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立秋了,有经验的人都会知道,立秋还不是秋,因为第三伏都在秋后,而第三伏(末伏)有暑热的火毒,还有湿毒。

所以立秋之后,要好好利用穴位来排出体内的火毒、湿毒。

每天按摩或者艾灸承山穴。身体会发生神奇变化。

承山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而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十二经中最长的一条,从头到脚共有67个大穴。经常敲打这条经络不经可以缓解全身疼痛,还能缓解疲劳、振奋阳气、帮助排便、特别特别去湿气。

承山穴在哪里?就在我们的小腿肚最高处,向下凹陷的地方。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即是。

承山穴为什么说是祛湿第一穴呢(早秋季节有余热)(1)

最近这段时间好好按摩按摩承山穴。每天每个穴位3-5min。

可以清热去湿排毒。把暑天堆积在体内的湿气和火气排出体外。

承山穴的主治疾病为:小腿肚抽筋(腓肠肌痉挛)、脚部劳累、膝盖劳累、便秘、腰背痛、腰腿痛、脱肛、痔疮等。运化水湿、固化脾土。

火毒(热毒),指火热病邪郁结成毒。在各科病症中,尤以外科的一些疮疡肿毒(包括化脓性炎症)的形成和发展,往往与火毒有关。如疔疮,丹毒,热疖,毛囊炎,多发性疖肿等。还有一些皮肤病如玫瑰糠疹,牛皮癣的成因也与内有火毒或燥热有关。另外,火毒也指烫火伤感染。

湿毒,是中医名词,是指湿气郁积日久成毒而言。湿毒积于肠而下注,可致"湿毒便血",症见粪便有血水,或便血而色紫暗不鲜,但腹不痛;若湿毒下注,郁于肌肤,则小腿部易生疮痈,称为"湿毒流注",症见疮形平塌,根脚漫肿,包青或紫黑,溃破后脓水浸渍蔓延,久不收口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