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个是至圣先师孔子在《论语》中给出的对君子和小人进行区分的一个重要标准,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个是至圣先师孔子在《论语》中给出的对君子和小人进行区分的一个重要标准。

我们崇拜君子,期待自己都成为内圣外王的君子。甚至突发奇想,要是这个世界上都是德高望重的君子,那该多好啊!其实,这个世上,有君子,也有小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你不能设想这个世界都是小人,同样也不可能想象这个世界上都是君子。正是有君子的高洁,也有小人的䠎蹉,才构成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

做一个坦荡的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于受其人文教化的中国人心灵世界的丰厚滋养。回想起来,从小父母就教我们,做人就要坦荡荡,不去给人添麻烦,不去干些歪门邪道的事。所以有古君子之风的中国现代人总是襟怀坦荡,总是有什么事情尽量自己解决,能不麻烦别人就最好不去给别人添麻烦,总是正道直行,从不去干那些歪门邪道的事。

我们经常会说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而作为有贤德的君子,他们光明磊落地为人,不忧也不惧,他们对得起自己的所作所为。往往是那些喜欢算计的人,才容易患得患失,总是担心这样担心那样,一副戚容面对世人,自己不痛快也引得别人不痛快,庸人自扰就是这个道理。

怨天尤人不可取、不能为,即是说做人根本,也是告诫后人,万事不要太怨天尤人,掌控情绪,也是掌控人生。我们惯常的事情是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脸色立刻晴转多云,甚至今夜有暴风雪,喜恕哀乐形之于色,把纤毫情绪变化都写在脸上,让人一眼望穿秋水、立即洞悉你的情绪变化和内心律动。所以有句话说得好听,发泄情绪是本能,掌控情绪才是本事。还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即使再坏再糟糕,也不能满脸孤愤地怼天怼地,仿佛世界上的人都欠自己债似的,仿佛别人都是借了自己的米还了自己的糠,太过于怨天尤人,极有可能就是会滋生戾气。

记得孔子还有话说:“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怨气,是最不能要的东西。就算生活困难,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自己的人生乐趣,也不能埋怨别人。俗话说得好,会怪人的怪自己,不会怪人的怪别人。多从自身找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我们才能像学然后知之困、教然后知不足一样,找到自己的真正长处与优势,找准自己的不足与短板,然后想方设法强优势补短板。强优势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特质,我们要做成什么事情,主要的还是要靠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补短板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把劣势变得和优势一样,而是要尽量避免那些个短板成为把自己往下牵引的可恶势力与能量,不让自己起飞的时候还受到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