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的一天,一个车队开进了西藏的一座寺庙里,寺庙外面却早已排满了等待车队的藏族同胞。这些同胞排成长长的一队,因为人数太多,只好围着寺庙排列,算起来,这支队伍居然有几十里路长。

车队到达寺庙以后,从车上下来一位中年妇女,陪着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姑娘,原来,藏族群众等候的是那位姑娘。

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1)

仁吉公主

那位姑娘刚一下车,排队等候接见的群众就沸腾起来,他们纷纷说着:“公主来了,公主来了。”心里充满无比崇敬的感情。

那么这位姑娘到底是谁?她为何被称为公主?又为何受到如此的尊崇?

1、一个美丽的“误会”

这位备受尊崇的姑娘名叫尧西·班·仁吉旺姆,陪伴她的那位中年妇女名叫李洁,是她的母亲。对这两个名字很多人会比较陌生,但如果提到仁吉旺姆的父亲,那就无人不知了。她的父亲就是藏族的宗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十世班禅。

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2)

提到十世班禅,人们都知道,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他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人民日报》曾经这样评价他:“班禅副委员长的一生,是为维护祖国统一而奋斗不息的一生,是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繁荣而辛勤操劳的一生,是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肝胆相照的一生,是为弘扬佛法、引导信教群众为人民谋福利的一生。”

但是班禅毕竟是一位僧人,他怎么会有妻子和女儿呢?

其实这跟藏传佛教的传统有关,诚然,从一世班禅到九世班禅都没有结婚,当然也不可能有后代。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藏传佛教不允许僧人结婚。藏传佛教属于佛教中的大乘佛教,大乘佛教讲究的是利他,利大众,不像小乘佛教那样有很多清规戒律,所以按照教规,活佛是可以结婚的。

而且有意思的是,李洁还是一位汉族女性,换句话说,仁吉旺姆还是一位汉藏两族的后代。在藏区,汉人和藏人通婚的现象很常见,人们把两个民族结合生下的后代叫“团结族”。仁吉旺姆自然是一位“团结族”。

十世班禅因为是一位为西藏的解放和发展做出伟大贡献的人,所以党对他也是委以重任,他曾经担任第二、五、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3)

1978年,中央组织了一批民主人士到各地考察,实际上是让他们看看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变化。考察团的副团长是董其武。董其武是国民党军和平起义的将领,是我军的开国上将。十世班禅是考察团里最年轻的一位,大概是年龄关系吧,他逐渐跟董将军的警卫员熟络起来。

考察团到各地考察游览,前后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十世班禅向董将军的警卫员说出了自己的一个想法,就是想找个对象结婚成家。警卫员非常热心,一听十世班禅要找对象,一拍胸脯说,这事我包了。

警卫员是个说到做到的人,考察团结束以后,他仍然想着对十世班禅的承诺。找对象这事他其实并不擅长,但是他有办法。一天,他找到董将军的外孙女李洁,对她说:“有一个班禅,是个藏族人,你能不能给他介绍个对象啊,要找个女军人。”

这位警卫员没有多少文化,对班禅的了解比较少,他只知道那个考察团里的人物都很厉害。李洁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当然知道班禅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李洁高中毕业后曾经在董其武的69军当过医务兵,后来又到第四军医大学深造。她虽然没有见过班禅,但是知道班禅是西藏的宗教领袖,而且也知道班禅为西藏的解放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当年19岁的李洁对班禅内心里充满了崇敬之情。

李洁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姑娘,也像那位警卫员一样,是个热心肠,她听警卫员说班禅想找对象,马上答应要替他张罗。但是李洁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要给班禅介绍对象,她起码得了解一下班禅的情况吧,他对警卫员说,我得先见见班禅。

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4)

也不知道警卫员是怎么跟班禅说的,反正班禅在跟李洁见面的时候,是认为跟女方正式见面了。这边李洁虽然知道自己要给班禅做媒人,但是她一个大姑娘家,要见一位男士,总有点不方便,于是李洁就叫来五姨一起去见班禅。一位姑娘带着一位长辈,来跟班禅见面,这就更像是通常说的男女之间的见面了,所以班禅一见李洁,看见她长得白白净净,像朵花似的,而且顾盼神飞,马上就喜欢得不得了,心想,警卫员还真会找啊!

班禅素来光明磊落,谈恋爱也是直来直去,他对李洁说,他什么财产也没有,不能给她富足安逸的生活。

李洁知道班禅误会了,错把她这个“红娘”,当成了“崔莺莺”。但是班禅的坦率一下子就征服了她,她索性将错就错,真的跟班禅谈起了恋爱。

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5)

但是,当李洁把和班禅的婚事告诉家人的时候,却遭到了全家的反对,理由是班禅比李洁大太多,那年班禅已经40岁,而李洁才只有19岁。

但是家人还是没有拗过李洁,1979年,李洁和班禅结婚了。1983年,他们生下了他们唯一的女儿,班禅给女儿取名叫尧西·班·仁吉旺姆,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智慧的圣母”。

仁吉旺姆的小名叫“团团”,这个团团的名字还是邓颖超给起的。邓颖超抱着仁吉旺姆说,这个女娃子脸蛋团团的,就给她取个奶名叫“团团”吧,也象征着汉藏民族的团结和谐。

2、13岁的西藏公主独闯美国

班禅是1980年恢复工作的,他长期担任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位高权重。仁吉旺姆从出生,就没有经历任何政治风雨,她备受父亲的娇宠,平时,班禅政务繁忙,是不允许有人在家里闹出动静的,但是对于小公主仁吉旺姆来说,这个家规是不起作用的,小公主可以随意在家里玩耍走动,如果她要闹一闹,当然也不会受到爸爸的责备和制止。

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6)

不管班禅在忙什么,小仁吉旺姆都可以来到爸爸的身边,有时会坐到爸爸的腿上,甚至会爬到爸爸的身上,搂住爸爸的脖子,爸爸就会一边哄女儿,一边工作,从来也不会呵斥她。

但是这样幸福的时光在1989年1月28日,却成为了过去,班禅因为操劳过度,突发心脏病圆寂了。当时的小仁吉旺姆只有5岁半,年幼小公主还不完全理解死亡的含义,但是她知道爸爸再也不能像从前一样娇她宠她了。

那一年李洁才只有30岁,她只能独自抚养仁吉旺姆。李洁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她决心要让女儿受到最好的教育。

在仁吉旺姆10岁的时候,李洁做了一个神奇的梦,在梦里她见到了佛祖,佛祖告诉她一定要把小仁吉旺姆送到美国去上学,在那里,小仁吉旺姆将会得到最好的发展。李洁记住了这个梦,记住了佛祖的教诲,从那时,她就做出了一定要送女儿去美国读书的决定。

1996年暑假,13岁的小仁吉旺姆读完了小学,李洁决定完成自己的计划,把女儿送到了美国纽约读书。因为仁吉旺姆年龄还小,李洁就让女儿暂时在自己的五姨家里寄居。

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7)

李洁的五姨刚去美国不久,条件并不好,跟仁吉旺姆在国内的条件比起来,就更是差很多。但是仁吉旺姆却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很快她就习惯了在姨奶家的生活。

姨奶把仁吉旺姆送到离她家最近的128中学读书。一提到美国的学校,人们可能会认为一定都比国内的好,其实不然,这所学校的学生除了4名亚裔的学生以外,全都是黑人孩子。这些黑人的后代,生活在条件最差的社区,而这些孩子受的家庭教育也都很差。这些所谓的同学会突然从身后袭击仁吉旺姆,以致仁吉旺姆养成一个习惯,就是走路的时候,会突然回头。

在国内,仁吉旺姆是典型的公主,被爸妈宠爱,还受到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照料。现在的仁吉旺姆突然变了个人似的,身上居然也带上了刀子,因为面对那些坏孩子的袭击,她觉得她决不能逆来顺受,那样的话,她就不配是班禅的女儿。

临出国的时候,妈妈给仁吉旺姆买了一件厚皮甲,一来可以为女儿挡寒保暖,二来为女儿作护身符。但是在128中学的五个月的时间里,那些坏孩子居然在这件皮甲上划了很多口子,所幸没有伤及仁吉旺姆的身体。当然这一切仁吉旺姆是决不会告诉国内的妈妈的,每次跟妈妈通话,她都对妈妈说,一切都好。

但是妈妈还是放心不下,就来到美国看望女儿。到达美国之后,仁吉旺姆还是对自己遭遇的一切守口如瓶。不过细心的妈妈在目送女儿去上学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细节,她看见女儿走着走着居然会突然回头。妈妈猜想女儿在学校里一定会遇到了某种危险。

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8)

在妈妈的追问下,仁吉旺姆终于说出了实话,妈妈心疼地不得了。她没有责备女儿,而是立即在美国找了一位监护人,此人就是斯蒂芬·西格,好莱坞的武打巨星。

在斯蒂芬的帮助下,仁吉旺姆转到了洛杉矶一所私立学校读书。斯蒂芬自己有6个孩子,他把仁吉旺姆当成自己的第7个孩子,而对仁吉旺姆却比亲生儿女还要宠爱。他每到周末都要把仁吉旺姆接到家中,跟他夫妇和孩子们共享家庭温暖。

斯蒂芬笃信藏传佛教,所以他虽然在荧屏上是一位硬汉,实际上却有一副菩萨心肠,他给了仁吉旺姆父亲般的关爱,他一大家人也非常和谐,个个都对仁吉旺姆疼爱有加,斯蒂芬一家真的让仁吉旺姆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说她在斯蒂芬家里享受到“天伦之乐”,一点也不夸张。

更重要的是,斯蒂芬还注重培养仁吉旺姆的独立意识和勇敢的品格。后来仁吉旺姆又去华盛顿大学读书,斯蒂芬还经常驱车去看她。

仁吉旺姆的大学读的是政治系,她认为父亲是一位政治家,作为政治家的女儿,就应该继承父亲的遗志。而且她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政治问题,接触最多的也是政治人物,所以她从小就对政治有浓厚的兴趣。

认定了目标,仁吉旺姆就专心苦读,除了上好课,她还是图书馆的常客,常常读书到深夜。当然仁吉旺姆不是个书呆子,她还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她访问过世界女政治家大会,访问过世界红十字会,她还担任学校学生会主席,担任洛杉矶国际学联主席。

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9)

大学毕业的时候,仁吉旺姆面临两种选择,是选择在美国或者英国继续深造,还是回国读书。最后仁吉旺姆选择了回国到清华大学读博,在清华,她改了专业,读的是金融学博士。

3、一定要为藏民族做点事情

仁吉旺姆选择回国读博,乃是基于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她一直有一个愿望,要为自己家乡,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仁吉旺姆永远忘不了自己的18岁“成人礼”是怎样举行的。2000年,她从美国回国,跟随妈妈来到西藏家乡。她们母女进入藏民家中,发现几乎每个家庭都供奉着她父亲的画像。仁吉旺姆认识到西藏人民对自己的父亲是如此的崇仰和热爱。她受到深深的触动,从此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她一定要为藏民做些什么,才不至于辜负他们对父亲的一片心。

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10)

2002年,仁吉旺姆再度来到家乡,在西藏度过了难忘的45天。这次到西藏,不知怎的,全西藏的百姓都知道西藏公主回家的消息,成千上万的藏民前来看望公主,常常是一个村的百姓一起租车前来。

每一个藏民都带来了哈达,仁吉旺姆给每一位乡亲戴上哈达,她不停地重复这一个动作,以至于把胳臂都累肿了。

一次她和妈妈去一个寺庙,刚到寺庙,发现寺庙外面的藏民已经排起了一条几十里长的队伍,原来藏民是等着来朝拜公主仁吉旺姆的。西藏地广人稀,这么多人到这里来,当然有附近的,但是有一部分是从几十、几百公里以外跋山涉水来到这里的!

仁吉旺姆知道,她自己何德何能,能够得到藏民如此的崇敬,还不是因为父亲生前为藏族人民做出了伟大贡献,才得到藏民如此的爱戴!说白了藏民是把对十世班禅的热爱转移到了仁吉旺姆身上。这让仁吉旺姆感动的同时,更加感受到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从那仁吉旺姆就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为家乡的人民,为藏族群众做点什么,不然,她实在对不起家乡人民对自己的这一腔热诚。

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11)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区发生地震,造成大量藏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天下的藏民都是仁吉旺姆的亲人,亲人有难,仁吉旺姆怎么能安心?4月22日,仁吉旺姆不顾路途遥远,道路颠簸,亲自来到玉树,为灾区的藏民举行祈福仪式。她还带去了9大车的各类救灾物质,同时她个人向灾民捐资10万元。

玉树人民满含热泪恭迎他们热爱的公主的到来,有了公主,他们就有了主心骨,再大的灾难他们也不怕。仁吉旺姆面对受灾群众,忍住眼泪说:“乡亲们,大家不要怕,有党和政府支持我们,有全国人民支援我们,我相信玉树一定能重新焕发生机!”

藏区的医疗条件比较差,有的藏民患上了白内障,得不到医治。仁吉旺姆得知这一情况后,就为藏区请来了眼科医生,免费为藏民做手术,使600多名藏民重获光明。

长江的源头地处藏区,但是江之源的生态却出现严重恶化:由于气候变暖,出现冰川退化;而且高原湿地也出现了明显的退化。江之源因此告急。江之源的危情也牵动着仁吉旺姆的心,她积极筹措资金100万元,用于江之源生态的保护。

十世班禅的老家是青海循化,父亲在世的时候,总是对故乡念念不忘。仁吉旺姆理解父亲的拳拳乡情,于是她引进了3千万元的项目,用于家乡的建设,也算是替父亲给家乡做了一回贡献。

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她是十世班禅唯一的女儿)(12)

在跟藏族乡亲接触的过程中,仁吉旺姆看到藏区百姓生活还非常困难,有很多藏民还生活在贫困之中,为了尽快让藏区亲人们脱贫,他带着粮食种子和技术人员到藏区播种粮食,并教会藏民种植。她还把种桑养蚕的技术引进到藏区,为藏区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仁吉旺姆,一位伟大爱国者的女儿,她虽然受过欧风美雨的沐浴,但是她心系家乡,不忘藏族乡亲。她因为父亲的缘故,受到藏族群众的拥戴,但是她却把这一份拥戴当做动力,努力为家乡人民做贡献,她不愧是十世班禅的好女儿,不愧是百万藏族群众的好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