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审专家:

张宏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感染中心 主任医师

近期,关于目前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主要传播途径的说法众说纷纭,反复提到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等概念。

什么是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空气传播?这三者有什么关系呢?目前情况下如何预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呢?下文将进行解答。

一、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的定义

飞沫是人说话、咳嗽、打喷嚏等行为产生的可以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

传染病病人的飞沫中含有病原体。

未患病的人吸入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可被传染。

流感病毒、SARS-CoV-2等可以通过飞沫传播。

飞沫传播的特点

传播的距离较近,范围大概是以病人为中心半径1米以内。

传播的时间短,较大的飞沫颗粒可在10秒左右落地。

飞沫传播是2019冠状病毒病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未患病者接触粘有病人飞沫的物品,再接触自己的口、眼、鼻后而被感染,即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也是2019冠状病毒病主要传播途径之一。

飞沫传播与空气传播的关系

飞沫传播是空气传播的方式之一。

飞沫传播与气溶胶传播的关系

传染病病人的飞沫中的病毒失去水分后,可形成气溶胶状态。

一部分含有飞沫的病原体形成气溶胶后仍有传染性,导致气溶胶传播。


二、什么是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的特点

气溶胶是一种可悬浮于空气中的微小的液体或固体颗粒。

气溶胶的直径为0.01~100微米。

气溶胶可分为雾、霾、轻雾、微尘和烟雾等。

气溶胶传播的定义

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分泌物、排泄物干燥后,其中病原体形成气溶胶。

未患病的人吸入含有病原体的气溶胶被传染。

白喉杆菌、结核杆菌等可以通过飞沫核传播。

气溶胶传播的特点

气溶胶传播时的颗粒较小,无法用肉眼识别。

相对于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距离更远,可到几米外。

相对于飞沫传播,气溶胶传播时间更久,可能会在1小时以上。

2019冠状病毒病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尚无明确的数据和报道。

气溶胶传播与空气传播的关系

气溶胶传播是空气传播的方式之一。

气溶胶传播与飞沫传播的关系

传染病病人的飞沫中的病原体失去水分后,可形成气溶胶状态。

三、什么是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的定义

空气传播是病原体从病人等传染源体内进入空气中。

未患病的人因吸入含有病原体的空气而被传染。

空气传播是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

空气传播的分类

飞沫传播

气溶胶传播

尘埃传播

病人产生的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分泌物落在地面上。

地面上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分泌物干燥后形成尘埃。

未患病的敌人因吸入含有病原体的尘埃而被传染。

结核杆菌芽孢、炭疽杆菌芽孢等可以通过尘埃传播。

通过气溶胶传播和通过空气传播(空气飞沫气溶胶传播)(1)


四、目前预防感染SARS-CoV-2的方法有哪些?

SARS-CoV-2传播的条件

病人体内一直排出含有病毒的物质,如飞沫、鼻腔分泌物、口腔分泌物等。

未患病的人吸入空气中含有病毒的空气,或接触含有病原体的物品后触摸自己的口、眼、鼻等部位。

吸入或接触了足量的病原体,可以引起病变。

未患病人对病毒免疫能力较差,无法清除病毒,或抑制病毒复制导致患病。

预防SARS-CoV-2感染的方法

避免飞沫传播和可能存在的气溶胶传播

病人的做法:

应隔离,避免靠近他人。

隔离病人区域的空气避免扩散到其他无病人的室内区域。

病人要佩戴口罩,避免传染给他人。

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肘部,或通过按紧口罩的方法包严口鼻,同时背向他人。

未患病人的做法:

应佩戴口罩。

尽量远离病人。

室内场所定期开窗通风,降低室内含有病毒的浓度。

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区域,如商场、超市、地铁、公交车等。

如需与病人近距离接触,如医务人员,需佩戴护目镜、医用N95口罩等防护工具。

避免去口腔门诊等可能产生大量气溶胶的场所。

避免接触传播

病人的做法:

避免接触他人。

使用过的物品应定期消毒。

接触过口、鼻、眼分泌物,吃饭前,排便后都要洗手。

纸巾等废弃物应消毒后密封。

未患病人的做法:

避免触摸病人身体、用过的物品、废弃物。

如无意中摸到病人的身体、用过的物品、废弃物,需要立即洗手,或用含酒精的消毒液消毒。

外出时手避免接触口罩外侧、口、眼、鼻等部位。

回家后立即洗手。

如需与病人近距离接触,如医务人员,需采取穿着隔离衣、戴手套等防护措施。

参考资料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2020.2. http://www.nhc.gov.cn/xcs/zhengcwj/202002/d4b895337e19445f8d728fcaf1e3e13a.shtml

2.傅华.预防医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https://www.toutiao.com/a6791128237599621645/?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tamp=1581214040&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ios&req_id=202002091007200101290321021F9B3E84&group_id=67911282375996216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