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诺贝尔文学奖在20世纪60年代曾青睐老舍先生,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老舍先生却以投太平湖自尽的方式与这个世界大奖擦肩而过了。老舍先生的作品给我们的感觉一直是带着现实主义色彩的,就好像《茶馆》、《骆驼祥子》、《月牙儿》这些作品。老舍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特别是《骆驼祥子》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通过祥子悲剧的描写,完成着他的双重文化批判:既有现代理性审视传统文化,又从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立场出发,批判都市现代文化的弊端。这样,祥子的悲剧性的刻画便被纳入了老舍小说整体的文化批判视野。还有《月牙儿》写了两代不得已入了"风尘"的女性悲剧。总体来说老舍的作品都是具有现实主义色彩的,这种写实性作品也是文学的主流形式。

老舍的相关作品和信息(老舍唯一的34)(1)

然而,伟大作家不仅是只擅长一种风格。虽然老舍擅长的是现实主义,老舍也会出乎很多意料的写一些其他风格的作品。好像浪漫主义的、具有讽刺意味的科幻作品。笔者将要提到的这部作品也是老舍所有作品中最特别的一部——《猫城记》。对于老舍的介绍,笔者就一笔带过了,因为老舍的的名气太大了。而这部《猫城记》却要好好普及一下。

老舍与科幻小说《猫城记》

舒庆春,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相关作品和信息(老舍唯一的34)(2)

《猫城记》讲述的内容是一架飞往火星的飞机在碰撞到火星的一刹那机毁人亡,只剩下"我"幸存下来,却被一群长着猫脸的外星人带到了他们的猫城,开始了艰难的外星生活。说《猫城记》是一部"科幻小说"一点没有问题,因为这部作品的主人公乘坐飞船来到火星,遇到当地智慧生命猫人;结尾部分解释,主人公目睹猫人国灭亡后半年,乘法国探险飞船回到地球。从主人公自救脱险,结识猫人朋友,到学习猫人语言,进入猫国都城历险,等等诸多细节,无不符合社会科学逻辑。

老舍的相关作品和信息(老舍唯一的34)(3)

当然笔者介绍这部作品并不仅仅因为它是单纯的科幻小说,也并不是因为现在因为刘慈欣作品而带起来的"科幻小说"热潮,主要还是因为它和清末"谴责小说"有着更多的相似性。在"科幻小说"的外衣之下,其实这部科幻作品更多的像一部"谴责小说"。

所谓"谴责小说"是鲁迅最先提出的概念。鲁迅概括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中国小说史略》,故称之为"谴责小说"。

这种小说广泛揭露和批判·现实,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但批判不彻底,并寄幻想于封建最高统治者。艺术上多用讽刺手法,笔无藏锋,极度夸张,但概括和典型化不够。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等,就是谴责小说的代表作。

《猫城记》与清末"谴责小说"的共性

1, 映射现实,一骂

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大量出现的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的小说,这些小说的出现的唯一目的就是作者看到社会不快而一吐为快。因为是公众作品所以其中很多东西都不能直接点出,只能够用侧面而隐晦的手法进行表述。好比《老残游记》就对当时流行的"太谷学派"有所影射,还有《官场现形记》说的就是一部影射官场的典型作品。谴责小说家们秉持着不吐不快的原则,大尺度地将一些问题写进书中。描摹现实的黑暗来说,谴责小说用了很多的篇幅和笔墨。小说表面上描写的不是中国社会,猫国里的人也不能具体地指定为中国人,但是透过艺术画面,我们却能明显地感觉到老舍是在对猫国的描述中完成了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批判、对中国国民人格的审视和解剖。

老舍的相关作品和信息(老舍唯一的34)(4)

主人公在猫过的游历生活,实际上是揭示了现实。书中有种猫人原先也是种地吃粮的,如今只种迷树,以食迷叶为生。据说这种食物是外国人带入猫国,从此迷叶定为"国食"。猫国人全都吃迷叶上了瘾,吃迷叶之后"虽然精神焕发,但手脚不爱动,于是种地的不种了,作工的不作了,大家闲散起来。" 书中的"迷叶"一眼就能看出来讲的是当时深深残害着中国的"鸦片"。

老舍的相关作品和信息(老舍唯一的34)(5)

猫人热衷于内斗,起哄,对什么事情都是以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来处理。既盲目恨外国人又对外国人怕得要命。最后,"我"亲眼目睹了猫人们在凶残的"矮人"的侵略面前束手待毙,纷纷投降保命,不料换来的是亡国灭种――猫城灭亡了。 猫国的子民面对矮人国的侵略,一昧投降而不抵抗,这就与现实中九一八事变中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一样,任由日本人在东三省胡作非为。《猫城记》的骂人目的十分明显一骂当时腐败不堪的民国政府。

2,批判官僚,二骂

《官场现形记》侧重对官场生态的全面勾画,对各级官吏的出身和他们醉心升迁、徇私舞弊等丑恶行径进行描写,揭示了整个政治体制的腐朽,卖官鬻爵、上下其手成为了官场的常态,官员的贪婪、猥琐的嘴脸一览无余,行贿、纳贿的方法和类型也都随着官员的特点不断变化着。它撕开了官场的遮羞布,将官场的丑恶和无耻赤裸裸地暴露在读者面前,又用辛辣和夸张的喜剧刻画手法来讽刺官员,用催人发笑的场景对各级官吏进行正面直接地蔑视。《老残游记》中刚弼(即刚毅)为齐河知县。他一向以"清廉"自命,自以为"清廉得格登登的",却主观武断,刚愎自用,草菅人命。尤其在到齐河县会审一桩毒死 13口人的命案时,他既不认真研究案情,又不深入查访了解,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测,就认定无辜的魏谦父女是杀人凶手,严刑拷打,刑讯逼供。在他的淫威下,许多无辜的百姓都遭了殃……

刚毅虐民的丑行,非但没受到应得的惩罚,而且也跟毓贤一样,得到腐朽的清王朝的重用,当上了刑部尚书,进了军机处。但他胸无点墨,不学无术,偏偏又好卖弄自己,因而闹出不少笑话。当推荐人才时,他竟说"该人和黄天霸的水平相当";跟属下谈话时,他常把民不聊生的"聊"字念成"邪",把禹称作"王",把皋陶的"皋"字读成"臬",说什么皋陶为"舜王爷驾前刑部尚书臬大人臬陶"。他的拙劣表演,被人们传为笑谈。

老舍的相关作品和信息(老舍唯一的34)(6)

谴责小说描写的官员向读者传递的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揭露官员的丑陋而骂骂官员。《猫城记》同样如此,猫国在遭受外敌入侵时,统治者崇洋媚外,依靠外国人来管理迷林。而外国人认识到必须联合起来不能分裂给猫人带来任何好处。在猫国国土一步一步沦丧的形势下,以猫国的大蝎为代表的官吏们首先想到的是投降。面对敌国的侵略,猫国的大臣们首先是一言不发,因为他们想不出什么的办法来抵御外敌,再就是一个人提出用美色来诱惑敌军而达到求和的目的时,沉寂了好久的会场才打破沉默。这就是"为民做主"的官,他们一听侵略者来了想到的就是"逃跑"。猫城里的官不像谴责小说里得官可以单独拎出来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然而这些官员放在一起就有了群像特征:自私、怯懦等贬义得词语放上去都是可以的。自鸦片战争以来,无论是清政府、北洋政府还是国民党反动派总是依靠外国势力,惧怕外国势力。外国势力时而联合起来瓜分中国,特别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入侵中国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使得国家处于危机的边缘。对于日本侵略者,国民政府大都消极抵抗。老舍二骂的就是那些所谓的国之栋梁的官。

老舍的相关作品和信息(老舍唯一的34)(7)

3,隐隐无奈,三骂

猫人也是有一位想振兴自己民族的英雄。他试图通过自己的牺牲唤醒猫人的觉醒,但猫人太麻木。作品提到当他被杀头示众时,人们却只知道糊里糊涂地围观,看热闹。这里就和鲁迅的《药》有着相同的意味。辛亥革命失败,夏瑜被送上了刑场,没有人会问"这是谁","为什么死"。"我"听到的只是些"脸上的毛很长","只有头,没有身子"等话语。猫人的民族劣根性导致了猫国的灭亡。猫人的精神面貌不正是和那时的国人一样吗?在这里作者借猫人来讽喻国人。他深刻地剖析了国人的国民性。同时作者也进行了深深的思考。将国民的这种劣根性与民族的存亡与振兴联系在一起。作者正是通过这个讽喻希望文本接受者对国人的国民性的思考和认识,从而认识到要使国家独立富强民族振兴,就必须深刻批判国民的劣根性和改造落后的国民性,唤醒麻木的民众。仅仅靠少数人的觉醒是不够的,绝大多数民众的落后的国民性和愚昧麻木的民族精神面貌必须得到彻底的改变。老舍和众多五四时期的作家一样希望以这样方式来告诫那时候的国民,在那个从上到下都"烂掉了"的时代,老舍三骂,就是骂的是国民的劣根性,对民众的无奈。

老舍的相关作品和信息(老舍唯一的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