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老年书画”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而且还有不少“老年书画”组织、“老年书画”大赛,乃至于“老年书画”报刊。“老年书画”已然成为书画界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

书画对老人什么好处(何为老年书画)(1)

然而,“老年书画”的含义却是模糊的、不确定的,难以界定的。何为“老年书画”?恐怕很难下一个明确的定义。

如果按照年龄划分,人到老年所作的书画就是“老年书画”,恐怕不够科学,齐白石衰年变法,重要作品大都出自七十岁之后,我们能够把齐白石的作品归入“老年书画”之列吗?恐怕不能。林散之先生自云“八十岁之后,我的书法静下来了”,他的不少精品力作也出自高龄之际,如果我们据此把林散之的书法划入“老年书画”之列,恐怕也不妥当。

书画对老人什么好处(何为老年书画)(2)

林散之书法

书画家多高寿之人,刘海粟、谢稚柳、张大千、朱屺瞻等都享高寿,且直到晚年依然笔锋雄健,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因为他们高龄挥书作画而称他们晚年创作的作品为“老年书画”作品。

如果按照风格特征划分,比如“儿童画”充满稚拙童趣,那么“老年书画”莫非就一定“老辣苍劲”?一定是“人书俱老”?恐怕也未必。徐生翁、谢无量的作品充满稚拙趣味,将他们列入“儿童书法”当然是天大的笑话。

书画对老人什么好处(何为老年书画)(3)

徐生翁书法

在全国首届老年书法大展上,我看到不少作品充满青春气息,表现手法酷似“中青展”作品,以致有人怀疑是否出自代笔。我在参观时,现场询问了几位参展的老人,证实那些经过“做旧”、“拼接”的“时尚作品”,确实是他们亲自创作的,只不过受到较多的“流行书风”的影响罢了。

由此说明,按照风格特征来区分,也是不科学的。一种比较符合实际的划分标准,

可能是将“老年书画”等同于“老干部书画”。

书画对老人什么好处(何为老年书画)(4)

网络上所谓的老干部书法

近年来,包括大批领导干部在内的各行各业的干部职工从原岗位退了下来,为了老有所乐,进入各级老年大学学习书画,享受笔墨情趣,把他们的作品叫做“老年书画”,可能恰恰是“老年书画”的出典。

但是,这样称谓也未必确切。众所周知,“老干部书画”是我国书画创作的一个优秀传统,古代的官员大都能够从事业余书画创作,以致在离开“领导岗位”后,大都能够用书画怡情,乃至谋生。

书画对老人什么好处(何为老年书画)(5)

特别是进入民国之后,大批清朝遗老走上了靠卖字画为生的道路。他们的书画,也都是“老干部书画”。比如吴昌硕、赵之谦都是从县处级岗位上退下来,是典型的“老干部书画”。再说得近一点,林散之先生也是在江浦县副县长的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才到江苏画院从事专业创作的。

我们把吴昌硕、赵之谦,乃至林散之和舒同的书法归到“老干部书法”一类,显然也是不妥当的。

书画对老人什么好处(何为老年书画)(6)

吴昌硕书法

我认为,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书画创作活动本身。一方面我们必须明白,“老年书画”作为一个“专业名词”,是不严密的、不科学的,它只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流行词”;另一方面,在离退休之后从事书画学习和创作的老年朋友,大可不必理会“老年书画”这种称谓,只顾埋头学习创作就是了。

书画对老人什么好处(何为老年书画)(7)

齐白石书法

人人都有“老”的时候,只愿人人都能够“人书俱老”,至于是不是“老年书画”,问题并不重要。

文:斯舜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