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分妈妈,有着最接近真实的自我,孩子在她面前也可以做真实的自己,60分妈妈,是孩子的最佳起飞平台-------《曾奇峰的心理课》,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妈妈吃芒果核孩子吃芒果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妈妈吃芒果核孩子吃芒果肉(妈妈只配吃芒果核)

妈妈吃芒果核孩子吃芒果肉

60分妈妈,有着最接近真实的自我,孩子在她面前也可以做真实的自己,60分妈妈,是孩子的最佳起飞平台-------《曾奇峰的心理课》

前两天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个妈妈发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盘切成小方块的芒果,以及三个被啃得干干净净的芒果核,配文是“芒果肉都是孩子的,我只配吃芒果核了”。

妈妈原本是想调侃一下自己现在的地位有些卑微,把最好的都给了孩子,彰显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没想到评论区却翻车了,网友们说这是自我感动的爱而已,买4个芒果不行么?有必要这样伟大么?

我能理解妈妈的做法,因为“妈妈”这个角色好像是刻在基因里一样,从当妈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开始不由自主地“牺牲起来”,好的都留给孩子,慢慢的,在围着孩子转的日复一日中习惯性委屈自己。

网友们说这种爱只是感动了自己而已,对于孩子来说,无限牺牲、自我感动式的母爱并非好事,也不是必须的。

孩子需要母爱,但自我感动式的母爱就大可不必了

母爱是无私伟大的,毋庸置疑,但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体现无私伟大的,比如,家境尚可,不是大富大贵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有实力能买4个芒果的那种。

这样的家境之下,下面这些爱,妈妈其实不用额外提供给孩子:

  • 吃饭的时候,其余人吃的都是刚做出来的香喷喷的新饭,妈妈却端着昨天或者早上的剩饭,热一热吃了。

  • 贵的水果全部留给孩子吃,妈妈要么不吃,要么只能吃便宜的,或者同类型的水果(比如车厘子),孩子吃等级好的,其余人吃等级一般的。

  • 每次都让孩子优先挑选大的、甜的、好吃的,然后妈妈吃孩子挑选剩下的。

  • 给孩子买东西不怕花钱,啥贵买啥,要啥买啥,给自己买东西却抠抠搜搜,能凑活就凑活,比如有的妈妈一两年都不舍得给自己添置新衣服新鞋,并不是买不起,而是觉得这些钱应该花在孩子身上。

    类似的做法还有很多,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资源、财富允许雨露均沾的情况下,妈妈依然无条件地把属于自己的那部分,以爱的名义,让给孩子。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妈妈觉得“母亲”就应该无私奉献,不求回报,这样才配得上“母亲”这个称号。

    在生活条件不富裕的年代,比如60、70年代,这样的奉献是伟大的,也是有回报的,孩子们会感恩,会明白父母吃苦是为了让自己长大以后不用再吃同样的苦,然后努力尽孝。

    但是在如今这个年代,妈妈这样的奉献依然伟大,但却不必要,可能还会给自己和孩子都带来负面的影响:

    1、妈妈容易失去自我价值,变成廉价劳动力

    如今的妈妈越来越难做,既要工作挣钱,又要干家务活,还要教育孩子,一个人硬生生地活成了一个军队,在这样重担之下,妈妈的自我空间不断被挤压,时间长了,都忘了自己原本的模样。

    如果连吃穿用度这些最基本的生活要求,也要不断被打压,属于自我的权利真的就一点一点丧失了。

    有多少妈妈总是随便凑合,还得大度地劝说自己,这个年龄还讲究啥, 娃最重要,好不容易添置了一件贵点的衣服,却心生惭愧,觉得浪费钱。

    更重要的是,妈妈从自己身上抠下来的爱,可能并不会被老公和孩子看到,老公依然会调侃你“咋越来越胖”,孩子充满疑惑的问“妈妈,为什么你不用上班”。

    2、孩子容易变得自私,不懂得理解别人

    虽然幼儿阶段孩子的认知发展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没有办法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理解问题,但是我们依然要帮助孩子发展共情能力,需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包括妈妈。

    比如好吃的,孩子可以吃,妈妈也可以吃,妈妈也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也需要独立的时间干自己的事情。

    如果处处为孩子着想,事事给孩子让路,孩子会觉得自己真的就是世界的中心,大家都得迁就自己的需求。

    假如文章开头那个妈妈的孩子问她:妈妈,你为什么吃芒果核不吃芒果肉?妈妈该如何回答?

    如果妈妈说自己不爱吃芒果(但实际上妈妈明显是爱吃的),这不就违背了自己真实的内心,或许以后为了圆这个善意的谎言,每次都得说不爱吃芒果。

    孩子不会明白大人的话里有话,感动他的也只有芒果的美味而已。

    给孩子60分,给自己40分,爱孩子也爱自己,这样的母爱才有弹性

    让自己活得快乐、轻松,是所有父母能够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因为这样的父母能使孩子敢于远走高飞-----《你不知道的自己》

    在重视家庭教育的今天,妈妈们会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育儿技巧和方法,却忽视了最简单的一条教育法则:那就是活出最真实、最精彩的自己,妈妈先是自己,后是妈妈。

    爱孩子,也要爱自己:

    1、认可自己的劳动价值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全职妈妈的劳动价值是不被认可的,带孩子意味着“在家享福”,不外出工作挣钱就是没有贡献。

    更可怕的是,妈妈自己也这么认为,卑微地承担起所有的家庭责任。

    既然是家庭责任,那就应该人人有责,只要付出了劳动,就是有价值的,妈妈作为劳动者,要先尊重自己,才能获得家人的尊重。

    2、主张自己的权利

    无私的母爱,让家人忽略了那个手里总是干着活的妈妈,也是一个有需求的独立个体。

    妈妈的义务是照顾好一家人,妈妈的权利又在哪里呢?权利是需要自己站出来捍卫的,比如:

  • 每周给自己放一天假,必须要放假!跟姐们出去约个火锅喝个小酒,喝咖啡吃甜点买衣服,把孩子扔给爸爸带(对爸爸带娃这件事,妈妈要求别太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 逢年过节给自己买个礼物,礼物不需要有多贵重,在预算范围之内,尽量满足自己,这是自己对自己的嘉奖

  • 家务活别自己全扛了,分配一些给爸爸和孩子,维护家庭干净整洁,人人有责

  • 累了、病了的时候,会要求家人提供帮助,而不是忍着不说,带病上岗

    3、别放弃对自己的投资

    在《爸爸当家》节目中,一个妈妈说:自己不带孩子的时候,不知道干什么,有点找不到自己的感觉,看到爸爸带孩子玩的不亦乐乎的时候,又怪父子两不理她。

    整天围着孩子转,所有的事情都是为孩子服务,一旦脱离孩子,妈妈就迷茫了。

    可是,总有一天,孩子是要离开的,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需要完成与父母的分离。

    那个时候,妈妈岂不是失业了?

    所以,不论是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自己的投资,这种投资不一定非得是工作挣钱,也可以是看书、画画、锻炼身体等等。

    只要能让自己脱离妈妈这个角色的工作内容,专注于自己,都是投资。

    最后引用著名心理学家曾奇峰老师的一段话,送给所有的妈妈: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呈现的是一个饱满的生命状态,也就是不需要通过对孩子做出很多牺牲来证明自己存在的状态,我们虽然是你的父母,我们也是人,我们需要自己的生活,我们不完全是为了你活着,这种姿态本身就在告诉孩子,你也可以过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