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在人群中表现的还算正常,但是当焦点移到他身上的时候,他就出现胆怯、逃避等现象,有些家长从没有重视过,但这有着很深层的含义。

是泯灭在芸芸众生之中,还是成为焦点跳出平庸的怪圈?

只有9岁的中国小姑娘黎子琳,在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精彩演讲,得到了台下听众的肯定。

小姑娘面对“大场面”成为焦点的时候,举止淡定从容,近两分钟的演讲,表达得清晰流利。

孩子胆小不和陌生人说话的原因(孩子遇到人多的时候就)(1)

这样的孩子未来是怎样的?我们不能很肯定地下结论,但是心理学家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有15%取决于技术和知识,85%取决于语言表达。”

能在公开场合表达的孩子,就拥有这个时代最硬核的竞争力。

在班级里,那个总爱举手,总爱回答问题的孩子,学习成绩总是特别好,在各类校园活动中,也是屡屡上台。  

孩子胆小不和陌生人说话的原因(孩子遇到人多的时候就)(2)

这是特别珍贵的机会,敢于表达,是未来步入社会最宝贵的经验与能力。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林晓东,采访过美国顶尖大学的35位教授,几乎所有教授对中国学生的印象都是:“无论怎么鼓励,他们就是不说话。”

为什么有些孩子在家能说会道、口齿伶俐,一到外面就蔫了,站在陌生人面前,迟迟不敢张口呢?

孩子怯场虽然会受性格、遗传影响,但大多数还是与后天的成长环境有关。

孩子胆小不和陌生人说话的原因(孩子遇到人多的时候就)(3)

强迫,让孩子更怯场

知乎上有个网友讲述了一段自己怯场的经历。

小时候,每次见亲戚、朋友的时候,父母总是叮嘱他一定要嘴甜一点,而且一直跟他强调,不活泼的孩子,大家都不喜欢。

一次,和父母参加聚会,一个叔叔听说他会唱歌,要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唱歌。

他不好意思当众唱歌,求助地看向父母。

爸妈却在一边催促:“你在家不是唱得很好吗,唱一首吧。”

他憋红了脸也开不了口,急得眼泪直掉。

爸爸一个巴掌扇过去:“没出息的东西,真给我丢人!”

这段经历成了他的噩梦,导致以后各种聚餐的场合,一到餐桌前他就开始焦虑。

孩子胆小不和陌生人说话的原因(孩子遇到人多的时候就)(4)

很多父母认为,让孩子唱歌跳舞又不是一件什么难事。所以,在孩子胆怯时,我们往往会下意识强迫孩子,直面恐惧。

在强迫下,孩子可能会勉强表达,但是他心里的恐惧仍然没有被克服。等到下一次表现时,恐惧还会占据他的内心,产生更多的不安全感。

所以,我们越急迫,孩子越沉默。

如果孩子对公开表现感到焦虑时,我们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给他足够的安全感,帮助孩子打消顾虑。

鼓励孩子,你准备得已经很充分了,只要正常发挥,一定会表现很出色。不要怕,即便有失误也没关系!

孩子得到父母足够的支持,就会有勇气接触挑战,不会像之前那么紧张和害怕。

让孩子渐渐找到了自我认可,相信自己能够表现出色,这样,他表现的意愿才就会越来越强。

孩子胆小不和陌生人说话的原因(孩子遇到人多的时候就)(5)

害怕出错,让孩子远离表现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有的孩子因为害怕在大家面前出丑,开始不太想表现自己了。

孩子对自己过分关注,总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别人关注,这是一种“自我焦点效应”在作怪。

“焦点效应”心理,就是人们会把自己看作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上高估别人对我们的注意程度。

“焦点效应”会让孩子非常在意别人的目光,不敢更好地表现自己。有时候还会因为过度紧张,发挥失常。

怎么告诉孩子别人其实并不会太注意她的表现呢?

我们可以这样问:

你记不记得,你的同学有什么出丑的事情吗?

你能想起来,一年前,有谁跳舞曾经出过错吗?

孩子在被问懵的同时,也会明白,大家对于别人出丑的事情,从来都只是在当时笑笑,之后就会慢慢淡忘的。

这样,孩子再遇到大型场合时,就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表现得更加淡定了。

我们还要引导孩子放低自我要求的标准,给孩子说说自己做过的糗事,让他们知道“人无完人”,大人也会犯错,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

孩子胆小不和陌生人说话的原因(孩子遇到人多的时候就)(6)

当克服这些困难后,至少你的孩子成为聚焦点后,不会胆怯不会彷徨,如果能更出色的表达自己,就需要针对性的锻炼一下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