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前,你最好知道的一些事

找工作,始终是毕业前的热门话题。应届生的薪酬大概是多少?哪些单位薪酬高?如何选择职位?相信许多学生正为此头疼。下面通过对劳动力市场的一些数据分析,看看能否梳理出一些思路。

一、应届生的合理薪资是多少?

2020届毕业生人数达到874万,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据统计,应届生平均期望薪资6930元/月,平均薪资实为5290元/月。

日前,中国薪酬网发布了《2020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此次排名按照 工资水平、就业率、人才成长率、薪酬增长率四个要素,排出了TOP100,通过榜单可以直观地看出,高校毕业生薪资与高校所在地有明显相关性,榜单“大片江山”被北京、上海的高校所占据。

应届生找工作容易遇到的坑(给应届生们找工作前)(1)

应届生找工作容易遇到的坑(给应届生们找工作前)(2)

应届生找工作容易遇到的坑(给应届生们找工作前)(3)

榜单的数字挺漂亮的,然而大部分学生不在榜单的学校上。

在去年对2019年高校毕业生的一次调研中,有数据显示2019届毕业生期待的平均理想月薪是9154元。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7月9日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20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告诉我们一个扎心的事实: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

因为就业城市的不同,大家的薪资水平差异很大。很多高校毕业生都选择本地就业,这会大大受到当地薪资水平的影响。在榜单中,一线城市的院校领跑全国。top50高校中,位于北京的大学共22所,位于上海的有11所,占据了半壁江山。而榜单上位于一线城市的大学们,毕业生平均薪资都在8000上下,然而还有许多不在榜单上的学校学子们。

本市65所高等院、职校中仅12所高于平均值。其中偏理工科的高校占了5所,侧面说明现在理工科学生相对“吃香”。同时,前8位都是“211”或“985”重点高校,前12位只有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不是重点高校。这说明理工、财经、政法类学生就业形势相对较好。虽然实际薪资一般要高于缴费基数,但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对于本科生而言,月薪一般高于6000元,并根据学校不同还有调整;对于大专、高职生而言,月薪4000元以上都是合理的。

二、选择行业,就是选择起薪。

后疫情时代,不少传统线下业态受到的冲击较大,旅游、广告/传媒、金融等行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下降明显。但是与此同时,新基建、医疗健康、在线教育、直播带货等领域发展迅猛,相关行业应届生的机会增多。

其中,就业绿牌专业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等本科专业毕业生薪资较高,老牌热门专业金融毕业生薪资依然表现稳定。不管你是否承认,虽然越来越多高薪行业已经不再看重专业,但是专业仍然潜移默化的影响部分毕业生进行求职决策。而高校专业的设置除了自身水平过硬以外,是否符合国家发展前景,也成为影响着学校整体薪资指数的重要因素。

上海市统计年鉴显示,不同行业的薪资差异是非常大的。据最新一期年鉴统计显示,薪资最高的行业大类①是金融业,平均年薪超过18万;最低的行业大类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平均年薪不到3万。两者相差超过15万之巨!行业差距如此巨大,同一类职业在不同行业间的薪资也必然不同。

相对而言,薪资较高的行业有两个特征:一是行业垄断。如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业等;二是技术高新。如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因此,劳动者想要挑战高薪职业,建议先了解所学专业对口哪些行业,这些行业薪资情况如何后再结合自身情况决定。

从行业发展情况看,由于上海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期。制造业虽然每年招聘的应届生排名第二(第一位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主要是人才派遣企业),但近年从业人数出现下滑,正从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而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却因“四个中心”的建设有所发展。特别是其中的银行业、软件业,高校毕业生吸纳人数在131个行业小类中排名升至第5、第6位。分别占总量的4.0%和3.9%。就业机会不少。

三、选择单位,国有,民营,还是外企?

统计年鉴显示,国有和外企的平均年薪相差无几,民营的年薪要低一半。从稳定性看,民营的流动率最高,外企次之,国有企业最稳定。从公共招聘网招聘信息提供的平均招聘月薪看,近年民营已有赶超外企的趋势,国有最低。其实,选择何种企业,关键不是看企业性质,而是看个人需求。想求个人发展的,可以考虑外企,制度流程较为规范;但也可以考虑民营,流动率高意味着挑战机遇和晋升机会多,即使企业发展不好,也可选择跳槽或创业。想求稳定的,可以选择国企或机关。不过流动率低,也意味着就业机会少,求职需要付出的努力可能更多。追求高薪的,建议关注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和发展速度较快的企业。成绩一般的,建议先进行业,再选企业和职业。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数十年,外企也在实行本土化策略,薪资同样如此。不少行业,如餐饮、电力、文化娱乐等,国有企业的平均薪资已经超过了外企。而许多民企的薪资也在日渐提高,尤其是IT企业,为了抢夺人才,薪资同样不低于外企。因此在择业时万勿迷信外企,迷信企业的“名气”。

四、高薪的背后。

到了就业季,找到高薪职位的同学往往会引来众人羡慕。但高薪职位求职不易。同类职位,要求会随着薪资提高发生变化。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道理很简单。薪资越高,职位越具吸引力,竞争者越多,要求自然也水涨船高。下面,我们通过公共招聘网上同一类职业的3个招聘广告进行比较(参见表2),来分析薪资对职位要求的影响(为便于比较,对招聘要求和工作内容作了整理):

表1:不同薪酬的前台接待招聘信息比较

序号

1

2

3

应聘人数

71

16

0

学历

大专

高中

高中

年龄

18-25

20-30

20-35

月薪

6000-7500

5000-6000

4000-4500

工作内容

1、电话和访客接待;

2、传真、复印、信函报刊等收发和行政文书起草;

3、员工信息管理;

4、办公用品采购、管理等;

5、会晤及行程安排;

6、上级交给的其它工作。

招聘要求

1、熟悉前台工作流程,和办公自动化;

2、热情积极、细致耐心,具一定沟通协调能力;

3、形象气质佳,普通话标准,身高165cm左右的应届毕业生优先;

4、专业对口

1、熟悉前台工作流程,和办公自动化;

2、热情积极、细致耐心,具一定沟通协调能力;

3、形象气质佳,普通话标准。

1、熟悉前台工作流程,和办公自动化;

2、热情积极,具一定沟通协调能力。

前台接待代表企业形象,因此对沟通能力、办公自动化工具运用水平和形象有一定要求。但职位3仅对工作能力提出了要求;职位2对工作能力要求较为具体,形象气质有一定要求;职位1不仅对工作能力,还对形象、气质、专业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差异,其实都源自薪资导致应聘人数的不同。一般职位的应聘人数越多,企业的“额外”要求就越多,求职时需要注重的细节也越多。就以应聘这三个职位为例,职位3只需会使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即可能被录用;职位2面试时会关注气质谈吐,关心过去组织沟通经历;职位3首先看外型和气质,其次是谈吐和性格,最后是专业和经验。因此,高薪往往代表着高要求。职位往往不仅是专业胜任就能获得,还要综合考虑招聘要求,企业文化,行业特点,其它竞聘者情况等因素。

招聘企业除了专业,一般还关注哪些要素?某专业人才网站最近发布了一篇数据报告,对企业招聘应届生的考量因素作了调查。其中性格能力和形象举止列前两位(参见图1)。这说明企业最在意的是学生能否迅速融入工作环境。另外一项院校调查表明(参见图2),名校“出身”能给求职带来一定便利,但未必决定录用。

应届生找工作容易遇到的坑(给应届生们找工作前)(4)

图1

应届生找工作容易遇到的坑(给应届生们找工作前)(5)

图2

五、招聘渠道的获得。

现在很多学生都知道网上求职。但上何哪个网求职,何时上网求职呢?根据笔者经验,应届生最好上专门的应届生招聘网站,同时关注各高校BBS论坛,不要错过重要的校园招聘和宣讲会。另外,积极参加学生会工作,与上两届的师兄师姐搞好关系,也许就能获得实习乃至就业的机会。图3是一份HR招聘渠道调查情况。它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工作最好毕业前一年就开始找,因为1/3的HR倾向实习生留用。实习生职位一般在公司官网或校园论坛里会有发布,偶尔也见于大型人才网站。

应届生找工作容易遇到的坑(给应届生们找工作前)(6)

图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