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敌台为国家级保护的明代单体建筑,属蓟镇九门口段长城,坐落在辽宁省绥中县李家堡乡新堡子村新台子屯西北,海拔206米的山顶之上。名称:九门口11号敌台,坐标:东经119° 44′ 、北纬40° 07′ 。(摘编于《长城小站》、《秦皇岛长城》和《绥中长城志》)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1)

第一部分:四面台体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2)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3)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4)

▲从东南角所见11号敌台,左为南面台体,居中设门,门已经毁损;右为东面台体,只存南侧1个箭窗,北面台体坍塌;顶檐为单层砖拔檐,东侧檐下尚存1个石质排水嘴,顶部建筑不存,但灌木粗壮茂盛。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5)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6)

▲东北角所见,左为东面台体,仅存1个箭窗,右为北面台体坍塌毁损严重,仅剩西北角台体。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7)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8)

▲西北角所见,左为北面台体,上半部分坍塌毁损严重;右为西面台体,设有2个箭窗;与之相连接的西面墙体设有1个“暗门”。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9)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10)

▲西南角所见,左为西面台体,设有2个箭窗,窗口残缺不全;右为南面台体;顶部杂草丛生,3棵松树枝繁叶茂;西南角与砖筑墙体相连接,墙体高于西面台体箭窗。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11)

▲南面台体,居中设门,门已经毁损,仅存门槛石;门上面左右各设1个箭窗,箭窗毁损严重,仅存东侧窗台石;台体东西顶角均已坍塌。

第二部分:内室结构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12)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13)

▲内室所见的南门,门洞毁损严重,结构建制不详,门洞西侧设有向西单向登顶梯道,砖筑台阶尚存6级。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14)

▲南门向东设有单向登顶梯道。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15)

▲内室设有1道东西向隔断墙,将内室分为2个车棚拱券室,并且仅在隔断墙的中间处设有1个两伏两券式拱券通道,北侧券室坍塌的砖石堵在通道上。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16)

▲南侧车棚拱券室,左为隔断墙上的拱券通道口,右为毁损的南门,正面为东面台体的南箭窗,窗洞拱券为两伏两券式,窗口毁损。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17)

▲西面台体北箭窗,窗口毁损严重,窗洞保存较好,其拱券也是两伏两券式。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18)

▲在坍塌的西南角裸露台体的内侧,尚存1个窗梁木。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19)

▲内侧车棚拱券室,左为南门口和向西登顶梯道口,右为隔断墙及与南门相对应的拱券通道口,正面为西面台体南箭窗。

第三部分:墙体上的“暗门”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20)

▲在台体西南角与墙体相连接的主墙上,设有1个内外(南北)相通的“拱券暗门”。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21)

▲在暗门南侧的门口较宽大,其拱券为“两伏两券式”。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22)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23)

▲门洞深与主墙厚度相同,但是北面门口设有石质拱券门,仅存2块压柱石。

第三部分:三道墙体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24)

长城的结构包括敌台吗(长城行212九门口11号敌台)(25)

▲这是从北面所见的九门口11号敌台,是属于3条长城墙体交汇结点上的敌台,其东南向与10号敌台相连接;西南墙体建有“暗门”延伸至属于套城的北墙;西北又向东北折转的墙体与庙山口段的长城相连接。

从整体来看九门口11号敌台是方柱梯形空心敌台,整体现存较差,起券均为两伏两券式,但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建在海拔206米的山顶之上,3道长城墙体交汇结点上的敌台,基础为6层条石砌筑,其上为青砖包砌至台顶,内室为“两拱券一通道”建制,平面呈“工”字形,四周台体只设1个门,尚存较为完好的3个箭窗、1个石质排水嘴,顶檐为单层砖拔檐,顶部建筑不存,但是杂草丛生,松树茂盛,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南面台体相连接的墙体上,设有1个内外相通的“暗门”。四面台体:东面台体北侧坍塌,仅存南侧1个箭窗;南面台体设有1门,毁损严重,建制经过不详,仅存门槛石,其门上方左右各设1个箭窗,毁损严重,也仅存东侧窗台石;西面台体设有2个箭窗,保存相对完好;北面台体大部分坍塌,建制不详。内室结构:内室为“二拱券一通道”建制,居中东西向建有1道隔断墙,把内室分为南、北两个车棚拱券室,在隔断墙上仅居中设有1个南北向拱券通道;并且在南门口处,东、西两侧分别各设有1个向上登顶梯道;箭窗和门洞拱券均为“两伏两券”式。顶部建筑:顶檐为“单层砖拔檐”,在东面台体檐下三分之一处尚存1个石质排水嘴,顶部建筑不存。三面墙体:该敌台连接3段墙体,其东侧与海拔184米的10号敌台相连接,墙体为毛石砌筑;西南包砖墙体,并且建有内外相通的一道“暗门”;西北又向东北折转的墙体与庙山口段的长城相连接,墙体为毛石砌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