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小儿郎,上的怪学堂。学生我一个,先生一大帮。男牢房里去上课,下课又回女牢房。表面读的人之初,暗中学的新文章。”5月27日上午10点,梁平区实验小学的操场上,一阵锣鼓声响起,伴随着《小呀小儿郎》的曲调声,斜挎着一个破旧书包的“小萝卜头”蹦蹦跳跳地登上了舞台。

梁山灯戏的由来(梁山灯戏木版年画)(1)

弘扬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重庆市“小萝卜头”进校园示范活动在这里举行,正在上演的节目是梁山灯戏《黎明前的小信使》。

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委、市文化旅委、团市委、市妇联、市关工委、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主办,市青社教协、市革教办、市青素教办、市青少年新媒体中心,梁平区委宣传部、梁平区教委、共青团梁平区委员会承办,梁平区实验小学协办。

梁山灯戏的由来(梁山灯戏木版年画)(2)

首次讲诉“小萝卜头”故事 剧本改了近半年

梁山灯戏,起源于梁平民间灯班的“玩灯”和“秧歌戏”,综合了“玩灯”的舞蹈动作与“秧歌戏”的说唱表演形式,多于春节、灯节、社火、庆坛等传统民俗活动期间上演,场面不大、人物较少,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山灯戏的由来(梁山灯戏木版年画)(3)

由梁平区文化馆的演员们表演的《黎明前的小信使》延续了梁山灯戏的特点,整场戏仅有三名演员,三个人便撑起了整个舞台,用精湛的表演讲述了解放前夕的白公館监狱内,“小萝卜头”是如何与监狱看守斗智斗勇,在男监狱和女监狱之间传递情报。

“整场戏一共17分钟,我们还是觉得有点长了,之后会将它精炼到15分钟。”这已经不是这部戏第一次被改动,原梁平区文化馆馆长彭雪莲告诉记者,这部戏的剧本从半年前就开始创作,这半年里来来回回改了十余次,就连戏名都变了9次。

梁山灯戏的由来(梁山灯戏木版年画)(4)

而之所以不停地改戏,是因为“小萝卜头”的故事是第一次被搬上梁山灯戏的舞台,所有参与了创作的人都想要将它变得更完美。在梁平区实验小学的演出也是该戏的第一次公演,之后他们还将走进更多学校,将“小萝卜头”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孩子们。

梁山灯戏的由来(梁山灯戏木版年画)(5)

10岁学生当主演 舞台表现像“老戏骨”

“妈妈又有个任务要交给你,有份重要的密件去交给陈叔叔,要快,要安全……”

“妈妈,我把它藏在裤儿缝缝里,特务摸不到。”为了传递情报,“小萝卜头”将密件缝进了裤子里,并将一只蟋蟀“藏”到了裤兜里,用来吸引看守注意,为真正的情报打掩护。

梁山灯戏的由来(梁山灯戏木版年画)(6)

整部戏中,台上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小萝卜头”和监狱看守,吸引了现场数百名观众目光的不仅是两人斗智斗勇的情景,更是因为他们精彩的表演。

台上,演员卖力演出,台下,不少小朋友却发现了惊喜。“诶!这个小萝卜我好像见过,他是我们班的。”

让同学们感到眼熟的“小萝卜头”是梁平区实验小学四年级2班的学生王子昊,为了这部戏,他跟着梁平区文化馆的演员们排练了近两个月。

梁山灯戏的由来(梁山灯戏木版年画)(7)

“爸爸带我去看过小萝卜头的牢房,从那以后我就很敬佩他,这次能够扮演这个角色,我很高兴!”此次演出,王子昊在台上表现得很稳,到了台下却激动不已。

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每天白天上课,晚上抽出时间排练,整部戏近4000字的台词,有一小半都是他需要背的。而在此之前,他并没有接触过梁山灯戏,从刚开始的生疏,到如今宛如“老戏骨”,两个月的努力也为他换来了最好的奖励:现场雷鸣般的掌声。

梁山灯戏的由来(梁山灯戏木版年画)(8)

木版年画上的“小萝卜头” 11人创作两个月

除了梁山灯戏,现场让孩子们感到惊喜又熟悉的还有梁平木版年画《小萝ト头的故事》。

10幅年画借鉴了国家级非遗梁平木版年画的构图、用色、造型、开脸等表现手法,通过手绘与电脑制作、绘画与儿歌解说词相结合的方法,再现共和国最小的烈士宋振中在狱中生活、学习、斗争的故事。它们的创作者是梁平木版年画传承人莫绍萍和她的工作室。

梁山灯戏的由来(梁山灯戏木版年画)(9)

“梁平年画多以驱邪纳福、喜庆吉祥等为题材,这次讲述宋振中烈士的故事,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次挑战。”莫绍萍介绍,为了做好这组年画,他们共11人参与了进来,整个团队的成员都是梁平区各乡村学校少年宫的优秀美术老师。

在此之前,他们并没有创作过这种题材的年画,为了年画内容的真实,整个创作团队专门到“小萝卜头”曾被关押的监狱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且翻阅了大量的资料。

梁山灯戏的由来(梁山灯戏木版年画)(10)

“一共花了两个月时间,只要是跟他有关的,只要能找到的,无论是电影,还是动画片、小人书等,我们都看了个遍。”两个月时间过去,整个团队的所有人成了最熟悉“小萝卜头”的人之一。

此次创作不仅弘扬了红岩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对于梁平木版年画传承人莫绍萍和她的团队来说,也是在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协会秘书长曾剑说:“孩子们的教育很重要,梁平木版画将小萝卜头的精神画进了孩子们的灵魂深处,这样的创作方式对于孩子们来说很容易接受,非常好!”

梁山灯戏的由来(梁山灯戏木版年画)(11)

红岩联线文化管理中心社会教育部部长周万炯表示,红岩精神需要所有人来传承,如何让孩子们深刻感受红岩精神,如何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创作形式再现先烈们奋斗的经历,是接下来弘扬红岩精神的路上探索的重点。

本次“小萝卜头”进校园示范活动中,红岩联线优秀讲解员还宣讲了小萝卜头故事,梁平区实验小学的学生们现场表演了《唱给小萝卜头的歌》、《我的自白书》、《红梅赞》、《绣红旗》等精彩节目。红岩联线文化管理中心为梁平区实验小学优秀班级授予了红岩班牌匾、“小萝卜头”活动室牌匾,并送来了众多爱国主义书籍。

梁山灯戏的由来(梁山灯戏木版年画)(12)

梁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子玉表示,木版年画和梁山灯戏是梁平的两张名片,用这样的传统文化来宣讲红岩烈士的精神是一次双赢,既弘扬了红岩精神,又让梁平的名片让更多人知道。

“今天的节目很精彩,相信在场的所有学生都对小萝卜头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万州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幸红表示,今天的“小萝卜头”进校园是一份很大的惊喜,万州区也将一直在弘扬红岩精神的路上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