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健瑾,1945年生于上海,1956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1965年分配到山东省京剧团,1973年调入中国京剧院。曾参加现代京剧电影《奇袭白虎团》的拍摄,扮演崔大嫂。她擅演的剧目有《红灯照》《杨门女将》《杜鹃山》《百花赠剑》《凤凰二乔》《贵妃醉酒》《卖水》《辛安驿》《鬼怨》《平贵别窑》《秋江》《打渔杀家》等。

沈健瑾怎么评价陈巧茹 荀慧生大师偏爱沈健瑾的南方口音(1)

荀慧生传艺沈健瑾(荀先生留存的影、像不多,这张照片尤显珍贵)

荀慧生先生说:“我就喜欢听她的南方口音。”

在中国戏曲学校学习期间,沈健瑾有幸得到了荀慧生先生的真传,那时她只有十三四岁。

她跟荀先生学的第一出戏是《香罗带》,第二出戏是《花田错》。当时荀先生同时带四个学生。等《花田错》学完以后要汇报演出了,史若虚校长来找荀先生,他问:“这四个学生,您看谁来汇报演出?”

荀慧生先生便指着沈健瑾说:“就让这个大眼睛的孩子演吧。”

史校长有点儿担心地说:“她是上海人,有南方口音。”

“我就喜欢听她的南方口音,就让她演。”荀先生十分淡定,话音中透着对这个孩子的信任。

就这样,在国庆十周年中国戏曲学校举办的流派演出中,安排了鲍绮瑜主演的《打青龙》(尚派)、沈健瑾主演的《花田错》(荀派)、谢锐青主演的《珍珠烈火旗》(王派)。

沈健瑾怎么评价陈巧茹 荀慧生大师偏爱沈健瑾的南方口音(2)

《卖水》剧照

沈健瑾怎么评价陈巧茹 荀慧生大师偏爱沈健瑾的南方口音(3)

现代京剧《海鹰》,左一为沈健瑾,左二为方荣翔

《奇袭白虎团》“王团长唱得好,严伟才武得好,崔大嫂跑得好。”

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演出后好评如潮,还有人给编了顺口溜:“王团长唱得好,严伟才武得好,崔大嫂跑得好。”

沈健瑾在谈到自己塑造的这个角色时说:

“崔大娘牺牲以后,老百姓喊:‘崔大嫂!’我就从里面背着柴架,跑圆场出来,看到崔大娘,一惊,自己的婆婆死了,一个快的后蹉步,然后一个大滑跪。这个全靠着自己的基本功,没有基本功出不来这个情绪。”

拍摄《奇袭白虎团》电影时,在拍完“崔大嫂”这场戏后,旁边的摄影师对沈健瑾说:“小沈,你这段好感人,我们都哭了。”

前几年中国戏曲学校的校友聚会,沈健瑾的老同学鲍启兴(山东省戏曲学校副校长)还连连夸她当年扮演的这个角色:“我一直跟所有的学生说,这几下子,你们现在谁也演不出来。”

沈健瑾怎么评价陈巧茹 荀慧生大师偏爱沈健瑾的南方口音(4)

《杨门女将》剧照

“现在年轻人不练功这件事,我觉得很奇怪、很纳闷、很无奈。”

沈健瑾评价自己并不是一个多么完美的演员,只不过是条件好些。同时,中国戏曲学校给她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花旦、刀马、青衣、花衫,什么戏都学、都演,促使她得到了全面发展。刚刚毕业即参加现代戏表演,进而进国家京剧院,又学演样板戏,又排了新编历史戏,博采众长,使自己的戏路子越来越宽。

沈健瑾特别强调练功的重要性。一直到退休前,五十多岁了,她每天都要练功。“所以对现在年轻人不练功这件事,我觉得很奇怪、很纳闷、很无奈。”沈健瑾话音沉重地说,语气间流露出一位老艺术家对部分青年演员的惋惜和担忧。

(本文编辑自《京剧旦行流派名家谈戏说艺·沈健瑾》一书,感谢编著者刘连伦老师及北京教育出版社同人提供资料。)

沈健瑾怎么评价陈巧茹 荀慧生大师偏爱沈健瑾的南方口音(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