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看到一篇文章《教你如何应对职业打假》,里面写得有大部分有问题,小部分赞同,下划线里面的是我写得大家看一看做个比较吧,自己心里有数就行,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如何绕过职业打假?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如何绕过职业打假(驳斥教你如何应对职业打假)

如何绕过职业打假

偶尔看到一篇文章《教你如何应对职业打假》,里面写得有大部分有问题,小部分赞同,下划线里面的是我写得。大家看一看做个比较吧,自己心里有数就行。

先了解一下职业打假的定义,职业打假是指以赚钱为目的,利用商品过期或商品漏洞问题故意大量买入,然后通过打假要求商家支付赔偿财物的行为。通过类似的恶意碰瓷,合法钻漏洞,让商家付出不合理的成本,他们获取不合理的收益,破坏了市场。

屁股决定脑袋,上面这篇文章是站在商家的视角写得,那我也站在一个“打假人”的立场上写个反驳。关于职业打假人的定义:职业打假人"(Professional extortioner for fraud fighting)是指一种民事行为人,由于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横行,普通民众无法识别保护自身权益,许多民众通过自身学习相关法律知识,通过法律途径主动打击市场流通的假冒伪劣产品,对市场消费环境起到净化作用。摘自360百科。

另外上面这段文字也是漏洞百出,职业打假以赚钱为目的,难道商家不是以赚钱为目的,以慈善为目的?你商品过期或者有问题还有道理了?通过打假要求卖假货的商家赔偿,是因为我国消法和食品安全法有相关的条款,欺诈消费者三倍赔偿,不符合食品安全法十倍赔偿,我国惩罚性条款的出台,正是出于立法者对市场环境和食品安全深深的担心,希望消费者一旦发现假货或者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食品,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奸商付出一定的代价,下次不敢再售卖假货。什么叫商家付出不合理的成本,你卖东西前难道不学习相关法律吗?不查进货渠道的相关资质吗?如果做不到,出了问题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如果能做到履行进货查验义务,按照相关法律,那赔偿也用不到你出。打假人获取利益就像王海说的:职业打假人与国家的交易是我不领薪水志愿帮你打假,增进全体国民的福利,民事罚款算我的补偿和鼓励,不是皆大欢喜吗?

而下面的八种情形就很容易被职业打假人盯上,卖家一定要多留心检查。

1、大牌低价产品

部分的打假人是通过寻找大品牌低价格的产品,通过“钓鱼式沟通,问卖家类似是否是正品、高仿等问题,待卖家做出肯定的回复后,便用多个账号进行购买。收到货后,便以“假冒品牌为由,申请仅退款。该种订单会存在异常,通常是团队操作,一个账号咨询,一旦得到明确的回复后,可能会有几个或十来个人同时下单。

先明确说明,以上所谓的“打假”,行业内叫做“吃货”,也是为“打假人”所不齿的,做这个的很多都是刚入行的小孩子,并没有好好的学习法律与打假业务知识,做的多了也涉嫌违法犯罪。但是,这个不是你商家卖高仿产品的理由,如果商品正品的权利人出现,起诉卖高仿的商家,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怎么预防这种打假呢?不卖高仿或假冒品牌即可

2、违法广告法虚假宣传、绝对化用词、不正当竞争

标题过于夸大,忽视了法律风险,类似”最佳极品“世界第一世界级”“顶级”等绝对化用词的,以及“吃某某品牌要好其他家都没有我们用的材料多”等类似的都属于不正当竟争。还有“使用3天,瘦30斤吃一顿,5天不饿等明显虚假的。这种只要拍下订单,留下订单号和交易快照,基本可以认定是违法行为。

难得写这个文章的人知道这样的行为是违法的,但更深一步的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商家和厂家敢于“虚假宣传”,欺诈老百姓,在于我们国家目前市场监管领域有法可依,但执法弹性太大,同样是违反“广告法”的,有处罚几十万的,也有只罚款0.3千元的。

3、价格欺诈

宣称原价较高,实际并无证明,或者宣传下单立减100,实际并无优惠。宣传到手价2000,实际收了2001甚至更多的,以及历史最低价是虚假的等情形。

作者又曝光了一个商家常见的违法操作,上面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价格欺诈行为,如果有消费者碰到可以申请退一赔三。

怎么预防这种打假呢?学习消法,不做价格欺诈。实实在在做生意。

4、标识标签:执行标准、生产许可、成分原料、生产日期

执行标准过期、生产许可虚假、成分原料存在非法添加、生产日期修改加贴等,非常广泛。大部分的产品质量问题都存在于产品标签问题中。

例如:食品、药品等标识标签,就很容易被打假人盯住。

对标签来说有两大类问题,一类叫做标签瑕疵,一类是违反现行的《食品安全法》或《药品管理法》的。他上面举的例子:执行标准过期、生产许可虚假、成分原料存在非法添加、生产日期修改加贴等全都是严重的违反《食品安全法》的例子而不是标签瑕疵,如果被市监局查到,是要罚款的,5万起。

怎么避免这种打假呢?学好食品安全法,做好进货查验记录,查验供货者的营业执照(或食品经营许可证)、每个批次的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的同时,还要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

5、新店、新手

初出茅庐的电商新手,没经验,风险防范意识低且不懂平台的相关规则,求功心切,忽视了宣传违法的可能,且基于出单,在客户问及相关问题时,经验不足,容易掉进对方设计好的陷阱中去。为了店铺,又选择忍气吞声,更是助长了打假人的气焰

怎么避免这种打假呢?无论新手老手,合规是长久经营的前提。

6、产品本身属性夸大宣传

产品的本质属性夸张,虽然产品本身会具有一定的功效,但是没有具体的证明,以及具体的数据来源,或者详情页中有贬低同行的表达,都很容易被打假人攻击。

另外,像代购食品、药品等,没有中文标签,没有进口商备案,没有质检报告、清关凭证报关单等,还有直邮现货的因素,也容易被打假人抓住漏洞。

我该说写这个文章的人懂法呢,还是不懂法,你说他不懂法吧,他写得一部分东西有道理,你说他懂法吧,原文中的“像代购食品、药品等,没有中文标签,没有进口商备案,没有质检报告、清关凭证报关单等,还有直邮现货的因素,也容易被打假人抓住漏洞。”以上都是标准的不符合食品安全法的问题食品,你也敢进?就不怕有质量问题,消费者吃出毛病来?市监局查获也会罚款,另外如果出售的无进口商备案,没有质检报告、清关凭证报关单的货品比较多的话,可能涉嫌走私。

怎么避免这种

打假呢?学好食品安全法,做好进货查验记录,无中文的食品,没有质检报告和海关清关单的食品不要进,不要贪图一点利益,出售不合法的食品。

7、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

国家明令禁止的产品或者禁止私自交易的产品,基本该部分产品均可能涉及刑法。比如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精神类药品等。

8、行业内一直存在诟病的产品

该类型产品已经在行业上出现了相关行政处罚书,人民法院已经出了相关的不利判决书,要避免选择这样的产品。

对于职业打假,因为处理太过麻烦,最好还是以预防、规避为主,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理清自己产品的属性,可能出现的问题。

比如:做摩托车、电吹风等需要具备3C认证,也要符合具体的执行标准。做药品食品要符合7718的规定和国家部门的规定要求,证照资质也要齐全。加一句,要对方的该批次商品的质检报告。

终于说出了正确而且合法的话了,注意,以上不是对付“打假人”的方法,而是你做任何生意,合法合规经营的方法。

二、谨记职业打假的特征,判断是不是职业打假人

1)账号异常

目前,通过一些订单检测软件可以有效筛查部分账号ID、电话、地址,看一下是否有职业打假的嫌疑。

2)订单异常

主要是指在一定的销售周期内,某一产品订单量突然异常增多。相对于之前比较平稳的订单量,近期几天总会有莫名的订单的时候,就要注意了。要检查产品问题页面宣传问题了。甚至考虑快递召回已发出的快递。以及时止损。

3)金额异常

金额异常的时候,也会伴随着订单异常的发生。客单价突然暴增,交易金额飞升,大金额的订单,高数量的订单都要及时警觉,判断是否有危险。

4)地址异常

大部分订单地址都是具体姓名和具体收件地址,而异常订单的收件地址,往往会填写模糊的地址,例如:在某某小区附近等,这时候就要积极查询该账号ID是否存在嫌疑,及时排除异常客户订单。

5)借助工具查询

现在有很多付费的软件 ,可以筛选出异常订单的账号并进行标记。

三、完善自身宣传,渠道及产品本身

真金不怕火炼,要想彻底的摆脱职业打假人的攻击,只有把产品的属性、渠道等等了解清楚,做到合规合法,同时在产品宣传页面做到守法护法,敬畏法律。广告法、价格法、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多熟悉熟悉。只有自身硬,才不怕被投诉被打假。

太对了,除了以上的广告法、价格法、不正当竞争法,再加上食品安全法,消费保护法,产品质量法,请商家务必合法合规经营。

如果不小心被职业打假人投诉了,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确认问题,投诉点

遇到有职业打假盯上你的产品了,那么你首先要明白

你卖什么产品?

产品存在什么问题?

对方提出了哪些质疑?

对方买了多少钱的?

现在什么要求?

到什么阶段了

确认述几点。再进行下一步分析利弊,决定取舍。

二、确认对方是什么类型的职业打假目的是什么

在确定产品问题、金额所处阶段后,要明确对方的目的和诉求,以及是什么类型的打假人。

就现在常见的来讲,百分之90的都是为了赔偿。那首先要看对方买了多少钱的?是三倍赔偿还是十倍赔偿?赔偿金额是多少,我们产品问题是不是硬伤。分析完后,再着重倾向是谈和解还是死磕。

三倍还是十倍不是“打假人”定的,是法定的,目前国家法律规定食品药品类不合法是十倍赔偿,其他类商品欺诈消费者是三倍赔偿,产品问题是不是硬伤,都不建议死磕。后面会有解释。

如果问题比较棘手,看看是否可以以最小的成本把这个事情私下处理掉。三五百块的投诉举报,简单谈谈,就当是买个教训,然后第一时间整改,不能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正解

当然,这还要看你店铺所售产品是否有整改改正的可能。如果你店铺现在及将来都会存在这种问题,且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的,那还真的需要死磕下来。一绝其绵延不断!

“如果你店铺现在及将来都会存在这种问题,且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的”,我不知道什么样的违法行为可以一直不整改,是国家的法律定的罚款标准低,还是市监局的执法力度小。真到处罚那一天,就有的哭了。建议还是不要死磕,尽快整改,如果真的是犯以上错误的话,据我了解并应用过的,对付不良商家的手段有,投诉到12315,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信访市监局,到法院起诉商家,投诉到海关,对于假药直接报警等等。

三、分析双方优劣证据凭证

在接到职业打假人的找茬后,要想到该产品存在的问题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是否是不可逆转的问题。比如,生产许可过期,那么就要看生产日期是在其过期前还是过期后。再如,产品执行标准不对,那么要看是否有国标企标行标甚至存在相似等。然后再结合进货凭证质检报告等,能否摆脱我方责任或者减轻我方责任。同时还要想到对方是否存有相关证据,货物状态如何,款项如何,是否有聊天记录,是否尽到告知的义务,聊天记录是否对我们有利等等,以求我方利益最大化。

生产许可过期,产品执行标准不对,这些都可以在被打假人抓住毛病之前解决,那就是做好进货查验,拿出进货凭证质检报告,和上家的三证。

总之,面对职业打假,上上策是能做到店铺无漏洞,其次是以防范预防为主,如果不幸中招,也不要悲观,积极的去处理解决就可以。

最后,强调一下,我是绝不会鼓励商家真的售假,也坚决赞成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维权。但这绝不是职业打假人以此牟利的借口。

我也强调一下,京东自营也有假,正规厂家卖的保健酒也有添加西地那非的,某宝某多上的便宜的茶叶检测出黄曲霉素超标,贵的燕窝检测出亚硝酸盐超标,海参农药残留超标,上面的还是不要洗地了,合规经营吧。打假人之所以能“谋利”正是因为目前市场上大量存在不合法不合规的商品,我们也希望天下无假,老百姓可以吃上放心的食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