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钟光武

太湖石公山介绍(山海间走近黄公山)(1)

黄公山,是我家乡的一座山。

自古以来,黄公山上就有四大景观,即山东面的响铃大沟,山南面的朝阳大洞,山西面的石龙驾车,山北面的万丈悬崖。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而最令此山闻名遐迩的则是秦汉时期在此隐居而后又得道升仙的黄石公了。黄石公(约公元前292一一公元前195年),秦汉时人。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被道家尊奉为神仙。秦朝末年,十八路反王揭杆而起,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起初,黄石公为避其乱,隐居下邳(今江苏睢宁),世人称圯上老人。黄石公桥下丢鞋收张良,授书《太公兵法》以后,便又不知其所踪,针对这一事件,在司马迁的《史记,留侯世家》中有明确记载。其实,此时的黄石公,早已悄然收拾行囊,跋涉千里,北上齐鲁,来到紧邻潍河的一座山上隐居下来。该山虽不高耸入云,却是气势磅礴,气势恢宏。该山虽无沟壑纵横,却也苍松翠柏,气象万千…

一声清丽婉转的鸟鸣,在黄公山上的树林间回荡盘旋,还未曾飘落在黄石公的肩头,便被一阵风儿吹到了更远的地方。风是从潍河边上吹过来的,被风吹过来的还有几朵潍河的浪花。浪花不声不响地洒落在了黄石公的琴弦上,落在了黄石公的道袍上…

山居之岁月,幽静而悠闲。在这座山的一处背风向阳之地,有茅屋三间。在那些微风不燥阳光正好的日子里,白发虬髯仙风道骨的黄石公或者端坐于茅屋前,双目微闭,轻弹古琴,琴声纯净飘逸,古朴典雅,一如涓涓细流,缓缓而行,一如雨打芭蕉,回响悠长。或者垂钓潍河,闲情逸致,蔚藉风尘,鱼儿上钩与否都无关紧,要的是一种心情,要的是一种意境。这里山青水秀,景色宜人。波光与山影相映,松涛与鸟语合鸣。他朝看旭日东升,山水一色,日边帆影。夜望彩云追月,繁星闪烁,漫长银河。星月细语薄云飘动的声音,在黄石公的耳畔和心里是那么的空灵悠扬。

太湖石公山介绍(山海间走近黄公山)(2)

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他的内心深处或许还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苍凉,如镜湖落雪,如孤影寒江,更似春寒倒送时的一缕阳光。 的确,黄石公的心中时刻挂念着百姓的疾苦。他时常会到山脚下的村庄里,访贫问苦,教授给人们耕种的知识和酿酒的技艺。他虽为隐士,但他的内心深处一直忧国忧民,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他把毕生所学写成《素书》和《黄石公三略》留于后人,让人们学有所依,做有所据。他很重视榜样的力量,他更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着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夫为国之道,恃贤为民。…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

黄石公是张良的老师,而张良被后人评为“谋圣”,为帝王之师,刘邦在他的帮助下,从一介亭长渐成一代君王。张良的一生,就是从一位热血青年华丽转身变成一位国家栋梁的最好例证。他算无遗漏,无论是大势还是小方略,都把握的非常精准。张良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智慧,全得益归功于他的恩师黄石公的指点和教诲。所以说,黄石公是被后世的人们严重忽略了的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摩挲素月间,人世俯仰已千年。黄石公在此处得道升仙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山上的最高处建立黄公祠,这座山也遂被称为黄公山。黄公祠内有五间大殿,其上雕梁画栋,碧瓦飞檐。大殿内黄石公的塑像气宇轩昂端坐中间,张良和韩信正襟危坐,分立两边。黄公祠建成以后,历代的名人学士,多到此处凭吊拜谒。宋代大文豪苏轼在年轻的时候就著有《留侯论》,对黄石公圯上授书张良有独道的见解:“其事甚怪,且其意不在书。…彼其能所忍者,然后可以就大事。”苏轼在知密州期间,也曾多次来此山拜谒黄公祠。清代著名教育家,上书房总师傅窦光鼐到此拜祭黄石公以后,在黄公祠内墙壁上亲手题写了乾隆皇帝的劝世歌:“看士农工商,终日忙忙,人生碌碌,竞短争长,阿房宫冷,铜雀台荒,都做了邯郸梦一场。”

太湖石公山介绍(山海间走近黄公山)(3)

黄公祠是何人所建又是建于何时,已无史料可考。但它却早已毁于六十多年前的那场运动之中。听村里的老人讲,黄公祠被毁后,人们从黄石公塑像的底座下,发现了一张写着密密麻麻天书一样文字的桑皮纸。有人拿着它让村里有文化的人辨认,却也无人识得上面写的文字,后来,那张写满文字的桑皮纸被人传来传去,最后不知所踪了。现在每当想起这些,都禁不住让人扼腕叹息。

寻仙不遇赤松子,访道欣逢黄石公。而今,仙人远去,物是人非,独留青山挽盛景。群山苍茫,潍河浩荡,一蓑烟雨任平生。 领袖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欣逢盛世,不负韶华,我们当跃马扬鞭自奋蹄!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钟光武,网名潍水晨钟。山东潍坊峡山区人。在《中国乡村》《当代散文》《今日头条》《潍坊广播电视报》等纸质刊物或'网络媒体发表作品二百余篇。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13853164811、18765312921、18653131587;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