吗

黑人被奴役、印第安人被埋藏于矿井为资本家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而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下一代完成积累,这无关制度、法律、道德,而是人类走向更高生存目标的必经之路!

所以不要抱怨,不要气馁,该回去就一定要回去!我们可以选择,我们的下一代却没有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