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挖出的诸葛亮墓(真墓不真假墓不假)(1)

武侯墓即诸葛亮墓,位于汉中市勉县的定军山脚下,因诸葛亮曾获封武乡侯而得名武侯墓。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曹魏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朝廷遵其遗命,归葬于定军山下。

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

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

被挖出的诸葛亮墓(真墓不真假墓不假)(2)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武侯墓的前面是书案梁,后面是笔峰山,左边是土地岭,右边是武冈山,四面环山,可谓真正的风水宝地。头朝西脚朝东,取“永怀西蜀兴复汉室”之意。

在陵墓的偏后方的半山腰上,还有一座号称是真墓的武侯墓,更增添了神秘感。据考证,清嘉庆年间,陕甘总督松筠根据一位风水先生的妄说臆断,附会说平地上的墓是假的,真墓应该在半山腰上,就命勉县的知县在这里填土为坟,垒起了所谓的真墓。从此便有了“真墓不真假墓不假”的说法。

但是对这件事道观的住持,出于对诸葛的尊重,他编撰了武侯祠志将这些事以描绘图画的形式记载下来,一来是为了防止官员问责,二来是详细记载了墓冢旁实际所种树木棵树,就是为了告诉后人这才是真墓。

被挖出的诸葛亮墓(真墓不真假墓不假)(3)

其实所谓的真墓也只是衣冠冢,里面是否有棺木还不得而知,至于诸葛亮的真身到底葬在何处已经随着历史长河的流逝无人知晓。

为何确认其只是衣冠冢而非真实墓地呢,原因有三:

1、诸葛亮失子亡孙,风水学说如果不是胡说八道,那么诸葛亮的遗体,真的没有埋在这个所谓的绝佳风水宝地!

我们假设真的有风水之术,诸葛亮的遗体葬在这里,诸葛家的子孙即使不能高官厚禄,但至少也应该平平安安才对,可是我们看一下诸葛亮的子孙的吉凶遭遇——

诸葛瞻为诸葛亮长子,公元263年,魏将邓艾入蜀,诸葛瞻在绵竹与魏军决战时,壮烈战死。

诸葛尚为诸葛亮之长孙,公元263年,与父诸葛瞻同战死于四川绵竹……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记载:“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但此墓其圆周为60米。墓家为覆斗形,高约6米,明显与史料记载不符。相传墓冢系诸葛后代起封,多少有点欲盖弥彰之意。

被挖出的诸葛亮墓(真墓不真假墓不假)(4)

2、诸葛亮去世的五丈原,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而定军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南,两地直线距离约600里。在三国时代蜀道难于上青天,靠人两条腿走的话距离应在千里之上,诸葛亮的遗体千里运输无法解决长时间的防腐问题。故此,定军山之墓应为衣冠冢。

3、定军山下诸葛亮墓的存在,很显然违背了常理。诸葛亮明知道自己去世后,蜀汉的江山将不保绝对不会在定军山下,冠冕堂皇地建造一个陵墓,等着仇家和盗墓贼来对自己的陵墓泄恨或盗掘。

要知道诸葛亮被神话是明清以后之事,在当时三国和之后一段时期,他只是蜀汉的丞相,在历史上的影响力并没有后世那么高!对那时的盗墓贼根本没有什么威慑力,比之地位高很多的明确地址的皇帝陵墓都被盗掘一空,何况一小国丞相之墓?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历时最久的时期。由于诸侯并起,群雄逐鹿,战乱频繁,这一时期的墓葬形式多种多样,盗墓活动异常猖獗,各种诡异的传说流传于世。

被挖出的诸葛亮墓(真墓不真假墓不假)(5)

疑冢和秘葬,就是这一时期出现最多的丧葬形式。不少名人采取了这种形式,而最著名的就是魏武帝曹操。

曹操为了筹集军费,竟命令手下的军校去盗墓,然后用墓内的冥资去换取粮草,养军备战。面对王陵富冢,接连被盗的事实,当时的帝王将相,巨商富贾,在修建墓地之时,要么修得坚固异常在陵墓中设置可怕的机关,要么多建疑冢秘密下葬。

曹操死后,做了72处疑冢,目的就是让盗墓贼找不到自己的陵墓。后来,东晋十六国时的后赵皇帝石勒、石虎死后设置了疑冢,历史记载有人曾盗掘石氏二陵,结果里面空空如也。

石勒陵在襄国城西南三十里,名高陵,不筑墙,不种树,立堂皇五间,安攒图勒大臣像。又于堂皇东立重陵,虎陵在邺西北角,既葬邺中便即其封城,故未有名。或云寻被掘,凡此二陵皆为伪葬。石勒、虎自别葬于深山。

而石勒母亲王氏死后,因惧怕政敌来盗毁坟冢,也采取了秘葬的方法。

南燕皇帝慕容德死后,其出葬方式为“乃夜为十余棺,分出四门,潜葬山谷”,使后人“竟不知其尸之所在”。

被挖出的诸葛亮墓(真墓不真假墓不假)(6)

关于秘葬,曹操的真正陵墓,还是逃不过高科技,最终还是被发掘了出来。但最神秘的诸葛亮之墓,至今未被人知。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诸葛亮曾经留下遗命,令四名军汉,抬着自己的棺木,一直往南走,抬棺的绳索磨断之地,便是自己的墓地。那四名军汉因为辛苦而偷懒,他们只走了一两天,便草草地将诸葛亮的棺木下葬,他们回去后,因为犯了欺君之罪,而被刘禅斩杀!

这个故事虽不足信,但却透露了几条重要的信息。诸葛亮去世后,按照他的遗嘱“不用墙垣砖石,亦不用一切祭物”,可以推断出,诸葛亮并不会刻意选择什么上佳的墓地,以他拿得起来,放得下,早就已经看穿了生死的睿智,小编姑且推测一下:

他穿着百姓的衣服,遗体被敛进一口薄棺材,棺内绝无奢侈之物,然后在一个漆黑的夜里,被几个心腹的亲兵抬着,随意走到山里,葬埋在一处向阳的山坡之上。几十年后,诸葛亮的薄皮棺材腐朽,一场地震或者大雨后,诸葛亮的遗骨被雨水冲到了大山的泥土之中。几百年后,诸葛亮的遗骨与泥土化为一体,纵然是神仙,也无法再寻到诸葛亮的坟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