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拍岸之二十八:圣婴大王红孩儿

圣婴大王红孩儿为什么会喷火(圣婴大王红孩儿)(1)


在《西游记》中,红孩儿捉了唐僧要吃,孙悟空与他争斗,他战不过孙悟空便使出三昧真火,孙悟空奈何不得,请观世音菩萨来方才降服,菩萨收他做个善财童子,唐僧师徒得以西行。

这一回,我们就来拍一下红孩儿的背景来历与故事中的精彩点。

一,红孩儿的真身

(一)圣婴大王。

‘圣’字表明了他的皇帝身份,‘婴’表示是个初生的,未长大的,即不长久,意味着当皇帝之日短,圣婴大王就是说他是个短命皇帝。

明朝最短命的三个皇帝(不超过6年):

建文帝朱允炆(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4年14天;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8月16日-1425年5月29日)264天;

明光宗朱常洛(1620年8月28日―1620年9月26日在位)29天。

最后面的明光宗朱常洛在明世宗朱厚熜之后,我们不用考虑,所以圣婴大王只能是建文帝朱允炆与明仁宗朱高炽。

从孙悟空的身份言,无论是明世宗或者是其他帝王,双方的对立态度以建文帝为最,因为只有建文帝与明成祖有皇帝之争,明世宗便是明成祖这条线的。明仁宗不存在争帝位的战斗。书中写的明白:

【他数年前,闻得人讲:“东土唐僧往西天取经,乃是金蝉长老转生,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块肉,延生长寿,与天地同休。”】

说明红孩儿要吃唐僧,基本上判断他的一个原型是建文帝。

(二)红百万,红十万。

红孩儿变成小孩自己捆绑在树上求救,第一次被孙悟空避过,第二次唐僧上当,当问他来历时,他说道:

“···我祖公公姓,只因广积金银,家私巨万,混名唤做红百万。年老归世已久,家产遗与我父。近来人事奢侈,家私渐废,改名唤做红十万,专一结交四路豪杰,将金银借放,希图利息。···那借金银人,身贫无计,结成凶党,明火执杖,白日杀上我门,将我财帛尽情劫掳,把我父亲杀了,见我母亲有些颜色,拐将去做什么压寨夫人。······”

‘红百万’‘红十万’,搞笑了,杨慎也真是,一定要整透,还弄个‘压寨夫人’出来,简直了。

出身就带财,便是佛教中善财童子的来历,据旧华严经卷四十五入法界品载,善财童子为福城长者之子,于入胎及出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现,故称之为善财。

此外,也是生在帝王之家的象征,天下谁也不能与帝王比财富,与生带来。

“红”字便是指‘朱’,古代‘朱’便是红,朱红不分家的,直接表明了他是明朝姓朱的皇帝。

接着孙悟空考他的亲戚,红孩儿说:“我外公家在山南,姑娘住居岭北。涧头李四,是我姨夫;林内红三,是我族伯。还有堂叔堂兄都住在本庄左右······”从建文帝身上,这些亲戚应该是可考的,不伤大雅,便不一一细说了。

所以,这里我们可以推测出红孩儿的两个身份:善财童子,建文帝。

(三)穷神。

话说孙悟空要寻红海的来历,便打出土地、山神来:“打出一伙穷神来,都披一片,挂一片,裩无裆,裤无口的”,六百里钻头号山的这些土地、山神被红孩儿整的很惨,就差裸了,向孙悟空诉苦:“爷爷呀,只有得一个妖精,把我们头也摩光了,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一个个衣不充身,食不充口,还吃得有多少妖精哩!”

还常常被红孩儿拿去烧火顶门,黑夜与他提铃喝号,小妖儿又讨常例钱。孙悟空乐了,这个妖怪做得水平高呀。土地、山神们请孙悟空做主:“···万望大圣与我等剿除此怪,拯救山上生灵。”

这里说的是建文帝登基不久就开始削藩的事,一个是集权,一个是把财权拿回,“节其都邑之制,减其卫兵,限其疆土”所以土地、山神说:“正是没钱与他,只得捉几个山獐野鹿,早晚间打点群精;若是没物相送,就要来拆庙宇,剥衣裳,搅得我等不得安生!···”

‘拆庙宇’很形象,建文帝与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策划削藩,先后废除五位亲王。孙悟空说土地山神是“汝等乃是阴鬼之仙,有何钱钞?”就是指几个亲王已经被干掉了。

这里,孙悟空变成了明成祖朱棣。

(四)重身法。解尸法。

圣婴大王红孩儿为什么会喷火(圣婴大王红孩儿)(2)


孙悟空识别出红孩儿的意图,想先发难,没想到红孩儿早知觉了,使重身法压了孙悟空,书中道:

【···那怪物却早知觉了,便就使个神通,往四下里吸了四口气,吹在行者背上,便觉重有千斤。行者笑道:“我儿啊,你弄重身法压我老爷哩!”那怪闻言,恐怕大圣伤他,却就解尸,出了元神,跳将起去,伫立在九霄空里,这行者背上越重了。···】

红孩儿的重身法是‘往四下里吸了四口气,吹在行者背上’,是指建文帝发表檄文,讨伐燕王朱棣,调了四方人马北伐朱棣,朱棣开始时势力弱,顿时压力山大呀。

‘解尸法’是指建文帝被朱棣攻陷南京后,下落不明,“恐怕大圣伤他”,便用了个假尸身,真身逃脱,伫立在九霄空里。

(五)亲戚。

当孙悟空知道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罗刹女生的时,就高兴起来,要去认亲,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所以沙和尚早知如此,笑孙悟空:“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还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什么亲耶?”

因为他与红孩儿是心灵相通的,按孙悟空与红孩儿是辈分,与明成祖与建文帝是一样的。

当孙悟空讨要唐僧时,红孩儿道:“你这猴头,忒不通变。那唐僧与你做得师父,也与我做得按酒,你还思量要他哩。莫想,莫想!”

其实是说你当的皇帝,我也当得,借建文帝的口说朱棣的话,也是讽刺说你祖宗抢了我的位子,现在我也可以抢你的,揭了旧疤,所以孙悟空怒,掣金箍棒劈头就打。

心变没亲情,情疏无义让。双方恨不得捉住对方活剥皮、拿来生蘸酱。

(六)八戒抢功。

且说孙悟空与红孩儿大战,经二十合,不分胜败。此时猪八戒出手了:

【···猪八戒在旁边,看得明白:妖精虽不败降,却只是遮拦隔架,全无攻杀之能;行者纵不赢他,棒法精强,来往只在那妖精头上,不离了左右。八戒暗想道:“不好啊,行者溜撒,一时间丢个破绽,哄那妖魔钻进来,一铁棒打倒,就没了我的功劳。”···】

猪八戒真的是为了抢功劳吗?孙悟空明显可以打得红孩儿毫无还手之力,这里表明了猪八戒要保护红孩儿,没办法,朱元璋要保护亲孙子朱允炆,朱允炆当皇帝都是他亲定的,怕孙悟空一棒了结他呀。

后面孙悟空是清楚的,所以回去后说了几句:

【···行者道:“那怪物的手段比我何如?”八戒道:“不济。”“枪法比我何如?”八戒道:“也不济。老猪见他撑持不住,却来助你一钯,不期他不识耍,就败下阵来,没天理,就放火了。”行者道:“正是你不该来。我再与他斗几合,我取巧儿捞他一棒,却不是好?”】

这几句直接表明了八戒的意图,孙悟空也是明白人,就点到不说破。

(七)形比哪吒更富胎。

孙悟空来到枯松涧火云洞,见到了红孩儿,书中描写他:

【 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战裙巧绣盘龙凤,形比哪吒更富胎。双手绰枪威凛冽,祥光护体出门来。哏声响若春雷吼,暴眼明如掣电乖。要识此魔真姓氏,名扬千古唤红孩。】

‘形比哪吒更富胎’,哪吒已经很富了,说明红孩儿更加富有,小孩模样与善财童子一般,如果说哪吒是权贵子弟,那红孩儿便是皇家嫡子。

此外,“一个是混元真大圣,一个是正果善财郎。”也揭示了红孩儿的善财童子身份。

(八)三昧真火。

圣婴大王红孩儿为什么会喷火(圣婴大王红孩儿)(3)


红孩儿的绝招是:用五辆车子按金、木、水、火、土安下,使一杆丈八长的火尖枪。口喷火,鼻迸烟,闸眼火焰齐生。

这火称为‘三昧真火’,五辆车儿合五行,五行生化火煎成。肝木能生心火旺,心火致令脾土平。脾土生金金化水,水能生木彻通灵。生生化化皆因火,火遍长空万物荣。妖邪久悟呼三昧,永镇西方第一名。

这里明指了善财童子的传说,善财来到南方的胜乐国妙峰山上,参访德云比丘,学得“念佛三昧法门”,深刻体会到佛子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常常忆念诸佛的伟大,心念时时与佛同住。

‘三昧’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所以这个是真火,孙悟空是金公,火克金,对付不了。

‘妖邪久悟呼三昧,永镇西方第一名’是指善财通过向很多人请教善知识,听受种种的法门,最后终于到达普贤菩萨的道场,证入无生法界,在西方佛教世界很有名气。

(九)这猴子佯推死

孙悟空被火烧烟燎后,炮燥难禁,跳水内救火。被冷水一逼,弄得火气攻心,三魂出舍,气塞胸堂喉舌冷,昏倒过去。

沙和尚以为孙悟空去了,八戒笑他‘这猴子佯推死’,然后使一个按摩禅法,救活回来。

这里隐射了朱棣的狡猾,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先装病,使惠帝放三子回北平;之后由于属下被朝廷处死,遂装疯。但由于王府长史葛诚叛变,密奏朝廷“燕王装病”。朱棣装疯才被发觉。

所以开始时,红孩儿心里商量:“若要倚势而擒,莫能得近;或者以善迷他,却到得手。但哄得他心迷惑,待我在善内生机,断然拿了。···”

他自己也清楚朱棣不好对付。

(十)红孩儿变观音菩萨。

红孩儿看猪八戒往南去,猜到他去请观世音菩萨,便抢先端坐在壁岩之上,变作一个“假观世音”模样,等候着八戒。

这里用的是善财童子的典故,在《华严经》中有记载,善财在拜谒观世音菩萨,得菩萨指点教化后,亦示现成为菩萨。

书中说‘这才是见象作佛。’便是念佛三昧的意思。

书中假观音说“那火云洞洞主,不是个伤生的,一定是你们冲撞了他也。”是指朱允炆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所近之人多怀理想主义,性情因此与父同样温文尔雅,即长皆与宽大著称。

而这个壁岩之上的观音菩萨有现实原型,来自湖南娄底媚江观音崖,枯松涧也是以它为原型的,后面我们说明。

奇怪的是八戒去请观世音菩萨之事是怎么泄露的?真是红孩儿自己猜到的么?不是,是沙和尚给的信息,心灵感应了,因为他们本是一人。

孙悟空是个明白人,所以他去请时来了一句“好大圣,说话间躲离了沙僧,纵筋斗云,径投南海。”,其中‘躲离’二字妙。沙僧无计可施,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请菩萨的计策就是他出的,与历史上建文帝与明成祖之间的战斗如出一辙。

(十一)五十三拜,善财童子。

圣婴大王红孩儿为什么会喷火(圣婴大王红孩儿)(4)


观世音菩萨收红孩儿,赐名善财童子,这是善财童子的典故,并让他一步一拜,只拜到落伽山,方才收法。

“那妖精早归了正果,五十三参,参拜观音。”

这里,取自与善财童子的典故,简单介绍一下:善财童子。

善财童子,梵名Sudhana kumāra。为《华严经入法界品》中之求道菩萨,曾南行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遇普贤菩萨而成就佛道。大乘佛教用以作为即身成佛之例证,其求法过程,则表示华严入法界之各阶段。

据旧华严经卷四十五入法界品载,善财童子为福城长者之子,于入胎及出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现,故称之为善财。

其后受文殊师利菩萨之教诲,遍游南方诸国。先至可乐国参访功德云比丘,受念佛三昧门。

继之,历访菩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夜天、天女、婆罗门、长者、医师、船师、国王、佛母、王妃、地神、树神等,听受种种法门。

善财共游历了一百一十个城市,参访了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以称为“善财五十三参”。

终至普贤菩萨道场,证入无生法界。普贤菩萨为其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令其发十大愿,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

《华严经》中记载童子在普陀洛迦山拜谒尊上观世音菩萨,得到指点教化后亦示现成为菩萨。

在寺院中,观世音菩萨像的左侧,有时也设置善财童子像,就是取材于他历访名师的过程中参谒观世音菩萨而接受教化一事。

因此,自古以来,善财童子即为佛子求法的典范。

(十二)小结:红孩儿的原型是建文帝朱允炆,善财童子。

二,建文帝生死之谜。

明成祖朱棣攻入南京后,建文帝便下落不明,他的生死成了一个谜。关于他的去向,有两个比较流传广的传说。

(一)媚江观音崖,隐身向佛。

据说,朱允炆逃离京城后,颠沛流离,千方百计逃避追杀,后隐居于湖南娄底湄江的观音崖观音崖一带。诚心向佛,终了一生,著名的藏君洞也因此而得名。朱允炆在湄江隐姓埋名,自称应文和尚,留下了许多对联诗话。如对观音崖风光的描写联“峰如巢风彩,崖似卧龙文。”

(二)三清山,遁入道门。

据说,朱允炆晚年化名詹碧云,隐踪在江西上饶玉山三清山任三清宫住持道士,在三清福地借修建道教宫观为掩护,巧妙修筑了“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的陵墓和其他相关石雕、楹联、三清山石刻260余处,留下了“风流建水翁承赞,樽酒论文千载同”、“方豪上”、“都俞脱生”、“壶市安井”等一系列可供考研的石刻隐逸文化密码。

(三)杨慎见解。

显然,杨慎也是很清楚这两种传说,并把两个传说与其他建文帝见闻全部融入书中,汇于一堂,我们来简单说一下。

1,夸赞,称慕。

书中,红孩儿两次夸赞孙悟空:

【···这精灵夸赞不尽道:“好和尚!我才看着一个白面胖和尚骑了马,真是那唐朝圣僧,却怎么被三个丑和尚护持住了!一个个伸拳敛袖,各执兵器,似乎要与人打的一般。噫!不知是那个有眼力的,想应认得我了,似此模样,莫想得那唐僧的肉吃。”】

【···那精灵见了,在半空中称羡不已道:“好和尚!我才见那白面和尚坐在马上,却怎么又被他三人藏了?这一去见面方知。先把那有眼力的弄倒了,方才捉得唐僧。···】

在长期的流亡过程中,朱允炆一直以晋公子重耳的故事鞭策自己。希望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但后来他慢慢地发现,朱棣管理国家的能力比自己实在要强得多,也就慢慢地打消了这个念头。

多年以后,朱允炆触景伤情,咏联一副:“家从京畿而来,回首五岳峨眉,此等山川甲天下;帝似尧舜以后,伉怀秦皇汉武,如我王孙旷古今。”

这既是对湄江美丽风光的衷心赞美,也是对自己一生坎坷命运的高度概括,更是对无奈现实的宣泄、壮志难酬的遗憾的真实写照。

2,观音崖,莲花池,媚江。

圣婴大王红孩儿为什么会喷火(圣婴大王红孩儿)(5)


(1)峡谷,枯松涧。

湖南省娄底市媚江观音崖,悬崖之下,峡谷之口,一片碧水如镜,云飞崖动,雄奇壮观。

峭壁半腰有观音洞、藏佛洞、罗汉洞、盘蛟洞、藏经洞。

观音崖,有一代皇陵朱允坟墓,佛门古刹洞仙寺等。

崖高壁峭,绝壁在路右边回环成一个幽深的峡谷,这就是我们书中的枯松涧。

(2)莲花池,观音洞。

峭壁脚下,莲花池边现存圆通寺遗址,至今香火不绝,观音洞及莲花涌泉都可谓国内罕见的天下奇观。

观音崖下的莲花涌泉,池水面积1200平方米,最大流量每秒4立方米,终年不断。清沏的泉水分五个泉眼,从地底冒出,翻腾如开水鼎沸,远看似一朵巨型的白牡丹。

泉塘内侧呈多级梯形草坪,坪中怪石四布,似桥、似洞、似穴、似兽,千奇百怪。

春夏两季,山洪从绝壁顶端倾泻而下,形成高300余米,宽数百米的瀑布奇观。

盛夏,池边冷水飕飕;隆冬,池水热气蒸蒸,似一锅开水。

为国内罕见之奇观,堪称天下一绝。

《西游记》中,菩萨造的水景:

【菩萨道:“既然干净,俱各回祠。”遂把净瓶扳倒,唿喇喇倾出水来,就如雷响。真个是:

漫过山头,冲开石壁。漫过山头如海势,冲开石壁似汪洋。黑雾涨天全水气,沧波影日幌寒光。遍崖冲玉浪,满海长金莲。菩萨大展降魔法,袖中取出定身禅。化做落伽仙景界,真如南海一般般。秀蒲挺出昙花嫩,香草舒开贝叶鲜。紫竹几竿鹦鹉歇,青松数簇鹧鸪喧。万迭波涛连四野,只闻风吼水漫天。】

便是来自莲花池,而火云洞便是来自观音洞。

3,张道陵,五星。

书中红孩儿说遇张道陵,要帮他推看五星,问询假牛魔王他的生辰八字,借此难倒孙悟空。这个来自三清山的传说。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丫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

明太祖朱元璋特别推崇道教,张道陵天师为全国教主,贵溪龙虎山遂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

三清山距龙虎山近在咫尺,传教、化缘的方士来往频繁,联系也极为密切,三清山的教务活动几乎直接在张天师控制之下进行的,此时山上朝拜之风极兴盛,明朝为三清山道教活动的鼎盛时期。

而建文帝隐居三清山:明冶山詹碧云藏竹之所,得天独厚要见面。

4,观音扭。

圣婴大王红孩儿为什么会喷火(圣婴大王红孩儿)(6)


观世音菩萨将如来佛给的金箍儿变作五个箍儿,套了红孩儿。红孩儿还要逞强,观世音菩萨念了个咒,他便一双手合掌当胸,再也不能开放,至今留了一个观音扭。

这个来自杨慎熟悉的:圆觉洞。

圆觉洞坐落于四川省安岳市东南云居山,此处南北两面山崖为摩崖造像区。

善财童子,南面造像区长一百一十公尺,有龛八十一个;北面造像区长七十五公尺,有龛二十二个,两面共有大小造像一千九百三十一尊。

《华严经入法界品》大众白叙:善财童子受尊上‘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启示发心,南行参访,遇五十三位善知识,在第二十七次参访中得遇尊上‘观世音菩萨摩诃萨’,有此因缘而成为尊上‘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的胁士之一。

善财童子功德像,即位于圆觉洞十一号窟,此像位于“观音窟”右壁。

此造像取半跪姿式,善财童子功德双手合十,抬头仰视上方的尊上‘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眉稍长至颊部,梳单髻,髻前有护冠簪。眉尖微蹙,双目企盼之意甚明。

云居山,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也相当深厚。白居易、苏东坡、佛印等历代文人墨客都曾上此山云游,并留下了许多千古佳句。

古往今来,云居山以其奇秀天成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悠久的佛教禅宗著名道场,而被人们誉为“云岭甲江右,名高四百洲”、“冠世绝境,天上云居”。云居山云蒸霞蔚,势雄貌秀,植被繁茂,气候宜人。山之东怪石多姿,石屋藏仙;山之北群峰叠嶂,瀑奇潭碧。

这样的地方杨慎自然不能放过。

5,龙腾,五龙潭。

(1)藏龙。

三清山的三清宫大殿门前的“清静”方形水池底部有一条石龙,构成“囚龙”之势,囚龙两须,跟朱棣画像有两撇长须相似,囚龙四爪,合乎朱棣排行——老四。

“明冶山詹碧云藏竹之所”,詹碧云就是朱允炆的化名,据说“詹云”是江西方言,与“建文”谐音,“碧”字是“皇”字坐在石头上,“明治山”暗指曾经治理过大明江山,“藏竹”并非藏着书册典籍,“竹”谐音“主”,即皇帝。整座陵园的建筑,处处体现出九五至尊的意思,建筑风格与南京的明太祖皇孝陵十分相似,实际上是暗藏让人瞻仰曾经治理过大明之人的意思。陵园东北侧,一处山岩上刻有“螣冈”二字,螣即蛇,民间又称小龙,不但与朱允炆属相(朱允炆出生于1377年,农历丁巳年)一致,也跟他即位时年仅21岁可谓“小龙”相符。

一座小型石庙宇前石香炉上的款识“弘治丁巳”,暗指朱允炆,因为朱允炆生于“丁巳”年。一处地面岩石被简单刻成鼠身上附一小龙,表达的是报复之意:龙镇压鼠。朱允炆属蛇(小龙),朱棣1360年生人,属鼠。

三清宫前牌坊上的一幅石刻对联,“云路迢遥入门尽鞠躬之敬,天颜咫尺登坛皆俯首之恭”,“天颜”用于指帝王的容颜,而当时三清宫住持詹碧云正好身处咫尺之地。

三清宫大殿石柱楹联,“一统大明祝皇祚于百世千世万世,三元无极存道气于玉清上清太清”,传说是建文帝隐身三清山时所题,口吻符合。

(2)五龙潭。

云居山中有:

五龙潭:泉瀑奔泻、云雾变幻、五股大水飞流而下,跌宕冲击,将花岗岩冲成五个天然的深潭飞瀑。第一潭浑然像仙人休闲沐浴之盆,故称仙女浴盆;第五潭名为火龙涡,潭水清寒逼人,奔腾咆哮,震耳欲聋,潭下数十步,溪水冲击悬崖,形成百花谷景区内最大的瀑布,落差有80多米。

观音镜:五龙潭旁,岩石上有天然圆井,水碧如镜,游人争鉴印面庞,见心地。俗称观音镜。

莲花城:云居山顶,四周群山拥翠,中间一片平地,煞似一朵盛开的莲花,故称“莲花城”。千年古刹真如寺就位于该景区内。

3,龙腾。

杨慎对这些再熟悉不过,干脆融合一起,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分得清?

书中孙悟空请四海龙王来帮忙,还是沙和尚的指点,建文帝是想告诉人们,这里有卧龙,诗曰:四海龙王喜助功,齐天大圣请相从。只因三藏途中难,借水前来灭火红。

只不过对手太强了,便有:原来龙王私雨,只好泼得凡火,妖精的三昧真火,如何泼得?好一似火上浇油,越泼越灼。

4,剃头。

菩萨制服红孩儿后,便帮他剃了头,剃作一个太山压顶,与他留下三个顶搭,挽起三个窝角揪儿。行者在旁笑道:“这妖精大晦气!弄得不男不女,不知象个什么东西!”

“晦气”两个字揭示了红孩儿的建文帝身份,因为这个词是沙和尚的专有名词,沙和尚便是建文帝呀。

“不男不女”是善财童子的形象。

剃头来自传说:

建文四年六月,建文帝得知南京金川门失守,长吁短叹,想自杀以谢国人。少监王钺跪在地上提醒皇上,高皇帝升天之前,留下一个宝匣,并且交代说,如有大难,可以打开。

众人一起赶到奉先殿左侧,打开这个红色宝匣,但见里面有度牒三张,分别写着“应文”、“应能”、“应贤”,里面还有袈裟、僧帽、僧鞋、剃刀,以及银元宝十锭。第一张“应文”度牒写着:“应文从鬼门出,其余人等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时分在神乐观的西房会合。”程济立即为皇上剃去头发,换上袈裟、僧帽、僧鞋。

5,火云洞。

朱元璋组训,后代起名字按五行:金木水火土,每代一个,建文帝这一代是‘火’字部首,‘建文’在江西地方有读音为‘詹云’,取‘云’字,于是有‘火云洞’。

此外,火云是红色的,‘红’就是红孩儿的姓,‘红百万’嘛,便是‘朱’。

三,文人发骚。

1,小子皇帝,短命皇帝。

孙悟空见红孩儿笑他:“那般一个瘦怯怯的黄病孩儿”。

在驮他之前,还把他扯在路旁边试了一试,只好有三斤十来两重,又笑他:

【···“你既是好人家儿女,怎么这等骨头轻?”妖怪道:“我骨格儿小。”行者道:“你今年几岁了?”那怪道:“我七岁了。”行者笑道:“一岁长一斤,也该七斤,你怎么不满四斤重么?”那怪道:“我小时失乳。”···】

杨慎又在骂人了,笑小子皇帝,养不大,短命皇帝,无父母教养。

2,打了一个失惊,那里就积得过来?

在唐僧不听劝,被抓走后,孙悟空有点心灰意冷,与八戒两人要散伙,沙僧一听:

【···沙僧闻言,打了一个失惊,浑身麻木道:“师兄,你都说的是那里话。我等因为前生有罪,感蒙观世音菩萨劝化,与我们摩顶受戒,改换法名,皈依佛果,情愿保护唐僧上西方拜佛求经,将功折罪。今日到此,一旦俱休,说出这等各寻头路的话来,可不违了菩萨的善果,坏了自己的德行,惹人耻笑,说我们有始无终也!”···】

为什么沙僧“打了一个失惊,浑身麻木”,因为他真心皈依向佛,有感大家罪孽深重,需要将功折罪的认知。

红孩儿的想法也印证了此话:“我父王平日吃人为生,今活彀有一千余岁,怎么如今又吃起斋来了?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此言有假,可疑,可疑!”

吃了一千多年人了,那是斋戒几日能赎罪的,就是说明朝皇帝都是有罪的,杨慎真是一个都不放过,太解恨了。

八戒还来了一句:“泼怪物,十分无礼!若论你百计千方,骗了我吃,管教你一个个遭肿头天瘟!”

暗指连你祖宗都要吃,一窝子都得天瘟。

3,六个小妖。

红孩儿手下有六健将,即有六个小妖,是他知己的精灵,一个叫做云里雾,一个叫做雾里云,一个叫做急如火,一个叫做快如风,一个叫做兴烘掀,一个叫做掀烘兴。

这个该是指朱允炆的三位儒家师傅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是朱允炆的心腹,不再详说。

4,一向不干那样事了。

观世音菩萨与孙悟空调侃了一件趣事:

【···“悟空,我这瓶中甘露水浆,比那龙王的私雨不同,能灭那妖精的三昧火。待要与你拿了去,你却拿不动;待要着善财龙女与你同去,你却又不是好心,专一只会骗人。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你须是留些什么东西作当。”行者道:“可怜!菩萨这等多心,我弟子自秉沙门,一向不干那样事了。•••”···】

这里暗讽孙悟空原来专干那种事,实际中确实是这样,明世宗早期沉迷于宫中趣事,后来发生“壬寅宫变”后,方收敛。话音未落,看菩萨干的好事:

【···那菩萨吩咐概众诸天各守仙境,着善财龙女闭了洞门,他却纵祥云,躲离普陀岩,到那边叫:“惠岸何在?”惠岸乃托塔李天王第二个太子,俗名木叉是也,乃菩萨亲传授的徒弟,不离左右,称为护法惠岸行者,即对菩萨合掌伺候。···】

“躲离普陀岩”用得巧妙呀,木吒的另外一个名‘惠岸’,是《西游记》中第一次出现,他便是武则天的面首之一,所以有‘乃菩萨亲传授的徒弟,不离左右’,这也是菩萨叫善财龙女闭了洞门的原因。

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呀,妙。

所以当红孩儿坐上假的莲台时,孙悟空说道:行者道:“说甚,说甚?莲台送了人了!那妖精坐放臀下,终不得你还要哩?”暗讽武则天,乱搞。

圣婴大王红孩儿为什么会喷火(圣婴大王红孩儿)(7)


5,皇帝之苦。

在开篇时,离开乌鸡国辞请时,孙悟空说了一段话:

【行者笑道:“不瞒列位说,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只是我们做惯了和尚,是这般懒散。若做了皇帝,就要留头长发,黄昏不睡,五鼓不眠,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灾荒,忧愁无奈。我们怎么弄得惯?你还做你的皇帝,我还做我的和尚,修功行去也。”】

这个是一语双关,一个是说皇帝不好做,第二个是指明世宗的朝纲懒散。

6,恶乌龟。

观世音菩萨座下的那只乌龟被作者叫做:兴风作浪恶乌龟。

而且那龟驮着净瓶,爬上崖边,对菩萨点头二十四点,权为二十四拜。

行者见了,暗笑道:“原来是看瓶的,想是不见瓶,就问他要。”还说“原来是个养家看瓶的夯货!”

这个二十四拜的乌龟值得大家去解一下了。

7,你还做梦哩。

当孙悟空与观世音菩萨收服红孩儿,回去见沙僧时,书中道:

【···沙僧迎着道:“哥哥,你怎么去请菩萨,此时才来!焦杀我也!”行者道:“你还做梦哩,老孙已请了菩萨,降了妖怪。”···】

这个就是指:在长期的流亡过程中,朱允炆一直希望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但后来他慢慢地发现,朱棣能力比自己实在要强得多,复位无望,理想成幻想,白日做梦罢了。

有联为证:“有梦难圆,尘世着魔迷木性;无风易醒,洞泉悟道静凡心。”

8,不消谢他。

当唐僧得知是观世音菩萨来降服了妖怪时,便往南拜谢,孙悟空说话了:

“不消谢他,转是我们与他作福,收了一个童子。”

孙悟空把真相说出,善财童子乃观世音菩萨手下的得力助手之一,敛财的,是实现他的政治野心与满足个人欲望的必备条件。

也暗指观世音菩萨借传经之名,行二心之事。

四,建文帝朱允炆,善财童子。

(一)大乘佛法与理想仁政的结合。

把建文帝与善财童子融合在一起,实在是巧妙。

两人还是有相似之处,便是:大乘佛法与理想仁政。

善财童子生来聪明活泼,善解人意,深得长者的欢心,长者对他疼爱有加,但唯有一事令长者担忧,就是善财并不喜欢听关于“发财”的事。他一心想做一位追求真理的人,采集种种善法的财宝,来供养所有爱好真理的人们。他在求学时期,常去聆听哲学家演讲,他到福城东庄严幢娑罗林中的大塔庙处,参访文殊菩萨时,使他发现了人生的真义。于是,他发愿行菩萨道,直至最后成佛。

建文帝,年轻,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腼腆,且又毫无国政经验;且不说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们,他也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甚至也没有那种能力。这位年轻皇帝的温顺性格和儒家教育,因此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他在政府的言论和行事上努力实行一些较大的变革,企图实现自己的想法,虽然有些不切实际。

可以说善财童子行大乘佛法,建文帝行理想仁政,两者都是一致的愿想,都是希望得到一个大同美好的世界。

(二)同是天涯沦落人。

有人或许会想到,杨慎为什么给了建文帝这么多笔墨,这么多表演的机会?

原因就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建文帝的长期流亡与杨慎的长年流放异曲同工,杨慎或许比建文帝活得好的多,所以他能理解建文帝的悲凉。

建文帝有文才,曾说“流落江湖数十载”,流亡中经常诗性大发而赋诗,最著名的一首:

流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从这些诗中,不难体味到一位流亡皇帝的心灵呼声。杨慎自己也在流放的几十年中感悟人生,同病相怜,以他言己,弦断有谁听?

传说建文帝回归,皇帝把建文帝迎入宫中西内养老,宫中人都叫他“老佛”。寿终正寝后,葬于西山,不封不树。因为很难给他一个名分,所以成为一座无名墓。

圣婴大王红孩儿为什么会喷火(圣婴大王红孩儿)(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