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秀美枫泾镇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1)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2)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3)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4)

枫泾古镇是隶属于上海市金山区,位于上海市西南,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

枫泾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亦为新沪上八景之一,历史上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距今有近700年历史。

枫泾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枫泾地处上海西南。历史上,她因地处吴越交汇之处,素有吴越名镇之称;如今,她与沪浙五区县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西南门户”。枫泾为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周围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有52座之多,现存最古的为元代致和桥,据今有近700年历史。镇区规模宏大,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至今仍完好保存的有和平街、生产街、北大街、友好街四处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不包括其他街区保存的古建筑物)。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5)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6)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7)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8)

枫泾镇成市于宋,建镇于元,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

2016年10月14日,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枫泾镇成市于宋,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正式建镇,是一个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明古镇,地跨吴越两界。枫泾镇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集镇,周围水网遍布,区内河道纵横,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镇区多小圩,形似荷叶;境内林木荫翳,庐舍鳞次,清流急湍,且遍植荷花,清雅秀美,故又称"清风泾","枫溪",别号"芙蓉镇",2005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元末明初时与浙江的南浔、王江泾、江苏的盛泽合称为江南四大名镇。

明宣德五年(1430年)起,枫泾镇就南北分治,以镇中界河为界,南属浙江嘉兴,北属江苏松江。

1951年3月,全镇才统属松江县管辖。

1966年10月起,划归上海金山县(现金山区)管辖。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9)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10)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11)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12)

枫泾古镇区建筑多为明、清风格,均具传统江南粉墙黛瓦的特色,房屋以两层砖木结构为主,前后进房之间有厢房和天井,大宅深院有穿堂、仪门及厅堂等,前后楼之间有走道相连,称走马堂楼。屋面多为观音兜和五山屏风墙。庙宇建筑多为宫殿式。古民居建筑群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其中9处已列为上海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 进入三间四柱的“枫泾”石牌楼,沿着包围老镇区的市河和分叉小河,穿进“东栅”石坊,走过一条又一条的青砖石板的沿河老街,跨过一座又一座的石桥,穿行在河街铺之间。过石牌楼进入生产街,沿河一长排逶迤绵延的黑色廊棚,黑色小瓦盖顶,黑色小砖铺地,一盏盏大红的灯笼在廊檐下高高悬挂着,古巷通幽。据说明清时这条街上米行一家挨一家,那时家家门前建有风雨廊棚,到近代多已凋败,如今廊棚是重建的。街上的老房子虽然门面不大,但小弄狭长,庭院深深。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13)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14)

枫泾的河街都是一边人家枕河,一边人家面河;漫步河边,一边是河景,一边是老建筑里开设的茶馆、咖啡吧,还有好多农家乐小饭店。沿河饭店门面不大,里面的空间很大。河对面和平街枕河老屋,东头一座古戏台,建在城隍庙广场上,一面临街,一面临河,如今的古戏台是重建的。戏台对面,一排临河的老房子,游人可挑临窗座位坐下休息,一面品茶,一面临窗观景。

古镇水网遍布,镇区内河道纵横,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座桥,一望十条港"之称。沿河古街绿树成荫,古镇水巷幽静;39座古石桥横跨河上,其中元代建1座,明代建11座,清代建21座。

明代建的瑞虹桥,坐落于虹桥河口,清康熙初在此发生过被称为"中国最早的工人罢工运动"的"虹桥血案",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有该事迹的记载及陈列,并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在圣堂内为此立了案碑。枫泾古时就有“三步一座桥,一望十条巷”之誉,桥是进出小镇的门户和纽带,数量很多,建造得也考究。在枫泾镇上历史最悠久的是南大街旁的致和桥,距今有近700年历史,建于元代,古朴苍劲,两头桥棱下都筑有石级水码头,桥身石缝间长出了绿色的野草和藤蔓,尽显岁月沧桑。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15)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16)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17)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18)

枫泾最有名的当属小巧玲珑、构筑典雅的枫泾三桥,即清风桥、竹行桥和北丰桥,三桥相连,连接着河岸边那些青灰色的房屋。老屋河埠,石桥流水,处处氤氲着古色古香的味道。我们正吃着松脆的状元糕,站在桥梁上欣赏两岸的绿树红花,鼓乐齐鸣中只见穿了古装的新郎背着新娘走上桥来,据说当地居民婚娶,都要经过三桥,保佑夫妻白头偕老。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而在枫泾,通往幽处的却是一条条廊棚。本来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一条逶迤的乌色廊棚遮住了天光,廊棚下面是条铺满青砖的老街,廊檐下挂满了一盏盏大红灯笼,而那廊棚深处传来隐隐约约的笛声,两旁是一家接一家的老字号店铺,恍如走进了另一个时代。廊棚是水乡特有的,枫泾古镇长廊是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数一数二的。长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下雨淋不湿,盛夏不用受日晒之苦,这给游客和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多方便。这里一直是繁荣的商业街,店面林立,人来人往,以前大都是卖生活用品的店铺,今天大都卖旅游纪念品和特色小吃了。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19)

  我们穿过廊棚,走上另一座石桥,从桥上蓦然回首,乌色的廊棚,红红的灯笼,倒映在河水中,更显得如诗如画,在这样的环境中与一座雕梁画栋的古戏台相遇一点也不突兀。

  古戏台在和平街枕河老屋东头,一面贴街,一面临河,不仅视野开阔,而且景色优美。这石基翘角的古戏台是古代专供演出的一种室外舞台,始于唐代中期,当时,戏剧演出场所统称戏场,几经变更,到了元代,中国戏曲达到鼎盛,“戏台”一名才正式出现。枫泾古戏台原来建在城隍庙广场上,每逢演戏,从水路乘船而来的人坐在船上就可看戏。同时,商贩、京剧班、马戏团等云集枫泾,古戏台台上台下都十分热闹。

  现在的古戏台当然是重建的,却也修旧如旧,古韵犹存,当我们走过古戏台时,正赶上演出,唱的是昆曲《牡丹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以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台上是真真假假的生死恋,台下是太平盛世,岁月静好,我们穿梭游走在古巷幽弄,听着桨声欸乃,不知今夕是何年……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20)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21)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22)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23)

枫泾是蜚声中外的金山农民画的发源地。枫泾人民热爱生活,蓝印花布、家具雕刻、灶壁画、花灯、剪纸、绣花、编织等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浓郁的民间文化艺术,孕育了金山农民画。以枫泾农民画家为主的金山农民创作出了乡土气息浓郁、艺术风格独特的金山农民画,在海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镇内的画馆名画家祖居也多,和平街上程十发的祖居已经修复开放。北大街的丁聪漫画陈列馆设在二层中西式建筑内,楼前一棵古银杏,一丛大芭。馆内陈列了丁聪生平和一百多幅漫画,幽默地画画常让人驻足流连。南大街圣堂弄的金山农民画展示中心就在清代状元蔡以台的读书楼内,尽得清雅,一副副画面却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农民画与丁聪的漫画、程十发的国画和顾水如的围棋,这些在国内外都具有相当的影响的"三画一棋",集中于枫泾一镇,是国内罕见的一种地域文化现象。

2005年5月,在金山农民画发源地枫泾中洪村,政府辟地80亩,建设"中国农民画村"。2006年年初,中洪村被评为首批"中国特色村",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6年度中国十大魅力乡村"。枫泾地区已有5万多幅作品远销国外,30多人次在国内外画展中获奖,被誉为"世界艺术珍品"。2005年9月16日,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廊棚一条街的东首,城隍庙桥南堍,生产街124号,是民国期间枫泾东区火政会所在地。这是上海地区仅存得较为完整的一处近代消防机构旧址。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24)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25)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26)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27)

火政会原址建筑是由一幢普通民宅改建而成的。受当时上海租界救火会建筑风格的影响,门面墙被改建成了西洋式。

推开红色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大厅里摆放着的几件旧时救火设备。有20世纪初出现的称作"洋龙"的手压式旋龙,有1937年抗战前的机械"泵浦",还有1950年后一度使用的轮式救火车等。

枫泾镇消防机构,建于民国初年。当时称"龙王堂"(亦叫救火会),取海龙王克火的意思。并在南镇圣堂桥下塘和北镇桃源漾分别设救火处。由镇上商人、富绅捐资购买了水枪、木揿龙、担桶等基本设备。消防人员全为义务,由各商店、作坊选派员工参加。一旦发生失火,邻里鸣锣报警,消防人员到救火会带了器械前往抢救。1923年,枫泾南、北镇成立统一的救火会联合会。总会设在桃源漾,又在北丰桥、北栅、东栅、圣堂桥、永昌桥、陈厅等8个适中位置设立分会。有义务救火人员200多人。同时,消防器材有所改进,进水龙头用帆布橡胶水管直接从河浜里吸水。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28)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29)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30)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31)

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枫泾救火分会又合并成东、南、北、中四个区会。景区的东区火政会就是当时其中一个。期间,又增设了机械"泵浦"和进水管、出水带、长钩、斧头、火炬、铜盔、云梯等旧设备。一直到抗战胜利后,消防设备全面更新,带龙等旧设备被全部淘汰。1952年3月,各区火政会又合并成立为"枫泾救火总会"。直到1959年"救火会"更名为"人民消防队",归由公安部门管理。民间自办的火政会、救火会在枫泾存在了近半个世纪后,成为了历史。

火政会虽为民间所办,但当时管理也相当有序。上有总会会长,下有各区负责人,对消防人员定期训练。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为全镇消防演习日。义务消防队员当天穿着整齐的消防制服,列队携器,"号子"开道,前往大星桥堍或桃源漾、人民广场等处进行救火演习比赛,俗称"演水龙"。镇上商绅民众纷纷前往观看,人山人海,成为枫泾镇一年一度的盛事。

当时枫泾镇上火灾较多,救火人员常有牺牲或受伤。1926年,为纪念历次救火中牺牲的勇士,枫泾救火联合会在总会桃源漾清水桥西建造了座高7米的消防纪念塔,全称"枫泾救火联合会亡故同志纪念塔",下刻铭文表彰义务救火有功人员的事迹。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32)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33)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34)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35)

这是上海郊区至今惟一保存完好的消防历史纪念塔。现列为金山区文物。三百园是一座三进三落的大宅院,后面还有一座具有浓郁江南特色的后花园。原主人陈舜俞,字令举,号白牛居士,是枫泾人,当时在朝廷中位列屯田员外郎,相当于国家农业部副部长,虽官居高位,但他一生两袖清风,廉政正直,因看不惯朝廷中的一些丑恶现象,几次罢官,隐居故里。他平时喜欢吟诗作画,学识渊博,与诗人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交往甚厚,称为莫逆之友,经常在一起喝酒作诗,谈笑人生。死后,司马光还为他写了凭吊诗:"海隅方万里,豪隽几何人,百沐求才尽,三薰得士新,声华四方耸,器业一朝伸,他日苍生望,非徒泽寿春。"意思说天涯海角方圆几百里,能找出几个象他这样有杰出才能、才智出众、正直、贤良的人呢?百里之内才求得这样一个人才,他是经过三起三落才得以声誉四方。他为百姓所做的事,是天下苍生有目共睹的,并没有因为大起大落而荒度一生。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36)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37)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38)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39)

苏东坡也曾"哭祭其殡",到他的棺材前哭着为他写了祭文,后来陆游为这篇祭文作跋道:"东坡前后集祭文凡40首,惟祭贤良陈公辞指最哀。读之使人感叹流涕。"这座三进三落的大宅院记录了陈舜俞丰功业绩与坎坎坷坷的人生,每幢房子都反映了他当官的艰辛历史,因旅游开放我们赋予他新的含义,里面展示了三百多件展品--百灯、百篮、百行等代表物件故称三百园。

陈舜俞(原枫围乡北庙港人)宋庆历六年(1046年)进京赶考,考中乙科进士,任明州的观察推官,浙江的天台从事等职位,在浙江当官只有一年父亲就病故了,他只好带着父亲的棺材回到了枫泾,当时家中条件并不宽裕,只有一间庭院,回到家后,葬了父亲就闭门发奋读书。宋嘉佑四年(1059年)考取制科第一,任职光禄丞,后又提升为秘书省著作任郎等官职;在任职中,他廉洁秉公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经常把家里的钱接济于穷苦老百姓。在过去朝廷中为官,俸禄足可以建三进三落的大宅院,可由于平时的廉洁,竟拿不出银两造房,一直到宋熙宁三年(1070年)提升为屯田员外郎,他才建了第二幢房子,即百篮馆。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40)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41)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42)

当时,宰相就是王安石,他主持变革推行"青苗法",可陈舜俞受封建老思想的影响,竟上书反对,认为此举"有逆朝廷,非王道之举"。故受到朝廷大部分人反对,并被贬为谪监南康军盐酒税官,他心中大为不快,无心做官。任职期间,经常与太傅刘凝文游玩江西庐山,骑着白牛,故称"白牛居士",宋熙宁五年,终究弃官隐居枫泾老家,终日邀友吟诗,牵着白牛往来于白牛荡上,还为枫泾的海慧寺撰写了《海慧院藏经记》,松江《超果天台教院记》及青浦《布金院经藏记》等。由于他的清风亮节,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枫泾的别称叫"白牛村"、"白牛镇",还在镇西为他修了一座桥叫清风桥及清风阁茶楼。

宋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朝廷正值用人之际,皇上即招他入宫为官,并得知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连第三座庭院都无钱建造,就下旨地方官为他修建,还得知他爱好吟诗,就专门为他建造了一座可以吟诗作画的后花园。可好景不长,他做官只做了一年,王安石再次做宰相,他又再次罢官,回来后立书发誓,绝意仕进,永不做官。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并写了大量的诗作,如《都官集》、《应制策论》、《庐山记略》,在后花园我们可以欣赏到他留下来的墨宝。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43)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44)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45)

后花园内,曲径通幽,鸟语花香,是一处吟诗作画的江南园林,园虽不大,只有1亩之内,但它却把一年四季的景色全浓缩在此,东、南、西、北四角分别栽种了四季不同的鲜花野果。东南角是春,栽种了桃花、柳树、铁杆海棠、紫藤枸骨刺等植物,每到春雷打响之后,桃红柳绿,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西南角是夏,栽种了上海市市花白玉兰、杨梅,盛夏时节,如白玉般的白玉兰香气袭人的绽放着,满树红红紫紫的杨梅,使人一看就垂涎欲滴;西北角是秋,红红的枫叶、果实累累的芭蕉代表着收获的季节已到了;东北角是冬,有代表长寿的松柏,和不怕严寒的冬青腊梅,置身于此,真的有点象陶渊明所说,仿佛进入世外桃源,流连忘返了。

园内最高处有一小亭,名留春亭,亭名是根据宋代高僧法号德葵大师所写的一首诗而提名的,"闻谈茅亭著意浓,留连美景一壶中。歌声不放莺声老,酒面常陪花面红,倚迸玉簪穿落日,柳拖金线系东风。时人尽道春归去,疑是桃源路忽通。"陈舜俞由于对朝廷的不满,弃官还乡,立书发誓,永不做官,每日邀友在此园中喝酒对诗,当时的欧阳修、苏东坡、司马光都到此来过。正如诗中所写:在亭子里,面对美景,喝酒对诗,说说笑笑,意境很浓,心情特别舒畅。尽管亭旁没有美妙的歌声陪伴,老去的黄莺也不在鸣叫,只有鲜红的花儿陪着醉红的面孔,但却能用头上的玉簪穿住落日,用金线般的杨柳揽住东风,大家都说春天已去了,但在这里却怀疑到桃花源的路刚刚才通。诗中道出了陈舜俞隐居后的心境和对园子的迷恋,此景、此情,取名留春亭,真的是相得益彰的。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46)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47)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48)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49)

走下假山,又有一亭,名醉眠亭,小亭一面临墙,一面临水,坐在亭中,满园景色尽收眼底。池中荷花香远益清。有一小岛,犹如蓬莱仙岛,岛上有一太湖石,上写"醒魂"。意思是醒悟的意思,把事情看的很透彻。陈舜俞弃官后,每次喝醉就在这间小亭里小睡一会儿,感觉如在仙境,官场上的一些烦恼在这里都烟消云散了,把心中的不快全抛之脑后,留下来只有醒悟后的痛快,故他写道"酒胆长轻六印腰,醉中一枕敌千朝。兴亡藐比荣枯柳,聚散看同旦暮潮。酐法本应尘外有,醒魂徒向水边招。已闻佳士过从约,不似江东返去挠。"意思是说:系在腰中的酒壶一直是喝空的,醉后小睡一会儿醒来就觉得好几个朝代都过去了,成功与失败好比是杨柳发芽与落叶一样。当官与罢官,聚聚散散就好比白天的日出、日落退去的潮水,青苗法不应该在尘世间推行开来,喝醉了忽然醒悟想想一切都是一场空,知道在朝廷中有很多大臣们也赞同"青苗法",我的失败就让他如江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吧。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50)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51)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52)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53)

走出醉眠亭,穿过长廊便来到了当时陈舜俞的书房"一枕堂"了,"醉中一枕敌千朝",当年的陈舜俞在这间书房里写下了很多有名的杰作。堂前一副对联写到:"海隅方万里,豪隽几何人,百沐求才尽,三薰得士新"。这是陈舜俞的好友,著名诗人司马光凭吊陈舜俞时所写的,意思说:"天涯海角方圆万里,能找到几个象他这样有杰出才能、才智出众、正直的人呢?百里挑一的人就是他了,他是经过三翻四复的考验,深受老百姓爱戴的一名贤良。从这副对联可以看出司马光与陈舜俞交往甚密,了解颇深,一片敬佩赞扬之心。

出一枕堂旁边又有一太湖石,上写"聚散"二字,"聚散看同旦暮潮"。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在此拍照做个纪念,它告诫世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官与罢官,聚聚散散是很平常的事情,应该想得开些,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 这就是我向往的枫泾古镇,一个你心中的天堂,一个让你流连忘返的地方!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54)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55)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56)

郭进拴秀美枫泾镇(郭进拴秀美枫泾镇)(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