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璧仿古自古有之,从宋代开始,如何辨识玉璧的细节,学会鉴识是每一个玉器收藏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玉璧是重要的礼器,在汉代之前的玉器中占有重要位置,并形成了素璧、谷纹璧、蒲纹璧、兽面纹璧、螭纹璧等玉璧体系。

战汉古玉的工艺痕迹放大图(仿战汉古玉璧的辨识要点)(1)

宋代仿谷纹壁

宋代之后,仿古玉璧大量出现,有一些是依据古玉壁制造的,有一些是依据古代图案综合设计的。

下面是几类仿古玉璧的典型品种:

宋代风格的仿古玉壁,谷纹带纹壁,玉质为青玉,暗白色,带有较重的沁色,壁面有内外两周纹饰,外圈为谷纹,内周为细阴线条带纹,玉壁上有较强的光泽,谷粒呈旋状,较小,顶部不甚尖。

这时的玉璧同明代谷纹相比,颗粒较小。

同清代的玉璧相比则显得玉质坚硬光亮,内圈的条带纹有时为单线勾边,仟细而修长,类似的条带纹型玉壁,北京故宫博物院有收藏。

战汉古玉的工艺痕迹放大图(仿战汉古玉璧的辨识要点)(2)

宋仿春秋勾连纹壁

这类条带与唐代玉器上的条带纹有相似之处,且条带勾连有序,雕琢较为细致,整个作品都有宋代玉器的严谨风格,而唐代玉器从无谷纹的特征出现。

战汉古玉的工艺痕迹放大图(仿战汉古玉璧的辨识要点)(3)

明代仿战国时期 谷纹壁

明代的谷纹壁有多种形式,质地有白玉和青白玉,有些光泽较强,其上琢谷纹,明代玉器上较多地出现了谷纹,也是复古的一种制造风潮,这时期的谷纹谷粒较大,凸起较低,边缘较圆润,近似于铜器中的乳丁纹,是鉴别的要点。

制造工艺上也有不同,不要按照战国时期的加工方法解读,明代谷纹有两种不同的特点:一是谷粒用管钻套磨,垂直琢磨出谷粒,以直线阴刻出谷粒间的空白;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交错施用阴线直线留出阴线间的谷粒,纹饰加工的方法类似战国时的蒲纹,但凸起的谷粒较蒲纹的凸起方谷纹璧要高,这种谷粒呈多角形,谷粒看起来较大。

战汉古玉的工艺痕迹放大图(仿战汉古玉璧的辨识要点)(4)

清仿战国 谷纹壁

清代的谷纹壁。

白玉质地,玉壁表面琢凸起的谷纹,粒大而稀疏,作出四周排列状,与仿战国玉璧的谷纹横、纵、斜间排列顺序相比,完全不同。

谷粒呈旋状,就是在隆起的谷粒上用阴线逐步琢出的旋纹,这种琢磨技法在汉代兽面纹,蒲纹上常常使用,但与汉代的玉璧作品相比,这个时期谷纹壁,谷粒隆起的较高。

其用玉的抛光工艺也不同于战国及汉代作品,玉质的光泽温润,呈现出来部分蜡样光泽,

战汉古玉的工艺痕迹放大图(仿战汉古玉璧的辨识要点)(5)

清仿战国 谷纹壁

白玉谷纹壁 清

战汉古玉的工艺痕迹放大图(仿战汉古玉璧的辨识要点)(6)

故宫博物馆所藏的清仿玉璧

战汉古玉的工艺痕迹放大图(仿战汉古玉璧的辨识要点)(7)

现代仿战国谷纹壁

现代仿古谷纹壁,青玉,一侧烧古作旧,仿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战国谷纹玉璧,与原作非常相似,是典型的照图册仿制的古玉,现在此类仿古玉璧较多,都是原图扫描,由于原照不大清晰,仿制者对战国玉器又不大了解,很多地方走了样,如兽的嘴形、足形,身上的装饰不同于原作,也无战国图案风格。

这个时期玉壁上的谷粒大而浅,玉璧的边棱也无战国时期的玉器风格。

除了谷纹玉壁之外,在很多玉璧的背面,后者更多的使用了仿古的螭龙图案,龙纹的细节也是鉴别的要点之一。

战汉古玉的工艺痕迹放大图(仿战汉古玉璧的辨识要点)(8)

宋代仿商 螭龙玉璧

宋代风格的螭纹谷纹壁。

白玉质地 ,玉璧较薄,一面琢出旋形谷纹,另一面凸雕一蟠螭,风格十分古朴,整体做工较细,所雕之螭同四川广汉出土双螭玉带扣风格近似:长颈短肢,肩部有向两侧旋纹,眼鼻聚于螭头前九分之一处,螭龙的特点是窄头小脸,有一对宽大耳,有弧形独角。

另外,这个时期的螭龙的尾部极长,呈现多层分叉,向外翻卷的形式,走势如同宋代的卷草纹一样。

此时玉璧具有宋代直径小,身体薄,饰纹造型十分严谨的特点,

战汉古玉的工艺痕迹放大图(仿战汉古玉璧的辨识要点)(9)

明代双螭壁

明代的双螭纹璧,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一面雕出双螭纹饰,螭呈前后追逐状,首尾相似,另一面琢出纵、横交错的席纹。

双螭纹璧,有可能在汉代就已经出现,故宫博物馆藏有传世的汉代双螭璧。

战汉古玉的工艺痕迹放大图(仿战汉古玉璧的辨识要点)(10)

明代青玉 如意绶带蒲纹壁

双螭图案在宋、元代以后的工艺品中大量出现,而双绶带的寓意有时代表着凤纹。

这种纹饰图案在元代的双螭纹帽顶和明初雕漆双螭纹盘上表现得非常明显。

传世玉璧中还有许多双螭纹玉璧也具有元代风格,这类玉璧上的螭纹大致为两种。

战汉古玉的工艺痕迹放大图(仿战汉古玉璧的辨识要点)(11)

明代仿汉双螭壁

其一,螭龙的头略长,嘴部略尖,脑后有长发,长颈。

其二,螭虎的头略方,面部结构复杂,身上有火焰状纹饰。

此玉璧所雕螭龙、螭虎与前述两类不同,螭头短而宽,两颊与嘴端连成圆弧状,长发飘拂,尾细如线,因而非明初作品,制造年代大约为明中期。

战汉古玉的工艺痕迹放大图(仿战汉古玉璧的辨识要点)(12)

明晚清早的仿古玉璧

清代的三螭纹璧。

青玉材质,壁身较厚,厚度均匀,棱角齐整。螭头雕琢呈长方形,螭身委婉,局部边棱似有刃,是清代中期典型的琢玉风格,玉璧的另一面分为内外两区,以绳纹为界。

内区一般都是装饰以谷纹,外区则装饰作出双身兽面纹。

此玉璧为清代的仿古作品,没有作旧,但是工艺讲究,具有较高的琢玉水平。

战汉古玉的工艺痕迹放大图(仿战汉古玉璧的辨识要点)(13)

清代 双螭纹壁

现代仿制的青白玉双螭纹壁,一面雕双螭,另一面雕谷纹,后人所作的玉璧一般表面都有人工作旧痕迹,很多经过人为的烧烤呈红褐色,但是区别的最大特点是,双螭虽留有长发,仿出元代风格,但元代螭发飘拂比真品战汉时期的螭发直硬,很多信息较为混乱。

战汉古玉的工艺痕迹放大图(仿战汉古玉璧的辨识要点)(14)

现代低劣的仿品,,信息混乱

螭肘有旋形纹,亦为仿元、明风格。

但螭的尾、足、头皆无元、明螭纹特点。

战汉古玉的工艺痕迹放大图(仿战汉古玉璧的辨识要点)(15)

明代白玉四凤壁

明代的螭凤纹璧。

璧表面凸雕两组四支螭凤。

身方折勾连并侧出拐子。明代凤纹在仿古玉尊上曾多次出现,具有头小身大,身体蔓延无规律,多侧出拐子并在转角处有勾形装饰的特点。

战汉古玉的工艺痕迹放大图(仿战汉古玉璧的辨识要点)(16)

明代双螭纹壁

明代的螭龙璧。内外缘有凸起的边棱,表面阴刻锦纹地子并等距浮雕六组夔龙纹,每组两龙,大头细身,身方折呈拐子形,这种仿古不以古玉为本,而是依旧玉上的夔龙样式进行设计,作品似古非古。

战汉古玉的工艺痕迹放大图(仿战汉古玉璧的辨识要点)(17)

现代仿古工艺品

材质普通,纹饰多样,年代信息混乱,玉质整体均匀,一看就是电脑扫描,机器数码加工的批量化产物,化学药品侵泡,与真正的古玉相差千里,专门骗那些没有入行的初级收藏爱好者。

,