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娱乐圈有些浮躁。似乎只要有流量,就能一夜成名。不过,好在有一些人的成名并不靠流量。
特别是演员张译的成功,从不是什么爽文男主式的一飞冲天,他没有什么奇遇,也没有什么逆袭。
他的经历更像他在影视剧中饰演的小人物一样,没有太多的天赋和外在条件,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实现小人物的逆袭。
作者丨小熊猫
今年国庆档电影,最吸引人的恐怕只有《万里归途》了。
上映三天票房就破4亿,豆瓣评分高达7.6,足以说明观众对这部电影的认可程度。
国庆过完,电影《万里归途》的热度并没有降下来。
截至10月11日,电影《万里归途》票房破11亿。
有不少网友说,这一切都离不开张译的功劳。
从五一档到国庆档,张译成为了电影的票房保证。
最近两年,张译成为了影院观众最熟悉的面孔之一。
从《八佰》《金刚川》到《一秒钟》《悬崖之上》,他成为中国第五个突破百亿票房大关的男演员。
有人看完他演的《我和我的祖国》之后说,在那年国庆档的所有电影、50多位参演的知名演员里,他最忘不了的,就是没有露脸的张译,口罩之上的那双眼睛。
这一切,并不意外。
1978年,张译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书香门第。
父母都是老师。他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音乐老师,所以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一个优秀的音乐人。
但这只是父亲的一厢情愿罢了,小时候的张译对音乐压根没有兴趣。
同样,疯玩、看动画片才是当时生活重心,他压根就没用心学习过。
小学五年级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张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那时候,张译报名参加了演讲比赛。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演讲比赛,站在话筒前,他听着自己的声音在剧场里来回飘荡,登时感觉到极为神圣。
从此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想当未来的罗京,“东北罗译”。
此后,每个清晨六点半,张译都会伴随着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新闻和报纸摘要》的开始曲起床,而后再跟着一字一句地朗读,“那时候觉得播音员是世界上最神气的人”。
不久之后,张译成了班里最能说会道的同学,老师都夸他:“吐字清楚,词能达意。”甚至在初二,在一堂语文课上,张译念完课文后,老师笑着对他说:“同学,你将来可以考上北京广播学院。”
1994年,当时张译正在读高二。北京广播学院在哈尔滨举行招生专业课考试,他想去,但心里没底。
同桌鼓励他:“你一定要参加考试!广播界需要你!你就是未来的罗京,不,你就是罗译!”
张译还是鼓足勇气去了,他顺利通过了专业课考试。
但因为他才高二,学校不允许他参加高考,最后他以专业课全国第一,文化课全国倒数第一的优异成绩,落榜了。
但张译并不伤心。
毕竟自己才高二,而且专业课全国第一,这样的成绩,明年肯定没有问题。
以至于第二年,他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只填了一个北京广播学院。
但这一次命运和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虽然他顺利通过了北京广播学院专业课考试,但文化课成绩出来,只差一名。
当时,北京广播学院在东北只招了两名学生。张译和另一位少数民族考生并列第二。但这位少数民族考生获得了特殊加分,张译便从“并列第二”成了“第三”,又落榜了。
落榜之后,居委会给他颁发了一个“待业青年证”,张译的人生开启了灰色时代。
高考之后,张译的广播理想彻底熄火。
当时恰逢哈尔滨话剧团招学员,他听了父亲的建议去报名,招生老师只看了他一眼便拒绝了,理由也很简单:
站没站相,坐没坐相,长得还像只“酸脸猴子”,一看就不是做演员的料。
后来还是在父亲的恳求下,话剧团才“破例”招收了张译。
但在地方话剧团,张译看不到希望。于是他决定折腾一番。
一年后,他来到北京,先去考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但张译的单眼皮、小眼睛、塌鼻梁,这样的长相在中戏老师们看来,有点对不起观众,于是很委婉建议:“你考虑去中文系或者导演系吗?”
之后,他又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结果因为“营养不良”体检都不达标,更别提面试了。
实在无路可走的他,只能他连主考官的面都没见上,就灰头土脸地结束了艺考之旅。
后来,张译听说战友文工团正在招演员,他去试了试,终于成了一名文艺兵。
不过,需要自费,一年4500的学费,各种生活置办也得自己掏钱,但即使这样,张译还是咬牙去了。
毕竟除了这,没有地方收留他了。
1997年,张译穿上军装,正式成为“战友”话剧团一员。
但因为张译并不出众的外表,使他在话剧团大部分时间里的本职工作不是在做场记就是在做群演,不是在做群演就是在跑龙套。
那段时间,他没有钱、更没资源。
为了多赚钱,他开始写剧本。最辛苦的一次,用4个月写了18集剧本,最后资方撤资,一分钱也没拿到。
后来实在走投无路,四处找剧组跑龙套。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到了《乔家大院》剧组,演陈建斌的跟班儿。在剧组,导演胡玫很严肃地告诉他:“你记着,男演员28岁再不出来,就洗洗睡吧。”
他听了,心想完了——那一年,他已经27岁了。
正当张译觉得自己可能没机会的时候,一封信让张译给自己争取到了机会。
2005年,张译得知电视剧《士兵突击》开始选角。因为在部队文工团演过话剧《士兵突击》,张译觉得电视剧自己也能演。
于是鼓足勇气导演康洪雷写了一封3000字的自荐信,里面详细列举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讲明了自己渴望出演许三多的心愿。
或许是因为这封自荐信打动了导演。这封信寄出的当天晚上,剧组就给张译来了电话,告诉他:许三多有人选了,如果他愿意,可以出演班长史今。
尽管不是主角,但张译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但电视剧拍摄时间正好撞上了战友话剧团的演出时间。无奈之下,张译最终他选择向部队递交了转业申请。
这也意味着,他可能有机会扬名立万,但当时大部分人看来,张译很可能是一无是处。以至于部队领导有些生气,质问张译:“部队培养你这么多年,你说走就走了?!”
张译也很难过,毕竟留在部队也混不出什么名堂来,索性就放手闯一闯吧。
在《士兵突击》中,张译扮演的班长史今的戏份并不算多,在第13集就退伍了,张译也没想到自己因为这部剧会被人记住。
不得不说,张译对人物的塑造却是极为成功的,把一个温柔而又刚强的班长演进了所有观众的心里,尤其是转业前的那场哭戏,至今被很多人称为经典。
《士兵突击》史今班长一角走红后,张译也出了名。
有一次,他去菜市场买鸡蛋,结果无意中遇到一位女粉丝。对方激动得大叫,他心里一惊,提着鸡蛋扭头就跑,结果跑得太急,鸡蛋撞在树上,碎了一袋子,蛋液也漏了一地。
成名后的张译,戏路更宽了,演戏也慢慢开窍了。
《士兵突击》之后,张译又继续参演了康洪雷的《我的团长我的团》《生死线》,拍了几部都市爱情剧,又开始和电影导演们合作,从贾樟柯、陈凯歌到张艺谋。
拍《我的团长我的团》时,张译演的是瘸了一条腿的孟烦了。为了效果更真实,张译那段时间都故意瘸腿走路。结果,演完张译的两条腿都变得一粗一细,瘸腿比支撑腿细了1.5公分。
在贾樟柯的《山河故人》里,他演乍富的煤老板张晋生,教恋人开汽车,车子撞在石碑上,心疼,又假装无所谓,抬脚踹了车的保险杠,结果保险杠直接掉下来。这是电影里最好的包袱之一,是张译即兴加的。
拍电影《一秒钟》之前,导演张艺谋告诉张译,先让他减肥。
于是,张译又拿出那种疯狂的劲头来,只用了20天就减重20斤。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是张译饿极了大口吃面。为了表现更真实,他在整整2个月未摄入碳水食物的情况下,强忍胃痛接连吃了14碗面条。
待到工作结束,他又“哇”的一下吐了精光。
和张译合作过几次的殷桃曾评价张译,说他是一个戏疯子。
2018年,拍《红海行动》时,在开机不久的一场战斗中,他的整个脚踝完全断裂。
如果不治,可能会造成残疾。
导演林超贤对他说:“养好伤再说,我们等你。”
可张译觉得自己是男一号,
“男一号一休息,会耽误五六百人的工作。”
于是他写了一个放弃治疗的协议。
“如果腿出了问题,我自己负责。”
也正是这种拼命,这几年让更多人在大荧幕上看到了不同角色的张译。
没有固定的形象限制,我们每一次在银幕上看到不同的张译,多少都有些惊喜。
更拿得的是,长居票房榜上的演员通常也不是流量。
靠着一个个角色,张译已经逐渐开始在电影挑大梁,也默默地成为国内第六位票房百亿演员。
角色性格大不相同,在张译的诠释下总会格外鲜活,好像这些人物并不遥远,都是生活里随处可见的符号。
他的角色,也像他的人生一样,都是一些身边的小人物,但这些小人物的坚韧能让人记住。
成名之后的他,不少流量找上门来,不少综艺也找上门,但张译都拒绝了。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有天赋的,聪明的都是一下子就飞了老远,像我就只能慢慢飞,没办法。”
有人年少成名,有人大器晚成。对于观众来说,有这样一位敬业的男演员是观众 的幸运。
而对于张译本人来说,或许他的经历,更能激励那些认真而努力的人。
参考资料:
[1]、人物:《一个心愿成真,他花了20年》
[2]、最人物:《张译:活到今天,不容易》
[3]、最人物:《张译,挺傻的》
[4]、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张译一哭,我就xing奋》
[5]、慢时光:《<万里归途>破11亿,张译演技再封神:从不上综艺的他,打了多少明星的脸》
[6]、图源:微博、网络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